1912年,奧地利人弗里茨·普雷格爾,研究的有機化合物的微量定量分析法誕生了。這一發現為化學分析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填補了一大空白。為表彰普雷格爾的這一貢獻,1923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了他諾貝爾化學獎。......閱讀全文
1912年,奧地利人弗里茨·普雷格爾,研究的有機化合物的微量定量分析法誕生了。這一發現為化學分析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填補了一大空白。為表彰普雷格爾的這一貢獻,1923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了他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將于當地時間10月3日公布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名單。以下是這一獎項的數據與趣聞。 諾貝爾獎的創立者瑞典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化學家,曾發明硝化甘油炸藥。按照他的遺囑,諾貝爾化學獎旨在頒給化學方面有重要發現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人。 與諾貝爾設立的其他獎項一樣,諾貝爾
Daniel Shechtman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45分,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以色列科學家Daniel Shechtman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準晶體”。 非凡的原子“鑲嵌” 在準晶體中,我們發現迷人的阿拉伯鑲嵌藝術在原子水平的重現:規則但從不重
美以三科學家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獲獎 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Thomas A. Steitz Ada E. Yonath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45分,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以三科學家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
北京時間10月8日下午5點52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及德國三位科學家Eric Betzig、Stefan W. Hell和William E. Moerner獲獎。獲獎理由是“研制出超分辨率熒光顯微鏡”。 Eric Betzig,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于北京時間10月6日17點45分正式揭曉,由來自德國的Benjamin List和來自美國的David MacMillan 兩位位科學家共同獲得,以表彰他們在不對稱有機催化方面的貢獻。公布現場 1901年-2020年,共有186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其
美日三位科學家因“有機合成中鈀催化交叉耦合”研究獲獎 Richard F. Heck Ei-ichi Negishi Akira Suzuki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5點45分,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與日本三位科學家理查德·海克(Richard F. Heck)
羅伯特·萊夫科維茨 布萊恩·克比爾卡 北京時間10月10日下午5點45分,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美國科學家羅伯特·萊夫科維茨(Robert J. Lefkowitz)和布萊恩·克比爾卡(Brian K. Kobilka)因“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獲獎。二人將均分
諾貝爾獎已經發了 114 年,表面上看來,誰拿獎誰不拿獎沒什么規律,實際上仍是有潛在規則可循的。曾經聽說過,“在生命科學領域,做細胞的每七年拿一次諾貝爾獎,做免疫的每九年拿一次諾貝爾獎,做神經的每十五年拿一次諾貝爾獎,但做結構生物學的每三年就會拿一次諾貝爾獎。”在諾貝爾化學獎上,是否存在著類似的
全球首屈一指的裝飾漆、工業涂料及特殊化學品公司阿克蘇諾貝爾12月1日在上海宣布,與中國化學會攜手合作,將其倍受業界重視的“阿克蘇諾貝爾科學獎”引進中國,以表彰中國出類拔萃的化學科研人才。 這個名為“中國化學會-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獎”的大獎將涵蓋三個領域,分別頒發給在材料科學、化學、科學測量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