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2016-01-03,18:11分的標題:大隅良典對獲諾獎表示驚訝,稱"我在實驗室″。 啟示: 1,研究大方向選擇的準確的重要性。 2,科研成果是在實驗室幹出耒的,說明了長期堅持不懈努力的必要性。 3,日本知名學者大隅良典70多歲了,還在實驗室工作。這讓拿國家科研基金,而不進實驗室的博導感到難為情灬 誰會難為情? "這個你知道的!″那就是屁股在實驗室坐不住的那些人… 4,據說,不少諾獎獲得者,曾在美國大學進修過,這些在世界上科學最發達國家學習和研究的經歷,會可能讓他們科研基因變異~變優。 5,我雖然是平凡的分析化學工作者,但我感到驕傲: 1958-1963於南京大學化學系學習,其中學了<離子交換分離﹥這門專門化課(全國綜合性大學化學系,唯南京大學),授課老師是當年留美的裘家奎(1958年時)二級教授。 1963年9月-1990年8月,幾乎每天都......閱讀全文
2016年國慶長假“分析化學猜想” 一、猜想 眾所周知,數學上有個哥德巴赫猜想,1973年成就了數學家陳景潤。1992年陳景潤任《數學學報》主編。 二、純屬虛構 以下為純屬虛構: 1、時間:2017
大隅良典獲諾獎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