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感染新冠的病死率將是多少?美國專家回答
面對已延續1年10個月的新冠疫情,所有人都在關注“我們能否恢復到正常生活?” 這主要取決于感染新冠后的病死率(IFR)。 我們先看一下,之前感染新冠的病死率是多少? 各國之間差別很大。COVID-19的病死率,全球平均為2%,其中新加坡為0.15%、以色列為0.6%、美國為1.6%;并且總體來說都在逐漸降低。大國中只有俄羅斯最為特殊。俄羅斯總體新冠病死率為2.79%,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且最近還在繼續增高,最近一周平均為4%。 新冠感染病死率的降低,主要與疫苗接種相關。目前新加坡疫苗接種率已達80%、以色列為71%、美國為65%、全球為48%,而俄羅斯剛35%。 當然,對于我們個人來說更關心的是,接種了疫苗之后,病死率會是多少? 美國洛杉磯的研究顯示為:完全接種疫苗者感染COVID-19的病死率為0.2%;相對比,未接種疫苗的人群是0.6%。 因為這是基于研究所得的數據,所以這個數據是目前最確切的感染新冠病死率......閱讀全文
疫情播報:中國臺灣地區新冠肺炎致死率達2.4%
1,全球第二高!巴西已有近千名0至9歲兒童死于新冠肺炎 巴西政府新冠患者監測數據庫Sivep-Gripe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中旬,全國共記錄有948名0至9歲兒童死于新冠肺炎。由于缺乏兒童保護政策、疫情失控和學校持續關閉,巴西在全球新冠肺炎受害兒童人數排名中居于第二位,僅次于秘魯。 巴西
為什么新冠病毒傳播力強而致死率低?
近日,貝勒醫學院Joseph Petrosino等通過新冠病毒(nCoV-2019/SARS-Cov-2)和病毒宏基因組數據庫比對分析,找到目前和新冠病毒感染人關鍵的受體結合域(RBM)最相似的病毒--穿山甲冠狀病毒(Pangolin-CoV)。該病毒和新冠病毒在受體結合區域核酸相似度89%,蛋
警惕這個致死率超過新冠10倍的冠狀病毒!
在肯尼亞北部,研究人員正在努力防止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Cov)再次從駱駝傳染給人類。然而,氣候變化正在使他們的工作更加困難。 許多研究者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在傳播給人類之前起源于動物。有專家警告稱,下一場病毒傳染病大流行很可能也是如此。 根據美國政府資助的一項名為“預測”(Pre
緊急!哈薩克斯坦出現不明肺炎,致死率遠高于新冠!
哈薩克斯坦衛生部長阿列克謝·崔9日向媒體通報稱,今年上半年國內肺炎發病率較2019年同期增長55.4%,總計確診98546例。 據阿列克謝·崔介紹,今年上半年共有1772人死于肺炎,僅6月份就有628人死亡。這些肺炎患者中有一部分是普通肺炎患者,其他患者的感染原因則尚不清楚。 針對民眾關切,
法國官方稱疫情指標惡化 兒童新冠發病率快速上升
法國官方當地時間24日稱新冠疫情指標惡化。法國官方數據顯示新冠病毒正加速傳播,兒童新冠發病率快速上升。 根據法國官方數據,法國24日單日新增確診病例32591例,累計確診病例7483282例。法國累計死亡病例現為118705例,新增死亡病例81例。法國新冠住院患者人數現為8705人;重癥患者人
新冠疫情再次加速向全球蔓延
世界衛生組織: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2日10時(北京時間12日16時),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230370例,達到12552765例;死亡病例較前一日增加5285例,達到561617例。圖片來源于網絡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截至北京時間13日6時34分,全球新冠確診病例達12859834
湖北系統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2月27日,記者從湖北省科技廳獲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全省科技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周密安排、科學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1月24日,武漢市科技局正式啟動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應急技術攻關專項
新冠疫情中國測試盒測試速度
近日,中國官方公布的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已累計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9041萬人/份的數據。 這份數據再一次證明了我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這個數據能夠在國際上引起強烈的反應,那是因為這個數據的確不是一個小數,美國總統特朗普曾經說美國是檢測能力最強的國家,檢測能力累計2500萬,號稱世界上檢測最多的
新冠肺炎疫情 開啟“云端”科研模式
美國威斯康星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戴夫·奧康納清晨收到在倫敦的一名合作伙伴發來的論文預印本。這項研究在中國完成,兩人通過企業協同云端辦公軟件Slack討論了一上午。下午2點,奧康納打開高清會議系統GoToMeeting,和多個機構的研究人員討論改進研究計劃,他們希望構建一個靈長類動物模型來研
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會“長期化”
新冠肺炎疫情繼續蔓延,全球確診病例累計已超過30萬、中國以外超過25萬。近日有臨床研究報告了部分出院后檢測又恢復陽性的案例。有觀點認為新冠肺炎可能會成為長期感染的慢性病,疫情也可能“長期化”。 多位專家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還沒有明顯證據支持這種猜測,但對于康復患者應加強長期監測,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