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阿克斯波能源公司21日發表公報說,該公司經營的阿爾高州德廷根市貝茲瑙核電站2號反應堆當地時間21日下午因故障自動停機,核電站安全沒有受到威脅。 阿克斯波能源公司說,事件發生時,核反應堆之外的輔助設備部分冒出蒸汽,反應堆迅速關閉時所有系統運作正常。他們立即向瑞士聯邦核安全監察署報告了停機情況,這次事件沒有威脅到核電站安全,2號反應堆將在故障查明并排除后恢復運行。 今年3月23日,貝茲瑙核電站2號反應堆曾因主泵故障停機數日。 瑞士現有4座核電站,發電量占全國用電量的41%。2011年5月,瑞士聯邦委員會宣布,瑞士將在2034年前逐步關閉其境內的核電站,全面放棄核電。......閱讀全文
3月15日,在日本福島縣,工作人員對一名兒童進行核輻射測試。 日本大地震導致日本多座核電站停止運行。日本東京電力公司3月15日說,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反應堆上方有白色蒸汽冒出,4號機組出現爆炸并發生火情。 日本福島核電站的多個機組廠房相續發生爆炸并導致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泄漏,這讓
中英兩國都擁有支持核能的政策、有利的公眾輿論和新建核電的強大經濟驅動力,中國投資者參與英國的新建項目可能正基于此。 目前,世界在建反應堆共70臺,僅中國就占30臺。毋庸置疑,中國的核電計劃將對世界未來核電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參見2013年4月《國際核工程》雜志8-9頁“中國當前的核電發展恢復
日本福島核電站2號反應堆內的冷卻水位14日兩度“嚴重下降”,造成炙熱的核燃料棒反復整體暴露在空氣中。如果這一險情持續發生,可能引起該反應堆內核燃料棒因溫度過高而“融化”,進而突破15厘米厚的保護殼,釀成一場無法收拾的巨大災難。 日本政府高級官員承認,福島核電站(1號廠
8月12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開始試驗性地抽取福島第一核電站廠房地下核污染水,凈化后直接排放入海。此舉能否有效減少核污染水?會不會污染周邊海域?這些問題就連制定計劃的專家們也沒有把握。就核污水處置,日本《朝日新聞》認為,目前還看不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希望。 應對措施均未見成效 福島核事故發
11日,日本九州電力公司宣布,川內核電站1號機組當日成為日本全國首座被審查符合新安全標準后重啟的反應堆,日本由此結束了近兩年以來的“零核電”狀態。 除川內核電站外,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根據新安全標準已經審查了15座核電站的25座反應堆,關西電力公司的高濱核電站3號和4號機組以及四國電力公司伊方核電
剛剛過去的7月1日,比其他日子更顯示出了日本能源政策的矛盾:這天在日本關西地區,福井縣大飯核電站開始再度啟動發電程序,同一天在京都一個裝機容量2.1兆瓦的光伏電站則在靜謐中開始啟用。 此前,在日本首相官邸的周邊發生了近年罕見的15萬人反核大示威;在日本網絡空間里,大學教授、電力公司的研究所
福島第一核電站3月12日下午4點左右發生爆炸,有4人受傷。核電裝置部分損壞。 最新消息:中新網3月12日電 據日本廣播協會報道,日本警方已經將福島核電站附近居民的疏散半徑擴大到20公里。此前,日本政府曾下令疏散福島兩座核電站半徑3公里范圍內的民眾,后又將半徑擴展至10公里。3"12""視
日本東北部7日晚發生里氏7.1級地震,致使3人死亡、140多人受傷、364萬戶家庭停電。針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可能對我國產生的影響,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4月8日權威發布:從北京的菠菜、萵筍葉,浙江的芥菜等抽檢中發現了極微量的放射性碘-131,不會危害公眾健康。 日將震級修正為7.1級
中廣核嶺澳核電站二期 2013年11月27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2013年度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正式公布,由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牽頭、國內核電工程設計、設備制造、建安運行等主要單位聯合申報的“中國百萬千瓦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 科技成果榮獲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1名)
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已經過去6年,關于核輻射的慘痛記憶仍然敲擊著警鐘。如何科學認識被各國日益重視和發展的核電能源?核安全究竟能否保障?帶著種種問題,我們約請中國社科院的兩位研究專家撰文,請他們從科學的角度解讀分析 一問 如何保障核能的安全利用? 從美國三里島核事故到蘇聯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再到日本
在美國政府對日本潛在核威脅作出獨立評估之后,日本對核輻射監測和披露的充分度受到了質疑。 周三(3月16日)美國核能監管委員會主席Gregory Jaczko對核危機作出了比日本政府更悲觀的評估,他斷言福島第一核電站4號反應堆乏燃料池已干涸或水量所剩無幾,3號反應堆的乏燃料池可能在漏水
25年前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已經成為俄羅斯揮之不去的印記。1986年4月,當人們竭力阻止放射性鈾進入土壤的時候,前蘇聯物理學家里奧尼德?波爾沙夫(Leonid A. Bolshov)提出利用臨時堆芯收集器封閉熔融堆芯殘余,但最后卻沒有派上用場。切爾
本報東京2月10日電(記者張冠楠)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東電)昨晚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安全殼內部最大輻射值可能達每小時650希沃特,再次刷新了反應堆內部輻射情況的最高推測值。 此前進入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安全殼內部開展障礙物清理作業的小型機器人昨日相機出現故障,只能中斷工作。東電分析機器
盡管美國一直聲稱其核電站的安全設施足以應對自然災害,但近期開展的檢查卻發現一些核電站的緊急裝置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可能導致在事故中無法正常使用。 據《紐約時報》報道,受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委托,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對全美核反應堆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的規章制度和災難應對方案并未
3月23日,日本福島縣的一位奶農將剛擠的鮮牛奶倒掉。 3月23日,日本福島縣的一位奶農將剛擠的鮮牛奶倒掉。 25國駐東京大使館臨時關閉 地震海嘯遇難者增至9487人,失蹤者為15617人 【核形勢】 截至23日16時,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
據美國媒體24日報道,美國新澤西州南部一個核電站反應堆因冷卻系統泄漏“輕微放射性”的水而關閉近兩天,目前已恢復正常運行。報道稱,此次事故中沒有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界環境中,對公眾或核電站員工沒有威脅。 這一事故發生在位于下阿洛韋灣鎮的薩利姆1號核反應堆,22日操作人員發現該反應堆冷
我國能源結構將經歷三個發展階段 目前我國能源結構處在以化石能源為主(占90%以上)的階段。如果以非化石能源所占比例超過10%作為進入多元結構的標志,則我國可能在2015年前后進入能源多元結構階段。 在這個階段初期的幾十年中,化石能源仍將占大頭,但煤炭和石油年消耗總和的絕對量在
人一年內能接受最高核輻射量就是1000微西弗,已從事30年核輻射防治的湖南省勞衛所(湖南省化學中毒與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副所長、核物理專家李植純說,這相當于我們照射一次X光片接受的核輻射量。 “目前,日本核電站爆炸幸虧只是一般化學性爆炸,而不是反應堆的爆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是反應堆的
在解決了核能核電站冷卻系統這一難題后,我國并沒有馬上成就國內核電大規模重啟,現在已經是福島核事故發生后的第三年,三年來,總體而言,我國核電重啟的步伐一直很緩慢,這也意味著,我國的核電發展被耽誤了三年。中國核電工業才多少個三年? 近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環保部等三部門聯合發布《能源行業加強大
據路透社報道,近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其年度回顧報告中指出,雖然大量老化的核反應堆給各國帶來了許多“挑戰”,但去年世界各地在加強核安全方面依然取得了重大進展。總體而言,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對于核能開發前景表示樂觀。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和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反應堆發生熔毀,引發了
據日本核電運營商東京電力公司19日說,福島第一核電站18日停電,無法為反應堆注水冷卻,工作人員正試圖修復一處配電板,以恢復供電。 東京電力公司員工小野正行(音譯)說,核電站多個機組乏燃料池溫度沒有超過安全警戒水平,即便連續4天沒有冷卻水注入,仍能保證安全。 按小野正行的說法,東電正準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3月18日再次突發不明原因停電事故,致使第1、第3、第4號機組核燃料存放池冷卻系統等停止運行。 日本“東京電力”18日傍晚7時左右對外發布了這一消息,稱事故中這三個機組的核燃料池以及共用冷卻裝置、含放射性物質污水的處理裝置停止運轉。 《朝日新聞》1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一年一度的《The Analytical Scientist》雜志(分析科學家)揭曉“2019年創新獎”的獲獎名單,共有15項產品獲獎。今年創新獎的主題是:未來事物的形態,從GC游戲改變者到光譜學的革新,為您帶來2019年的轉型技術。2019年創新獎獲獎名單序號獲獎產品品
日前,位于廣東東莞的國家大科學工程——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首次打靶成功,獲得中子束流,這標志著CSNS主體工程順利完工,進入試運行階段。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什么?它長啥樣?有什么用?安不安全?記者奔赴現場,為您一一揭曉。 一問:是什么? 就像一臺“超級顯微鏡”,可以研究物質的微觀結構 “
今年4月,在德國比布利斯核電廠,抗議者們打出標語,上寫“核電?不,謝謝”。 德國核能倫理小組日前建議,到2021年德國應關閉最后一座核電廠,完全依賴其他形式的能源。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德國將告別核能依賴。唯一的問題是,在其他能源可以滿足需求之前,核能作為“過渡技術”將使用多長時間。根據德國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運營商東京電力公司日前表示,為控制福島核電站內不斷積聚的核污水,該公司已經開始向大海中排放地下水,并聲稱排放的污水符合法定輻射安全標準。 自2011年3月核泄漏以來,東京電力公司一直在應對核污水問題。經過談判后,當地漁民同意該公司向大海中排放地下水。根據東京電力公司的估算,地
據了解,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員研發的水體放射性快速監測儀日前在首個航次中應用成功,將成為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對黃海影響等水體放射性核素監測的一件“利器”。 新研發的水體放射性快速監測儀近日搭乘“中國海警1115”船,參與了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承擔的2016黃海海域放射性監測春季航
記者21日從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了解到,這個所科研人員研發的水體放射性快速監測儀日前在首個航次中應用成功,將成為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對黃海影響等水體放射性核素監測的一件“利器”。 新研發的水體放射性快速監測儀近日搭乘“中國海警1115”船,參與了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承擔的2016黃海海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西部能源與生態環境政策中心,以前期的核電安全政策研究為基礎,與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教授Xu Yichong合作,在系統解析福島核電事故方面再獲新進展。文章在RENEW SUST ENERG REV在線發表。 在論文中,中澳學者通過收集美國核能管理
遠程操控機器人拍攝的沉沒核反應堆內部圖像。機器人拍攝的橘色團塊可能是核燃料的殘留物。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代表人士稱,一個水下機器人很可能在2011年福島災難現場發現了失蹤的熔化核燃料。 在九級地震之后,福島核電站因為災難性事故而退役。隨后而來的海嘯損壞了核電廠的應急發電機,因此不能提供能量讓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