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交媒體巨頭臉書(facebook)宣布更名為“元”(Meta),一個名為“柳夜熙”的虛擬美妝主播搭乘元宇宙概念在短視頻平臺數日圈粉400余萬,英偉達、微軟、字節跳動、騰訊等國內外互聯網科技巨頭紛紛宣布入局元宇宙領域…… 今年以來,元宇宙概念持續升溫,也引發不小爭議,創作《三體》《流浪地球》等經典科幻作品的作家劉慈欣甚至直懟“元宇宙將引導人類走向死路”。但這并未妨礙元宇宙成為繼比特幣與區塊鏈之后的新浪潮。科技圈與資本圈的追捧下,元宇宙真的會是堪比移動互聯網的劃時代機遇嗎? 虛擬人憑借元宇宙概念走紅 “你是人么?”小男孩懵懂地發問,對面是一位手拿魔幻化妝筆、銀色紋飾貫穿面頰、長發及腰的女子。這個女子是抖音目前最火的美妝博主,但她不是“人”。 10月31日,虛擬人“柳夜熙”的第一條視頻內容發布后,迅速獲得超百萬點贊、關注,截至目前粉絲已有400余萬。而在這條視頻的標題上,就“蹭”著時下最熱的名詞——元宇宙。 柳夜熙......閱讀全文
在“宇宙泡沫”構成的海洋里,我們宇宙不過是其中一個“泡泡”?一種理論聲稱,我們所處的宇宙只是眾多宇宙中的一個,而加拿大科學家們進行的一系列新實驗,可以進一步說明這種所謂多重宇宙論。研究人員希望,其可以成為多重宇宙測試的展示及原理證明。 多重宇宙這個術語在1960年12月份才被“發明”出來,它基
近日,以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為契機,來自海內外44個國家和地區的261所知名大學校長及各國專家學者齊聚一堂,舉行了“雙一流”建設國際研討會暨北京論壇(2018)。圍繞“變與不變——120年來全球大學與世界文明”這一主題,世界知名大學校長的討論讓我們看到,在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
天文學家捕獲的首張黑洞照片。(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織供圖) 上帝說,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有一個地方可能除外。黑洞具有非常強大的引力場,使得光都無法逃脫它的勢力范圍。這個勢力范圍,就叫做事件視界。 這也讓黑洞成為了宇宙中最為神秘的天體之一。2015年電影《星際穿越》中對黑洞形象的描畫,更是令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即將在全球六地同步發布的消息連日來備受關注。來自共同參與這一重大成果的中國科學院的最新消息說,首張黑洞照片目前還在最后“沖洗”中,其問世已進入倒計時。黑洞的藝術家想象圖。(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供圖 攝 據介紹,北京時間4月10日21點整,全球六地(
全球多國科研人員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將于今日發布一項“開創性成果”,輿論普遍認為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張黑洞照片。 早在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最先預言了黑洞的存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人類有望第一次“親眼目睹”黑洞真容。黑洞的藝術家想象圖。(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
科學界對于黑洞行為一直有一個爭論:光子從黑洞的冕傳播到吸積盤所需要的時間縮短,究竟是由于冕的收縮,還是吸積盤的內半徑變小? 近日,一個由美國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黑洞行為最新觀測結果的文章。研究者采用放置在空間站上的中子星內部組成探測器(NICER),觀測了
11月20日,第44屆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揭曉,由中國國防科技大學研制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再次位居榜首。這是繼2013年6月第一次奪冠以來,“天河二號”連續第四次摘得全球最快的桂冠,再一次將世界的目光引向了這個來自中國的超級計算機。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等領
人類攜帶了數以百萬計的DNA代碼,但一直以來并無有效的方法來告訴人們哪些基因突變引起癌癥,抑或只是簡單的耳垢潮濕。由多倫多大學電腦工程師領銜的一個研究小組在18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稱,他們已開發出的一種獨一無二的過濾技術可最終解決上述問題,從而在與至少兩個其他國際小組的同類
電影中的科學必須準確嗎 在對電影的批評聲中,尤其有影評人對該故事科學設定的種種細節提出了嚴厲的質疑。也有的科學工作者則是認真分析了電影當中所涉及的天文、物理知識是否符合真實的科學理論。 地球能否真的停止轉動?停轉的地球還能生存嗎?一萬臺行星發動機會對地球產生什么影響?“點燃木星”“從木星逃逸
6月15日,“2045行動”在美國紐約舉辦第二屆全球未來2045大會。 要把大腦植入機器,光影代替肉身,讓意識永存――― “永生人”計劃將“消除”人類的衰老和死亡,克服人類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基本限制。在生物身體耗盡之后的延長生命中,個人意識在被移植到的新的軀殼中能夠做出獨立決策。 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