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調諧激光器從實現技術上看主要分為:電流控制技術、溫度控制技術和機械控制技術等類型。 其中電控技術是通過改變注入電流實現波長的調諧,具有ns級調諧速度,較寬的調諧帶寬,但輸出功率較小,基于電控技術的主要有SG-DBR(采樣光柵DBR)和GCSR(輔助光柵定向耦合背向取樣反射)激光器。溫控技術是通過改變激光器有源區折射率,從而改變激光器輸出波長的。該技術簡單,但速度慢,可調帶寬窄,只有幾個nm。基于溫控技術的主要有DFB(分布反饋)和DBR(分布布喇格反射)激光器。機械控制主要是基于MEMS(微機電系統)技術完成波長的選擇,具有較大的可調帶寬、較高的輸出功率。基于機械控制技術的主要有DFB(分布反饋)、ECL(外腔激光器)和VCSEL(垂直腔表面發射激光器)等結構。下面從這幾個方面可調諧激光器的原理進行說明。 基于電流控制技術 基于電流控制技術的一般原理是通過改變可調諧激光器內不同位置的光纖光柵和相位控制部分的電流,從而......閱讀全文
技術分類 可調諧激光器從實現技術上看主要分為:電流控制技術、溫度控制技術和機械控制技術等類型。 其中電控技術是通過改變注入電流實現波長的調諧,具有ns級調諧速度,較寬的調諧帶寬,但輸出功率較小,基于電控技術的主要有SG-DBR(采樣光柵DBR)和GCSR(輔助光柵定向耦合背向取樣反射)激光器
發展歷史 世界上第一臺激光器,螺旋式氛燈泵浦的紅寶石激光器問世后不久,脈沖可調諧染料激光器于1966年,由F.P.Sehsfer等人首先研制成功,四年后才由0.G.Peterson等人報導了第一臺連續波染料激光運轉,當時作為唯一的連續可調諧激光材料,染料激光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至八十年代形成一個
量子級聯激光器的工作原理與通常的半導體激光器截然不同,它打破了傳統p-n結型半導體激光器的電子-空穴復合受激輻射機制,其發光波長由半導體能隙來決定。QCL受激輻射過程只有電子參與,其激射方案是利用在半導體異質結薄層內由量子限制效應引起的分離電子態之間產生粒子數反轉,從而實現單電子注入的多光子輸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10月10日-13日,國內分析測試行業影響力最大的展會——BCEIA2017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展出當今國內外分析測試領域的前沿技術和先進儀器設備。本次展會上,組委會頒布了BCEIA 2017新產品獎,共計22家國產儀器廠商、74個產品。其中獲獎最多的廠商是賽默飛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環境光學技術及其應用”學術報告會在普析通用儀器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報告廳舉辦,劉文清院士和王橋院士應邀給為大家做了精彩的報告;會議期間,重點介紹了由劉文清院士主編、剛剛付梓出版的學術著作《環境光學與技術》,該書系統詳實的描述了光學技術在環境污染監測中的應用和發展,對推動我國
一、流式細胞術發展簡史 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 FCM)是一種可以對細胞或亞細胞結構進行快速測量的新型分析技術和分選技術。其特點是:①測量速度快,最快可在1秒種內計測數萬個細胞;②可進行多參數測量,可以對同一個細胞做有關物理、化學特性的多參數測量,并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③是一
今日推薦文章作者為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IEEE Fellow 著名毫米波專家洪偉教授,本文選自《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發表于《中國科學: 信息科學》2016 年第46卷第8 期——《信息科學與技術若干前沿問題評述專刊》,射頻百花潭配圖。引言隨著對電磁波譜的不斷探索, 人類對電子學和光學
Quantum Design公司一直致力于引進先進的紅外光譜技術,其中neaspec納米傅里葉紅外光譜儀、微秒級時間分辨超靈敏紅外光譜儀在探尋紅外光譜測量極限上展現了獨特的魅力,先后獲得科學儀器“優秀新品獎”。 近年來,在多領域大發展及各類新技術不斷進步的形勢下,傳統的紅外光譜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天,科技部發布了《“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6年度申報指南》,詳情如下。 附1:申報相關要求和規定 附2:“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6年度申報指南 科學儀器設備是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基石,是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安全的重要保障。為
1、引言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未來戰場上的各種武器系統 面臨著嚴峻的威脅,隱身技術已經被認為是提高武器系統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的有效手段。屏蔽材料的發展和應用是隱身技術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受到世界各主要 軍事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外已經出現了不少兼容多頻段的隱身材料專
1、引言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未來戰場上的各種武器系統 面臨著嚴峻的威脅,隱身技術已經被認為是提高武器系統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的有效手段。屏蔽材料的發展和應用是隱身技術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受到世界各主要 軍事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外已經出現了不少兼容多頻段的隱身材料專
1、引言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未來戰場上的各種武器系統面臨著嚴峻的威脅,隱身技術已經被認為是提高武器系統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的有效手段。屏蔽材料的發展和應用是隱身技術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受到世界各主要軍事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外已經出現了不少兼容多頻段的隱身材料專利,目前國內一些單位也分別研制了多波段偽
在實驗室工作中的王建宇。 比起搞基礎研究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所(以下簡稱上海技物所)研究員王建宇覺得自己更像一個科學工程師。科學家的任務是發現一個個科學原理,而他的目標是通過攻克一個個前沿技術難題,把科學家的一個個夢想變成現實。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讓中國的光電設備遨游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