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5日,“懷柔一號”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昵稱“極目”)衛星通過快速發布的觀測警報,首次成功觸發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雨燕(Swift)衛星的伽馬射線新穎觀測機遇緊急存檔器(GUANO)系統,使其找到一個未自動觸發的伽馬射線暴,并引導俄羅斯MASTER地面光學望遠鏡進行后隨觀測。該成果驗證了“懷柔一號”衛星快速引導空基和地基望遠鏡開展聯合觀測的能力,標志著“懷柔一號”衛星在國際合作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懷柔一號”衛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部署發射的首個機遇型空間科學和基礎研究項目,自2020年12月發射運行以來,已探測到一批伽馬暴、磁星爆發、X射線暴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其中,伽馬射線暴是“懷柔一號”衛星的主要觀測目標,其產生于質量巨大的恒星演化到壽命末期的坍縮爆炸或兩顆致密星的劇烈碰撞,后者可伴隨產生引力波,是近年來天文研究的最前沿課題之一。 ......閱讀全文
北京時間11月5日,“懷柔一號”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昵稱“極目”)衛星通過快速發布的觀測警報,首次成功觸發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雨燕(Swift)衛星的伽馬射線新穎觀測機遇緊急存檔器(GUANO)系統,使其找到一個未自動觸發的伽馬射線暴,并引導俄羅斯MASTE
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開幕了。這是我們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
2月13日,大年初二。盡管外面年味正濃,中國科學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里依然是冷靜嚴謹的科學氣氛。 趙一是“慧眼”衛星值班人員,對于和大家一起留在實驗室過年這件事,他欣然接受,因為對于他來說,盯住“慧眼“衛星正是他喜歡的工作。 “‘慧眼’的值班任務簡單來說就是三條,一是監測載荷的狀態,二
記者21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成功發射一個多月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命名“懷柔一號”極目望遠鏡,英文簡稱GECAM)兩顆衛星,近日觀測到編號GRB 210119A的天體爆發事件并及時向國際天文界發布,這是“極目”衛星團隊發布的首個天體爆發事件探測結果。
嫦娥四號翩然落月,長征五號火箭一飛沖天,“雪龍2”號勇闖南極……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國科技創新精彩紛呈。新的一年,我國科技領域有何看點?哪些新技術、新產品可能走進生活? 瞄準深空、深海,一系列重大項目探索未知 2019年12月27日,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伴隨長征五號遙三火箭成功將實踐二
青龍峽、雁棲湖、紅螺寺、農家樂……在人們的傳統思想中,北京懷柔是一個休閑旅游、放松身心的好去處。 但如今的懷柔已在悄悄發生變化。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提出“統籌規劃建設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和未來科技城”。同年1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懷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今年計劃發射“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可觀測黑洞、中子星、超新星爆發等。這將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 中央媒體“京津冀協同發展調研行”活動正在進行。近日記者探訪了位于北京懷柔科學城的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11月7日,北京懷柔科學城迎來了一位新“客人”。在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印春的見證下,“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正式在此落戶。這一由中科院倡議并聯合40多個國家、地區的科教機構和相關國際組織發起成立的國際聯盟,將站在新的起點上,共同推動科技共同體的建設。 這是值得所
貴州的群山中,有著“中國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為探索宇宙奧秘提供世界領先的創新平臺。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實現科學目標,深海科考挺進萬米時代,潔凈能源核心技術實現工業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科技創新實現重大歷史性跨
改革使科技發展迎來了春天。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到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改革成為改革開放大戰略的一個縮影,發揮了先鋒、引領和試驗田作用。40年來,我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實力伴隨經濟發展
在 “悟空”、“墨子”、“慧眼”和實踐十號等科學衛星相繼取得重大科學成果和社會影響后,2018年7月4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宣布 “空間科學(二期)” 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正式啟動。 專項二期瞄準宇宙和生命起源與演化、太陽系與人類的關系兩大科學前沿,在時域天文學、太
2017年1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科技部復函同意安徽省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是繼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之后,又一科技創新國家戰略在安徽布局落子。 一年來,安徽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舉全省之力,搭架構、建項目、聚人才、創機制,高起點開局、高標準推進合肥綜合
1月17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發布會,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介紹了中科院參與北京、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發展的進展情況。 白春禮表示,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科院建院70周年。中科院全面總結成就和經驗,產出了一批重大創
“空間科學衛星計劃”是中科院牽頭實施的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第一批啟動的項目之一。負責該計劃的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再次站到了我國科技發展的大路口,義不容辭地扛起了發展我國空間科學的大旗,成為在我國牽頭實施空間科學衛星系列的核心科研機構。 空間中心懷柔新園區 從“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到國家重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楊晉輝報道 8月10日,北京國際新聞中心舉行了“北京氣候特點和賽事期間天氣展望”主題新聞發布會。北京市氣象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建捷,北京氣象臺臺長、新聞發言人郭虎和北京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薔向中外記者就其關心的問題進行了
APEC領導人會議召開期間,“藍天”讓很多市民“戀戀不舍”,而現在無論是環境質量的監測監控,還是對環境事件的預警預報,無一不是借信息化手段之力。 為此,記者對APEC會議期間的環境監管部門進行了走訪。進入北京市懷柔區環保局,記者就注意到了揚塵監測車。據了解,這是懷柔區環保局在APEC期間專門用
與北京上海并列、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被稱為科技創新“一號工程”的量子創新研究院,被稱為先進制造業發展“一號工程”的江淮汽車和大眾汽車合資生產純電動乘用車項目,世紀工程引江濟淮……近年來,一大批重大項目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并將發展成為安徽崛起的核心動力。今天起,新安
在懷柔科學城,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驗證裝置工程通過國家驗收;在中關村科學城所在的海淀區,平均每天誕生50家科技企業…… 產業是實體經濟基礎,創新發展是唯一出路。連日來,記者在北京調研發現,加速聚集高端創新要素,大力發展高精尖產業,已成為北京這座千年古都、創新之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 從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