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太空望遠鏡自1990年以來一直在觀察宇宙。圖片來源:JSC/NASA 自美國宇航局徹底改革申請流程以減少系統性偏見以來,數量空前的首次研究人員已經確保了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看時間。 2018年,美國宇航局改變了評估哈勃望遠鏡觀測時間請求的方式,引入了"雙盲"系統,其中申請人和評估其提案的評審者都不知道彼此的身份。該機構的所有其他望遠鏡在第二年也紛紛效仿。 美國宇航局改變其劃分望遠鏡時間的方式,以減少性別偏見 此舉旨在減少性別和其他偏見,包括對小型研究機構科學家或以前未獲得NASA資助的科學家的歧視。"提交匿名提案的目標不是完全根除任何關于誰提交的證據,而是讓它不成為討論的焦點,"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STScI)的天文臺科學家Lou Strolger說。 來自STScI通訊的數據顯示,自引入這一變化以來,更多首次的主要研究人員一直在確保哈勃望遠鏡的觀看時......閱讀全文
Figure 5: Regulation of CDH5 by TFZFs in several human cancer cell lines.Blue, cells infected with a pMX construct containing the DNA bindin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1】合成生物學:一個用來控制轉基因生物的內置毀滅開關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ncomms7989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介紹了一個基于CRISPR的內置器件,它設計用來專門破壞轉基因生物的特定DNA序列。控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S-AFM images2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calculated between the HS-AFM images of the first frame and each of the fram
一項大規模的國際努力對來自38個人體組織的2600多個腫瘤基因組進行了多方面研究,從而對癌癥的遺傳基礎產生了豐富的見解。 早在2001年對首個人類基因組進行測序后,腫瘤的全面基因組表征就成為癌癥研究人員的一個主要目標。從那時起,測序技術和分析工具取得的進展使得這個研究領域蓬勃發展。在發表在最新
物理與材料學領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張余洋、丁洪及高鴻鈞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Vector measurement and performance tuning of a terahertz bottle beamHeting Li, Xinke Wang, Sen Wang, Wenfeng Sun, Jiasheng Ye,&nbs
Fig. 4Structural rearrangement of the HNH domain. a, b HS-AFM images of the HNH domain in the high-height (a) and low-height (b) states. The mean ce
不知不覺,1月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1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閱讀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附帶致死性或有助開發出治療胰腺癌的新方法 doi:10.1038/nature21052 癌細胞經常剔除在正常情形下抑制腫瘤形成的基因。這些基因
Finite element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the resistive heating during the maximum exposure (150 V, 100 μs/phase, 10 Hz, 30 s) de
不知不覺,5月份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5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重磅!一些人胚胎干細胞系發生癌癥相關突變 doi:10.1038/nature22312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用于基礎研究或臨床開發的140種
Medical researc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helps control bleeding in rats本期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提出,用微秒脈沖對大鼠的靜脈和動脈進行電刺激,也許能幫助控制出血和減少不能通過壓迫止血的傷口中的失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一轉眼3月即將結束,那么3月Nature有什么亮點研究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本月Nature雜志的亮點文章,以饗讀者。 【1】Nature:重磅!發現CD4 T細胞HIV病毒庫的標志物---CD32a doi:10.1038/nature2171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法國研究人員發現一
1. Nature:細菌群體CRISPR-Cas多樣性有助限制病毒擴散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證實宿主(如細菌)基因多樣性通過限制寄生物(如病毒)進化而有助降低疾病擴散。相關研究結果于2016年4月13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dive
【51/52】2019年4月4日,清華大學柴繼杰課題組、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周儉民課題組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聯合同期背靠背發表兩篇重量級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復合物的組裝、結構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關鍵分子機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兩篇文章分別是: "Li
Fig. 6HS-AFM observations of the non-specific transient binding of Cas9–RNA. a Sequential HS-AFM images of Cas9–RNA molecules transiently bound to
Figure 1: Localized vasoconstriction in arteries and veins. Femoral vessels before (a) and after (b) stimulation with 1 μs/phase pulses of 250&nb
1. Nature Photonics:光學鑷子聲子激光器 聲子激光器是普遍存在的光學激光器的類似物,并且其已經在各種環境中實現。然而,對于介觀懸浮光機械系統還沒有相關報道,并且這些系統正在成為量子力學和重力的基本測試的重要平臺,以及發展為機械運動耦合到電子自旋和電荷的傳感模式。受到Arthu
自2019年12月8日以來,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報告了幾例病因不明的肺炎。大多數患者在當地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工作或附近居住。在這種肺炎的早期階段,嚴重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出現了,一些患者迅速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A fluorescence-based in vitro assay for investigating early endosome dynamicsSina V Barysch1,2, Reinhard Jahn1 & Silvio O Rizzoli2A
2020年,注定是不同尋常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全世界帶來沉重打擊,如今疫情已經持續一年,卻仍未見停止的趨勢,面對疫情,我們既感受到了人類身體的渺小,也感受到了科學精神的偉大。荀子曰: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如今,我們最能憑借的力量便是科學。 在2020年的尾聲,Nature 盤點了2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徐華強,王明偉,浙江大學張巖及匹茲堡大學醫學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訊在Science發表題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不知不覺,再過天2016年就離我們遠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那么即將過去的12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首次揭示RNA剪接與衰老存在因果關聯 doi:10.1038/nature20789 衰老是
6月18日,備受關注的湯森路透《SCI期刊分析報告》新鮮出爐。該報告涵蓋了來自82個國家的237個大類的11149本期刊。本年度有272本雜志第一次被收錄;與去年相比,53%的雜志影響因子增加。Ca-Cancer J Clin、NEJM以及CHEM REV再次包攬了榜單的前三甲,影響因子分別為1
1.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艷麗/章新政課題組從結構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機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CRISPR/Cas系統是目前發現存在于大多數細菌與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種免疫系統,被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在CR
2020年12月14日,Nature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包括:冷凍電鏡突破、壓力導致白發的原因、南級臭氧法逐漸恢復、銀河系中的快速射電暴等。這十大科學發現中,有2篇論文發表于Science雜志,其余12篇均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為了讓廣大讀者更深入地了解這十大科學發現的重
2019年中國發表的高質量國際論文占世界份額的31.4%,排在全球第2位; ?發表高質量國際論文數量最多的世界高校中,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大學躋身前十; ?發表高質量國際論文數量最多的世界研究機構中,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
英國著名雜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自從1869年創刊以來,始終如一地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現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盡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近期《Nature》下載論文最多的十篇文章(2012年06
According to ref.4, the radius of the sharpest THz light ring can be expressed asR=ftan(arcsin(nsinα)?α),R=ftan?(arcsin?(nsinα)?α),(1)where α&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