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乙型肝炎病毒耐藥基因檢測的臨床意義 WHO相關資料顯示,全球感染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患者超過三分之一,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有2.4億,乙肝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命健康。HBV是傳染性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感染HBV可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變。HBV屬嗜肝DNA病毒科,為雙鏈DNA病毒,容易發生變異,從而形成不同的基因型。目前已根據HBV核苷酸序列異質性≥8%將其分成A-J 10種基因型[1-2]。在我國北方以C型為主,南方以B型為主,新疆有出現D型。作為常規抗病毒治療的核苷(酸)類似藥物,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韋酯(ADV)等能夠有效抑制HBV的復制,然而長期使用會導至耐藥的發生,使治療效果明顯下降。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用于HBV的基因分析,從而為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療提供科學的依據。盡早檢測HBV變異,準確判斷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韋酯等治療后耐藥,指導個性化用藥,對于提高乙肝治療......閱讀全文
一、乙型肝炎病毒耐藥基因檢測的臨床意義 WHO相關資料顯示,全球感染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患者超過三分之一,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有2.4億,乙肝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命健康。HBV是傳染性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感染HBV可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變。HBV屬嗜肝DNA病毒科,為雙鏈DNA
1.PCR產物直接測序:是將HBV基因組的逆轉錄酶區進行擴增后直接進行測序分析的方法。PCR產物直接測序法可檢測已知和可能的未知耐藥變異位點,是最常用的基因型耐藥檢測方法之一。PCR產物直接測序的方法一般作為基因型耐藥檢測的金標準。該方法的缺點是靈敏性較差,只有當變異株超過HBV準種池的20%時
WHO相關資料顯示,全球感染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患者超過三分之一,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有2.4億,乙肝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命健康。HBV是傳染性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感染HBV可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變。HBV屬嗜肝DNA病毒科,為雙鏈DNA病毒,容易發生變異,從而形成不同的基因型。
乙肝病毒YMDD基因突變檢測芯片試劑盒是專門為服用或準備服用拉米夫定(賀普丁)的慢性乙肝患者設計生產的。 該產品可以準確檢測出拉米夫定(賀普丁)耐藥病毒株的存在,為臨床醫生及時發現HBV病毒變異,調整治療方案提供有效幫助,避免拉米夫定因耐藥性無效用藥及由此帶來的副作用、減輕患者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具
乙肝病毒YMDD基因突變檢測芯片試劑盒是專門為服用或準備服用拉米夫定(賀普丁)的慢性乙肝患者設計生產的。 該產品可以準確檢測出拉米夫定(賀普丁)耐藥病毒株的存在,為臨床醫生及時發現HBV病毒變異,調整治療方案提供有效幫助,避免拉米夫定因耐藥性無效用藥及由此帶來的副作用、減輕患者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作者:馮慧芳,王永莉,伍業星 [摘 要] 目的:探討使用熒光定量PCR方法檢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陰性孕婦乙型肝炎病毒(HBV)宮內感染情況。方法:選擇住院分娩的HBsAg陰性孕婦,使用熒光定量PCR方法檢測孕婦及其新生兒的血清中HBVDNA。結果:502例HBsAg陰性孕婦血清HBVD
盡管有有效的保護性疫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全世界仍有超過2.5億人被慢性感染。HBV感染與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細胞癌相關,每年導致約100萬人死亡。迄今為止,尚無能完全消除該病毒并為慢性HBV感染提供治療的特異性治療方法。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約有1%的慢性HBV感染個體被稱為自然控制者,能夠自發
據估計,全球約20億人感染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其中約2億5000萬人患有慢性感染,雖然有疫苗可以預防乙型肝炎,但這種疾病仍無治愈方法。 1月29日《eLife》發文展示了乙型肝炎病毒在遇到一類新型抗病毒藥物后的結構變化,這種新藥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
1963年Blumberq在兩名多次接受輸血治療的病人血清中,發現一種異常的抗體,它能與一名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血清起沉淀反應。直到1967年才明確這種抗原與乙型肝炎(簡稱乙肝)有關,1970年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HBV的形態,1986年將其列入嗜肝DNA病毒科。 一、形態與結構 1
2 結果 將經過免疫學方法(酶聯免疫)驗證的23例已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其中大三陽標本11例,小三陽標本12例)、3例已知的正常血清分別用深圳市匹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生物克隆高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復星醫藥集團)生產的HBVDNAFQPCR試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