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研究員王春在團隊發現了海洋性大陸海溫能夠通過激發年代際太平洋—日本遙相關波列(年代際PJ波列)影響東亞的氣候變率,并結合觀測、再分析資料以及數值模式試驗闡述了相關的物理機制。相關研究發表于《氣候學報》。 年代際PJ波列是低通濾波后東亞夏季850hPa風場的主導模態,其形態表現為位于南海和渤海的兩個反氣旋式中心和位于臺灣島的一個氣旋式中心。該PJ波列對應的環流形勢使其成為在年代際時間尺度上調控我國華南、華北地區降水和氣溫的重要模態。 “我們研究表明海洋性大陸海溫可以產生和維持年代際PJ波列,從而成為東亞氣候年代際預測的新預報因子。”王春在指出,年代際預測是氣候預測中復雜且重要的一環,該項研究為提高東亞氣候年代際預測能力提供了新的認知和途徑。 據介紹,海洋性大陸處于印太暖池區,該處活躍的對流活動和潛熱釋放表征海溫是驅動局地大氣環流的重要源頭。觀測和再分析資......閱讀全文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研究員王春在團隊發現了海洋性大陸海溫能夠通過激發年代際太平洋—日本遙相關波列(年代際PJ波列)影響東亞的氣候變率,并結合觀測、再分析資料以及數值模式試驗闡述了相關的物理機制。相關研究發表于《氣候學報》。 年代際PJ波列是低通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