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圖 昨日,西安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專家評審會在我市召開。來自國家林業局、陜西省林業廳、北京林業大學、西北大學等有關部門和科研院校的專家一致同意通過該規劃。 根據規劃,我市將加快以“文創之都,水韻林城,美麗西安”為理念的森林城市建設,到2015年,建成國家森林城市,形成以“一屏三軸五環十塊百廊千點”為骨架的森林城市建設格局;力爭到2017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0%,努力實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 規劃展望 2017年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0% 規劃現狀基準年為2010年,規劃期為2011~2015年,展望到2020年。規劃以西安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在分析西安市生態環境本底特征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城市森林建設的典型經驗,明確提出西安森林城市建設的目標、發展指標、總體布局、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 到2015年,根據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指標,我市將重點加強城區公園綠地、城區街頭綠地、......閱讀全文
1.3.3 分類精度檢驗為評價森林植被的提取精度, 本研究一方面通過同期Google Earth影像比照進行定性評價, 另一方面采用獨立驗證樣本點進行定量評價。驗證樣本點是基于2014年林地“ 二調” 小班數據隨機抽樣選取的237個樣點, 其中林地樣本123個, 非林地樣本1
▲江西大崗山國家級森林監測站▲王兵(左一)正在講解生態連清監測布局 王兵幾乎遍歷全球各地所有的典型森林,經驗告訴他,森林可為人類帶來甚至比“金錢”更大的福祉。為量化這一“福祉”,他帶領團隊歷經20余年,形成了中國森林生態連續觀測與清查體系,算清了中國的“綠水青山”究竟價值多少“金山銀山”,用數據說
如果你看到一張上面這樣的圖感到興奮的話,你多半會成為我的座上客。如果你馬上想到了產業結構調整,恭喜你,很有慧根。這是從大名鼎鼎的science雜志上的經典論文里摘取出來的圖。論文的題目是“產業結構空間對國家發展的制約”(The Product Space ConditionsDevelopmen
一提到抵御氣候變化,樹木常被認為是最好用的“武器”之一。由于各國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取得的進展有限,許多政府和倡議人士力推植樹計劃,希望利用樹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緩解氣候變化。但是最新研究表明,樹木可能并不總像人們希望得那樣有用。馬來西亞的樟樹在生長過程中會避免樹冠重疊,因此從下往上看時,仿佛一
序號標準號 :發布年份標準名稱(僅供參考)1LY/T 1210-1999森林土壤樣品的采集與制備2LY/T 1212-1999森林土壤水和天然水樣品的采集與保存3LY/T 1213-1999森林土壤含水量的測定4LY/T 1214-1999森林土壤土水勢的測定5LY/T 1215-1999森林土壤水
遙感技術對于測量森林的流失至關重要。各國不需要自己擁有衛星,但是它們確實需要訓練。 Azul山從安第斯山的丘陵地帶向東延伸。這些單獨的山脈覆蓋了數千平方英里的面積,而且在2001年它們的豐富而原始的森林被宣布為一個國家公園。然而,這個國家公園周圍的森林被迅速地變成了道路、商品作物種植園和其
近日,國家林草局生態司氣候處三級調研員張國斌既忙碌又興奮:“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了到2030年的新目標,其中,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森林碳匯將在實現碳中和目標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張國斌說,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升到新的高
摘要實時最新森林植被信息的提取是林業航空植保作業的必要前提。論文以安徽省蚌埠市為研究區域,探討了基于高分1號衛星遙感數據在亞熱帶農林植被混合地區的森林植被信息提取。根據植被物候信息差異選擇了提取森林植被信息的5個關鍵時期高分影像,采用分區決策樹方法監測森林植被的空間分布和面積信息,并與未分區決策樹法
我國水資源危機區在北方,以華北為重,西北次之。節流固然重要,開源是根本所在。依靠森林和工程造林是開源的關鍵。然而,長期以來對開源問題關注甚少,概念模糊、操作隨意,以致自我損害、資源浪費嚴重,迫切需要理論和觀念創新,行為科學規范。 森林能夠涵養水源,其本質問題是露形成,包括露水和
全球氣候變暖對陸地生態系統尤其是森林生態系統有著重要的影響,氣溫升高、輻射強迫的增強將顯著改變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近年來,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戴爾阜團隊模擬了2010-2100年江西省泰和縣森林分布及森林地上生物量變化,以探究樹種、森林類型和森林景觀對未來氣候變化的響應差
林地采伐能減少物質腐爛的碳排放。圖片來源:ROBERT CANIS 管理森林碳封存及減緩氣候變化的最好方法仍在熱議中。樹木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木材能取代化石燃料及混凝土和鋼鐵等碳密集材料。在過去數十年里,世界森林吸附了約30%的年度全球人為二氧化碳排放。而森林蓄積和森林采伐同時增加,將
近日,《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對30萬棵樹木進行了30多年的追蹤,最后得出結論認為,全球熱帶森林從大氣中去除碳的能力正在下降。圖片來源于網絡 由利茲大學領導的全球科學合作組織(glob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發現了一個令人擔憂的狀況:世界上的原始熱
土壤國家標準序號標準號 :發布年份標準名稱(僅供參考)1GB 11728-1989土壤中銅的衛生標準2GB 12297-1990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測定方法3GB 12298-1990土壤有效硼測定方法4GB 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5GB 19062-2003銷毀日本遺棄在華化學武器 土壤
海口濕地。資料照片 2018年,各地、各部門(系統)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總目標,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態需求為總任務,以增綠增質增效為主攻方向,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組織動員全社會力量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國土綠化事
Jerry Franklin因為在西北太平洋地區所做的保護古老森林工作而為人所知,圖中是他在1982年曾到訪過的一片森林。 圖片來源:GARY BRAASCH Jerry Franklin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巨人的陪伴中度過。從他在美國華盛頓州樹林中度過的童年到讓他轟動全球的科學事業,美國太
于發展中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限制問題,《京都議定書》中未作出具體的時間規定,但要求發展中國家在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結束后(即所謂后京都時代),對其溫室氣體排放進行限制,以實現在全球范圍內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 后京都時代:森林碳匯研究先行一步 圖為江西的一處
當前,全國森林草原防火進入關鍵期。藍藍天工作室從有關部門獲悉,4月1日18時,應急管理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3年來首個高森林火險紅色預警:預計4月2日至8日,北京北部、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四川南部等地,森林火險等級將維持在極度危險級別,要切實加強防范森林火災的發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林學會,內蒙古、吉林、龍江、大興安嶺森工(林業)集團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中國林學會各分會、專業委員會,各有關單位: 近年來,全國林業和草原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推動林業現
研究顯示,全球樹木正在經歷一次快速生長,并且正吸收數十億噸溫室氣體。這意味著樹木正在削弱全球變暖。 紅杉樹能儲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圖片來源: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美國切薩皮克灣西面的一片森林中,Geoffrey Parker用卷尺測量了一棵鵝掌楸幼苗的
6月25日,黑龍江大興安嶺呼中區發生火災,先后出現了大小48個火場,且多處火點分布在呼中自然保護區周圍,直接威脅到原始森林的安全,并對保護區周邊城鎮(林業局)的安全形成潛在威脅。 所幸的是,火災未蔓延到林區城鎮,并且已被撲滅。 “歷史經驗,特別是1987年‘5·6’大興安嶺特大火災和世
N. H. Ravindranath 和 Shamama Afreen說,必須為南亞國家的造林、重新造林和森林碳儲藏的增長提供回報。 2007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會議上,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政府都同意了一份逐步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
17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旅游管理辦公室公布“2018年中國森林旅游十件大事”,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突破16億人次、公布第二批國家森林步道、公布2018全國森林旅游示范市縣等入選。這十件大事分別是: 一、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突破16億人次 通過大力推動各類自然保護地的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積極培育
“森林是可再生的資源,森林的可持續經營是實現林業永續利用的必由之路。其中,既要確保森林生產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態系統的物種和生態多樣性不受到損害,又要通過綜合開發培育和利用森林,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并且保護土壤、空氣和水的質量以及森林動植物的生存環境。”伴隨
在4月22日下午舉行的第四屆“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評選活動頒獎盛典上,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南寧市委書記車榮福獲得“2010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榮譽稱號。享有“中國綠城”美譽的壯鄉首府南寧市多年來致力于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生態南寧建
日前,《石家莊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通過專家組評審,未來幾年,石家莊將通過森林社區、森林游園、綠蔭車場、綠色廊道、環城森林、特色經濟林果、種苗花卉建設等,把石家莊市建設成富有燕趙特色和生態文化品位的山水森林城市。昨日,石市林業局局長楊建秋對《
由于夭折的樹木和損失的財產,李鵬一度四面樹敵。后來他發現,其實所有的人,都可能成為生態保護的 所謂的環保人士,其實就是保護當地環境的人。往大了說,一個人呼吁保護地球生態,保護中國環境,是環保人士。往小了說,一個人要保護一個村莊的風土,保護一條
對歐洲植被歷史進行的一項分析表明,僅僅植樹不一定會減緩全球氣候變化。日前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盡管歐洲大陸的森林種植面積自1750年以來擴張了10%,但木材收獲和向更有商業價值的樹種轉移已然導致了碳向大氣中的凈排放。分析表明,這些變化通過增加熱量的吸收與滯留造成了局部影響,使部
良好的、適應當地情況的科學必須為REDD策略提供信息 關于氣候變化的爭論提供了一個把森林管理納入到發展政策中的途徑,但是良好的科學必須為其策略提供信息。 關于氣候變化的爭論提供了一個把森林管理納入到發展政策中的途徑,但是良好的科學必須為其策略提供信息。自然保護人士長久以來認識到了
熱帶森林砍伐造成了全球20%的溫室氣體排放 Roman Czebiniak說,減少森林砍伐對于緩解氣候變化至關重要,但是不能把它當成繼續污染的一個理由。 世界各國的領導人正在討論是否以及如何把熱帶森林納入到下一個關于氣候變化的協議中來。有望在今年年底的哥本哈根氣候談判中做出關于資
2月20日世界資源研究所、谷歌等超過40家合作機構在華盛頓聯合發布 Global Forest Watch (GFW,即保護全球森林的全新動態平臺),主要實現在線對森林動態進行監測和預警。同時,GFW首次綜合使用衛星技術、開放數據和眾包模式,以保證提供即時可靠的森林信息。 GFW旨在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