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理:免疫散射比濁法:利用抗人轉鐵蛋白血清與待檢測的轉鐵蛋白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其光吸收和散射濁度增加,與標準曲線比較,可計算出轉鐵蛋白含量。目前還有放射免疫法和電泳免疫擴散法。......閱讀全文
1)原理:免疫散射比濁法:利用抗人轉鐵蛋白血清與待檢測的轉鐵蛋白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其光吸收和散射濁度增加,與標準曲線比較,可計算出轉鐵蛋白含量。目前還有放射免疫法和電泳免疫擴散法。
原理: 免疫散射比濁法: 利用抗人轉鐵蛋白血清與待檢測的轉鐵蛋白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其光吸收和散射濁度增加,與標準曲線比較,可計算出轉鐵蛋白含量。 目前還有放射免疫法和電泳免疫擴散法。
原理: 免疫散射比濁法: 利用抗人轉鐵蛋白血清與待檢測的轉鐵蛋白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其光吸收和散射濁度增加,與標準曲線比較,可計算出轉鐵蛋白含量。 目前還有放射免疫法和電泳免疫擴散法。
免疫散射比濁法: 利用抗人轉鐵蛋白血清與待檢測的轉鐵蛋白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其光吸收和散射濁度增加,與標準曲線比較,可計算出轉鐵蛋白含量。 目前還有放射免疫法和電泳免疫擴散法。
轉鐵蛋白飽和度(TS)(%)=血清鐵/總鐵結合力×100%參考值:20%~50%(均值男性34%,女性33%)。
1)原理:免疫散射比濁法:利用抗人轉鐵蛋白血清與待檢測的轉鐵蛋白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其光吸收和散射濁度增加,與標準曲線比較,可計算出轉鐵蛋白含量。目前還有放射免疫法和電泳免疫擴散法。參考值(免疫比濁法):28.6~51.9μmol/L(220~400mg/dl)。2)臨床意義:增高見于缺鐵性貧血
轉鐵蛋白飽和度(TS)(%)=血清鐵/總鐵結合力×100% 1)參考值:20%~50%(均值男性34%,女性33%)。 2)臨床意義:降低見于缺鐵性貧血(TS小于15%)、炎癥等;增高見于鐵利用障礙,如鐵粒幼細胞貧血、再障;鐵負荷過重,如血色病早期,貯存鐵增加不顯著,但血清鐵已增加,TS>70
轉鐵蛋白飽和度(TS)(%)=血清鐵/總鐵結合力×100% 1)參考值:20%~50%(均值男性34%,女性33%)。 2)臨床意義:降低見于缺鐵性貧血(TS小于15%)、炎癥等;增高見于鐵利用障礙,如鐵粒幼細胞貧血、再障;鐵負荷過重,如血色病早期,貯存鐵增加不顯著,但血清鐵已增加,TS>70
血漿中轉鐵蛋白可用于貧血的診斷和對治療的監測。在缺鐵性的低血紅蛋白貧血中轉鐵蛋白的水平增高,但其鐵的飽和度很低。相反,如果貧血是由于紅細胞對鐵的利用障礙,則血漿中轉鐵蛋白正常或低下,但鐵的飽和度增高。轉鐵蛋白在急性時相反應中往往降低。因此在炎癥、惡性病變時常隨著白蛋白、前白蛋白同時下降。在腎病綜合
轉鐵蛋白飽和度(TS)(%)=血清鐵/總鐵結合力×100% 1)參考值:20%~50%(均值男性34%,女性33%)。 2)臨床意義:降低見于缺鐵性貧血(TS小于15%)、炎癥等;增高見于鐵利用障礙,如鐵粒幼細胞貧血、再障;鐵負荷過重,如血色病早期,貯存鐵增加不顯著,但血清鐵已增加,TS>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