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物長度要滿足特異性需要,一般可在18~25個堿基之間;擴增長片段時最好在24~30個堿基之間; · 當引入克隆位點時,引物末端應額外增加3個以上堿基; · (G+C)%含量應盡量控制在40~60%,兩條引物的(G+C)%含量應盡量接近; · 引物中GC堿基分布均勻; · 盡量避免相同堿基連續出現三次以上,3’端應避免使用A或T; · 避免引物內部自身配對形成二級結構; · 正反向引物之間應避免配對堿基,尤其是3’端的三個堿基,否則易生成引物二聚體(Primer dimer); · 兩條引物的解鏈溫度(Tm)值應在42~65℃之間,而且兩條引物間最好相差不超過5℃; · 引物Tm值的計算方法: 20 nt以下:Tm = 2℃ x (A + T) + 4℃ x (G + C) 20 nt以上:Tm = 81.5 + 0.41 x (GC%) -600/nt (nt:引物的堿基數) · 引物用量: ·......閱讀全文
引物長度要滿足特異性需要,一般可在18~25個堿基之間;擴增長片段時最好在24~30個堿基之間; · 當引入克隆位點時,引物末端應額外增加3個以上堿基; · (G+C)%含量應盡量控制在40~60%,兩條引物的(G+C)%含量應盡量接近; · 引物中GC堿基分布均勻; · 盡量避免相同堿
? PCR引物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找到一對合適的核苷酸片段,使其能有效地擴增模板DNA序列。因此,引物的優劣直接關系到PCR的特異性與成功與否。 要設計引物首先要找到DNA序列的保守區。同時應預測將要擴增的片段單鏈是否形成二級結構。如這個區域單鏈能形成二級結構,就要避開它。如這一段不能形成二級結構,
實驗步驟 首先引物與模板的序列要緊密互補,其次引物不能在模板的非目的位點引發DNA 聚合反應(即錯配) ,再次引物與引物之間避免形成穩定的二聚體或發夾結構。引物設計應注意如下要點: 1.引物的長度一般為15-30 bp,常用的是18-27 bp。 2.引物序列在模板內應當沒有相似性較高,尤
實驗概要 PCR是目前研究DNA、RNA等核酸的非常有效和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本Protocol對于PCR引物設計中的一些基本原則給予闡述,希望能對廣大研究人員的研究工作帶來方便。 實驗步驟 首先引物與模板的序列要緊密互補,其次引物不能在模板的非目的位點引發DNA 聚合反應(即錯配) ,再次引
PCR引物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找到一對合適的核苷酸片段,使其能有效地擴增模板DNA序列。因此,引物的優劣直接關系到PCR的特異性與成功與否。? 要設計引物首先要找到DNA序列的保守區。同時應預測將要擴增的片段單鏈是否形成二級結構。如這個區域單鏈能形成二級結構,就要避開它。如這一段不能形成二級結構,那
PCR引物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找到一對合適的核苷酸片段,使其能有效地擴增模板DNA序列。因此,引物的優劣直接關系到PCR的特異性與成功與否。要設計引物首先要找到DNA序列的保守區。同時應預測將要擴增的片段單鏈是否形成二級結構。如這個區域單鏈能形成二級結構,就要避開它。如這一段不能形成二級結構,那就可以在
PCR-引物設計原則 ? 1.引物最好在模板cDNA的保守區內設計。 DNA序列的保守區是通過物種間相似序列的比較確定的。在NCBI上搜索不同物種的同一基因,通過序列分析軟件(比如DNAman)比對(Alignment),各基因相同的序列就是該基因的保守區。 2.引物長度一般在15~
1.引物最好在模板cDNA的保守區內設計。 DNA序列的保守區是通過物種間相似序列的比較確定的。在NCBI上搜索不同物種的同一基因,通過序列分析軟件(比如DNAman)比對(Alignment),各基因相同的序列就是該基因的保守區。 2.引物長度一般在15~30堿基之間。 引物長度(prim
實驗步驟 首先引物與模板的序列要緊密互補,其次引物不能在模板的非目的位點引發DNA 聚合反應(即錯配) ,再次引物與引物之間避免形成穩定的二聚體或發夾結構。引物設計應注意如下要點: 1.引物的長度一般為15-30 bp,常用的是18-27 bp。 2.引物序列在模板內應當沒有相似性較高,尤其
①引物長度: 15-30bp,常用為20bp左右。②引物擴增跨度: 以200-500bp為宜,特定條件下可擴增長至10kb的片段。③引物堿基:G+C含量以40-60%為宜,G+C太少擴增效果不佳,G+C過多易出現非特異條帶。ATGC最好隨機分布,避免5個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④避免引物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