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學研究所顧勇研究員到生物物理所做報告
神經科學研究所顧勇研究員到生物物理所做報告 11月29日,應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曹鵬研究員的邀請,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顧勇研究員到訪生物物理研究所,并在圖書館報告廳作了一場題為Heading perception-a model system to study multisensory integration 的精彩報告。 精確判斷自身運動的前進方向對于生物體在自然環境中的生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顧勇研究員的課題組采用心理物理,神經生理和計算模擬等多種技術手段在非人靈長類上研究大腦如何通過整合視覺光流信號和前庭加速度信號來提高空間感知的精度。 首先,顧勇研究員在報告中詳細介紹了他近期研究獼猴分辨自身運動前進方向的研究成果。他們發現,對比單種信息的條件,同時提供視覺和前庭信息能顯著提高獼猴分辨前進方向的精度,并且其提高的程度與最優化理論的預期相符,表明獼猴和人類均采取類似的策略整合多感覺信息。......閱讀全文
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原研究員張元仲逝世
訃告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元仲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2月15日凌晨1時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81歲。 張元仲同志1940年12月出生,河北獻縣人。1965年7月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學專業,1965年8月參加工作,先后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實驗研究員、助理
神經科學研究所顧勇研究員到生物物理所做報告
神經科學研究所顧勇研究員到生物物理所做報告 11月29日,應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曹鵬研究員的邀請,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顧勇研究員到訪生物物理研究所,并在圖書館報告廳作了一場題為Heading perception-a model system to study mu
大化所聘任金玉奇等3位研究員為首席研究員
6月16日,大連化物所舉行首席研究員聘任儀式。所長張濤宣讀了聘任金玉奇、韓克利、徐杰等3位研究員為大連化物所首席研究員的聘任文件并頒發了聘書,包信和院士主持儀式。 “大連化物所首席研究員”計劃從2014年開始實施,旨在進一步凝聚我所高層次科技人才,加強對科技領軍人才的激勵和保障,構筑創新人才高
張正斌研究員:農學“雜家”
“育種”“抗旱”是他幾十年來思考的關鍵詞;“讓每一滴水生產出更多糧食”是他科研生命的主題。 水,也許是張正斌一生都難以擺脫的糾結。缺水,是他童年起就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與干旱的對抗,曾奪走了他姐姐的生命。 農業,似乎是生于黃土高原的他繞不開的宿命——“育種”“抗旱”是張正斌幾十年來思考
楊崇林研究員和王曉晨研究員到昆明動物所做學術報告
1月24日上午,受“中國科學院和云南省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機理”重點實驗室梁斌研究員的邀請,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楊崇林研究員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王曉晨研究員為昆明動物所師生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他們的報告題目分別為Programmed cell killing and clea
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成立
上海轉化醫學又有新動作,日前,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成立。該所掛靠“中國超聲診斷發源地”——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旨在搭起超聲學臨床研究與基礎研究人員間的橋梁,加快醫學成果轉化。 超聲醫學研究所首任理事長為我國著名醫院管理專家何夢喬院長,國家百千萬優秀學科帶頭人入選者、第六人
生物研究所里的“神筆馬良”
李健展示自己的科學繪圖作品? 楊晨攝李健的科學繪圖作品? 李健供圖沒有相機或彩色膠卷的年代,野外科考中標本的記錄全靠一只筆。筆能寫下所見所聞,也能留住動植物的珍貴身影,便于后續研究或用于著作配圖。此類繪圖被統稱為科學繪圖,與日常所見的繪畫作品不同,科學繪圖是藝術性和科學性的統一,且科學性被擺在了第一
首屆金屬研究所-韓國材料研究所鎂鈦合金雙邊研討會召開
11月30日至12月2日,首屆金屬研究所-韓國材料研究所鎂鈦合金雙邊研討會在韓國昌原召開,副所長楊銳率金屬所鎂、鈦合金領域10名研究人員組成的代表團參加會議。 研討會上,雙方提交學術報告20篇。金屬所材料環境腐蝕研究中心韓恩厚研究員、非平衡金屬材料研究部馬宗義研究員、高溫合金研
昆明植物所召開全所研究員會議
為了認真落實和貫徹中國科學院黨組確定的“創新2020”實施方案,確保完成知識創新工程跨越發展的目標任務,12月20日下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召開了全所研究員會議,并就《昆明植物所“創新2020”研究系統組織管理實施方案》進行討論和征求意見。本次會議有22位研究員和部分青年科研
只有男研究員能完成的實驗
氯胺酮研究存在性別“歧視”?男性操作者的氣味或影響氯胺酮對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圖片來源:unoL/Getty 一位女性生物學家在進行氯胺酮抗抑郁小鼠實驗時,發現一個難以理解的現象:男同事能做出的結果,自己和其他女性同事卻怎么也做不出來。近日,在于美國華盛頓舉行的神經科學年會上,馬里蘭大學的學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