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討論 硬脊膜外膿腫典型的臨床表現為病變節段脊椎或背部疼痛,發熱和進行性的神經功能障礙。根據神經癥狀分期可分為4期。第1期:受累脊柱嚴重疼痛;第2期:受累脊柱的神經根疼痛;第3期:受累脊髓平面以下的運動無力和感覺障礙,排便功能障礙;第4期:癱瘓。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晚期可出現脊髓平面以下的運動無力、感覺障礙以及排尿排便功能障礙,同時可能出現敗血癥,甚至死亡。 硬脊膜外膿腫好發于基礎疾病多、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糖尿病、艾滋病、結核病、酒成癮的患者。硬脊膜外膿腫的發生一般通過鄰近或全身的感染灶擴散、醫源性感染以及血行擴散。本病可通過局部或全身的感染灶擴散,如皮膚及軟組織感染、膿毒癥、骨髓炎、椎間盤炎、靜脈注射藥物或毒品、靜脈留置導管等。有不少患者是通過靜脈穿刺注射類固醇或非甾體類抗炎藥及針灸來治療腰背部疼痛,導致了本病的發生。近年來本病的發病率有所升高,可能與脊柱手術、硬脊膜外麻醉、腰穿等創傷性操作......閱讀全文
?2.討論?硬脊膜外膿腫典型的臨床表現為病變節段脊椎或背部疼痛,發熱和進行性的神經功能障礙。根據神經癥狀分期可分為4期。第1期:受累脊柱嚴重疼痛;第2期:受累脊柱的神經根疼痛;第3期:受累脊髓平面以下的運動無力和感覺障礙,排便功能障礙;第4期:癱瘓。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晚期可出現脊髓平面以下的運動無
硬脊膜外膿腫系感染栓子經直接感染或血性感染進到硬脊膜外,在富于脂肪和靜脈叢組織的間隙內形成蜂窩織炎;進一步發展為脂肪組織壞死、滲出,膿液逐漸增多擴散,形成膿腫。本病一般好發于脊椎胸腰段,可能與胸腰段有更廣泛的硬脊膜外靜脈叢及脂肪組織有關。本病是神經外科少見的急癥之一,雖然自上世紀80年代其發病率一直
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計數19.21×109/L,中性粒細胞93.80%。入院后予以舒普深抗感染、營養支持等治療,于2016年10月24日行椎板切除減壓術,在椎板下可見到膿腫及膿液,膿液呈米黃色、濃稠,取部分膿液及肉芽組織送病理檢查。術后病理檢查診斷為椎管內膿腫(圖2)。?圖2?病例1患者的術后病理學
1.病例資料?35歲男性,哈薩克族,因外傷后頭痛、頭暈3d于2018年12月15日急診入院。3d前,下樓梯時不慎摔傷,當即意識喪失,5min后清醒,隨后感頭痛劇烈伴頭暈、嘔吐,無煩躁、四肢抽搐、活動障礙、大小便失禁等表現,當時立即就診于當地醫院,頭顱CT示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挫裂傷,給予補液、脫水降顱
1.?病例資料?男,45歲,因頭暈2 d、突發意識不清5 h急診入院。入院體格檢查:體溫38.6 ℃,脈搏9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壓152/97 mmHg;全身皮膚無創傷、感染和破潰,雙側外耳道及鼓膜無異常;神志嗜睡,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 mm,對光反射靈敏,頸部無抵抗,腦膜刺激征
?1.病例資料?男,43歲,因胸背部持續性刺痛2個月加重10 d,伴雙下肢無力、麻木逐漸加重、大小便功能障礙5 d入院。既往肺結核病史2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入院前10 d當地縣醫院肺部CT檢查示雙肺上葉、右肺下葉陳舊性結核;胸8椎體水平椎管內異常稍高密度影。?入院時體格檢查:第7、8胸椎
椎管內穿刺時麻醉醫生常用的操作技能,由于是經驗性盲穿技術,故穿破硬脊膜仍是有可能發生,雖然幾率為1.5%,但是頭痛發生幾率卻高達52%。正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本人從事麻醉專業將近十年,一直小心翼翼,可最近在一次硬膜外穿刺過程中,還是不小心刺破了。病例回顧患者女性26歲,50kg,因“停經40
脊髓硬脊膜動靜脈瘺(spinal?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s,SDAVF)指脊髓硬脊膜的供血動脈在穿過椎間孔時與硬膜下和脊髓表面靜脈形成了直接交通的瘺口,導致脊髓靜脈淤血,逐漸動脈化,阻礙脊髓靜脈回流,壓力增高而引起的脊髓缺血及水腫、變性、壞死。此類病例發病率相對較低,
病例男,35歲。頭痛伴左肩部疼痛5天。頸部按壓疼痛、叩擊痛,顳部交替疼痛,左肩峰酸脹、疼痛明顯。CT:寰椎椎弓左后緣見一類圓形鈣質混雜密度影,邊界尚清,相應硬膜受壓(圖1)。MRI:頸1-頸2椎體水平脊髓左側可見團片狀等T1(圖2)短T2信號(圖3),壓脂呈低信號,相應水平脊髓受壓,增強不均勻明顯強
?腰椎間盤髓核脫出游離至椎管后部的病例報道并不少見;但髓核游離至胸椎硬脊膜背側并造成對脊髓壓迫的病例卻極其罕見,并極易誤診為急性硬脊膜外血腫或椎管內腫瘤。現報告我院收治的1例胸椎間盤髓核游離至硬脊膜背側的病例。?1.臨床資料?患者,女,75歲,因“突發胸背部疼痛伴雙下肢無力4d”于2019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