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病毒作用 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殺滅而是抑制病毒,它一般為廣譜病毒抑制劑,對RNA和D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當病毒感染的恢復期可見干擾素的存在,另一方面用外源性干擾素亦可緩解感染。 2、抗菌作用 干擾素的抗菌作用主要體現于IFN-γ。IFN-γ能通過下調轉鐵蛋白受體減少細菌供鐵量或通過誘導產生內源性NO直接抑制細胞內細菌,還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小體——溶酶體溶解細菌作用,通過以上途徑共同達到消滅細菌的作用。 3、抗寄生蟲作用 干擾素的抗寄生蟲作用主要表現在IFN-γ上,干擾素可激活巨噬細胞,活化的巨噬細胞可表達高水平的誘導型-氧化氮合酶催化L-精氨酸產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對接種病原體有抑制和殺傷作用。 4、免疫調節作用 干擾素對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均有免疫調節作用,對巨噬細胞及NK細胞也有一定的免疫增強作用。在抗腫瘤及病毒中起到重要作用。......閱讀全文
1) 肝病病情嚴重的病人。 2) 白血球和血小板低于2.0-3.0×109/L的病人。 3) 曾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人。 4) 有精神障礙、癲癇、抑郁病病史及其他中樞神經功能紊亂的病人。 5) 有嚴重心臟病或其他嚴重疾病而不能忍受本藥之不良反應者。 6)肝功能嚴重失代償患者。 7)
干擾素是一種細胞因子,具有抑制細胞分裂、調節免疫、抗病毒、抗腫瘤等多種作用。干擾素的本質就是蛋白質,可以分成好多型,對一些疾病具有治療作用。人們經常用干擾素進行抗病毒,特別是對于乙肝病毒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還可以應用干擾素抗細菌、抗寄生蟲。同時,干擾素還對身體的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具有調節作用,對
1、抗病毒作用 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殺滅而是抑制病毒,它一般為廣譜病毒抑制劑,對RNA和D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當病毒感染的恢復期可見干擾素的存在,另一方面用外源性干擾素亦可緩解感染。 2、抗菌作用 干擾素的抗菌作用主要體現于IFN-γ。IFN-γ能通過下調轉鐵蛋白受體減少細菌供鐵量或通過誘導
干擾素 (Interferons) 是抗菌、抗腫瘤、免疫調節活性的關鍵細胞因子。根據干擾素受體特異性和序列同源性,干擾素可以分成三種類型:IFN(I, II, 和III)。細胞如果受到特殊刺激就會分泌和產生干擾素,Cell期刊近期介紹了干擾素信號系統,其中包括獨特受體與干擾素信號事件引發天然免疫
干擾素(IFN)是一類具有廣譜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質,僅在同種細胞上發揮作用。根據其來源、理化及生物學性質的不同,可分為IFN-α、IFN-β、IFN-γ3種干擾素。其中,IFN-α主要由白細胞產生,IFN-β由成纖維細胞產生,IFN-γ主要由T細胞在免疫應答中受到抗原或絲裂原活化后分泌產生。3種干擾素
1.半衰期長,可以在血液內達到血藥穩態濃度,形成對病毒的持久抑制作用 2.只需一周給藥一次,減少痛苦,方便用藥,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 3.于普通α-干擾素相比,毒副作用沒有增加 4.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持久應答效果比普通α-干擾素提高了10%左右 5.臨床研究還證明對普通α-干擾素治療無效的
隨著單克隆抗體研究的進展,一些可靠的定量檢測法如放射免疫檢測法、ELISA方法相繼建立。但此類方法缺點是穩定性、特異性、靈敏度都較低。時間分辨免疫分析技術則具有靈敏度高、試劑盒貨架壽命長、操作簡便、非放射性等優點。
實驗方法原理 干擾素能刺激某些指示細胞(如人羊膜上皮細胞Wish株、人喉癌細胞株Hep-2以及人胚肌皮或肺單層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從而使細胞免受水皰性口炎病毒(VSV)的攻擊,根據待測樣品不同稀釋度的保護能力,計算出干擾素生物學活性單位。 實驗材料 VSVWISHHeP-2細胞
本法適用于新鮮分離,或培養的靜息,或炎癥性巨噬細胞。 polyl: C 或 L P S 小鼠體內注射或體外刺激均可誘導巨噬細胞分泌干擾素。某些病毒或細菌也具有類似作用。檢 測 人巨噬細胞時,需 用 E M C 替 代 水 泡 性 口 膜 炎 病 毒。
干擾素不能直接滅活病毒,而是通過誘導細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VP)發揮效應。干擾素首先作用于細胞的干擾素受體,經信號轉導等一系列生休過程,激活細胞基因表達多種抗病毒蛋白,實現對病毒的抑制作用。抗病毒蛋白主要包括2′-5′A合成酶和蛋白激酶等。前者降解病毒mRNA、后者抑制病毒多肽鏈的合成,使病毒復制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