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簡稱中國電科)獲悉,為發揮科技對抗擊疫情的強大支撐作用,中國電科會同有關單位聯合攻克了一項新型活性復合粒子發生技術。該技術利用MEMS硅針芯片設計,捕獲并消滅空氣和物體表面病毒等有害物質,可實現環境空氣和物體表面的病毒消殺。目前,該技術已在多個重要場合得到實際應用。 在1月底由中國電科舉行的“基于活性復合粒子的空氣消毒技術”成果評估會議上,電子信息、醫療衛生等領域多位院士專家評估認為,該成果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可控,對病毒具有消殺效果,是一種新型的空氣消殺和防疫抗疫手段。 據悉,基于該成果的空氣消毒機系列產品以水和空氣為原料,通過電離產生包含羥基自由基、負氧離子、超氧自由基等關鍵活性物質的復合粒子,主動釋放消殺因子,對封閉空間內空氣和物表的新冠、葡萄球菌等病毒/細菌具有高效的消殺效果。......閱讀全文
新冠疫情是一場大考,考驗著我國高校抗擊疫情科研攻關實力。疫情發生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充分發揮科研優勢和多學科綜合交叉優勢,積極開展科研攻關,盡最大努力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 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門的部署下,我校第一時間組織30家科研機構和醫院,組建24支重點科研團隊,投入5000萬元科
9月17日-20日,以“推動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23屆北京科博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旨在宣傳我國科技創新發展成就,展示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果。展會上,由中關村環都綠色發展產業聯盟組織的中關村“抗疫科技”成果展,突出展示了中關村科技企業在防疫抗疫中做出的重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司局,各有關單位: 為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重要部署,科技部近期上線“科技抗疫—先進技術成果信息共享與服務平臺”,面向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承擔單位等
“在中國信息化、數字化驅動健康醫療領域的科技創新與模式變革下,中國學者通過信息與醫學交叉合作,在‘科技抗疫’及‘慢性病遠程防治’中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矚目的研究成果。”10月7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刊發文章,高度評價了中國在數字醫療及健康醫療領域科技創新與模式變革取得的成績。 文章介紹,新
在疫情防控科研攻關中,中國科技界與各國同行攜手,加強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應對策略,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行動—— 高度負責任 在藥物篩選研發方面,中國向世界公開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及藥物篩選結果,法匹拉韋、
若在后面回頭來看歷史,過去的這兩個月必將刻骨銘心。 以至于網絡上很多人說 2020 年的年初過的太過魔幻,看起來好像流浪地球的開頭—— 不熄的山火、一觸即發的戰爭、突如其來的墜機,還有這場真的開始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肺炎疫情。 從去年的 12 月隱隱顯出眉目,大家還樂觀的覺
福田河鎮菊花產品外銷馬來西亞。南京農大供圖 “要注意菊株萌條的長度,掐頭要及時。萌條一旦長到繁殖規格,就立即采穗扦插擴繁。”3月下旬的一天,南京農業大學教授、菊花育種團隊成員管志勇正忙著線上指導菊花育苗。網絡那頭,是湖北省黃岡麻城市福田河鎮花農。 與疫區部分農產品面臨的滯銷狀況不同,這里的福白菊
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無人配送,健康監測,數據研判……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科技,滲透進社會運行的方方面面。4月9日上午,在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中國科學報、騰訊科協和騰訊集團發展研究辦公室主辦的人工智能科技與經濟融合新引領線上研討會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指出,
近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聯合利潔時集團旗下滴露品牌共同成立了“滴露抗疫醫基金”。該基金旨在對疫情防控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醫護人員進行專項獎勵。 截止2月1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已經派出3.2萬余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武漢。在這場戰“疫”中,醫務人員做出了巨大的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日前,山東科技大學廣大離退休老黨員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紛紛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踴躍捐款。其中山東科技大學退休黨員、山東礦業學院(山東科技大學前身)原黨委書記、院長,年已87歲高齡的沈光寒同志捐獻10萬元個人積蓄時淡然地說道,這只是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一名老黨員的初心。 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