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肢痛是主觀感覺已切除的肢體仍然存在,并伴有不同程度、不同性質疼痛的幻覺現象,常伴有幻肢覺和殘肢痛。幻肢痛是截肢后常見并發癥之一,發生率為50%~80%。幻肢痛曾被認為是一種精神及心理疾病,而現在一系列實驗研究表明幻肢痛的本質為神經病變,且外周和中樞神經機制均可導致幻肢痛。本文報道臨床藥師參與1例惡性外周神經鞘膜腫瘤術后幻肢痛患者的治療,旨在為臨床治療幻肢痛提供參考和借鑒。 1.病例摘要 1.1基本資料 患者,男,49歲,2011年6月因車禍出現右腿疼痛,于當地醫院保守治療后稍好轉,出院后右大腿遠端出現拇指大小的兩處包塊,壓痛明顯。2015年12月發現包塊明顯腫大,壓痛加重。2016年6月30日在全麻下行右大腿病灶活檢術,術后病檢示符合梭形細胞惡性腫瘤,考慮為惡性外周神經鞘膜腫瘤,浸潤至鄰近橫紋肌組織。 患者在2周期AI方案化療后于全麻下行右大腿截肢術。患者因“右大腿前側遠端鈍痛及脹痛”入......閱讀全文
幻肢痛是主觀感覺已切除的肢體仍然存在,并伴有不同程度、不同性質疼痛的幻覺現象,常伴有幻肢覺和殘肢痛。幻肢痛是截肢后常見并發癥之一,發生率為50%~80%。幻肢痛曾被認為是一種精神及心理疾病,而現在一系列實驗研究表明幻肢痛的本質為神經病變,且外周和中樞神經機制均可導致幻肢痛。本文報道臨床藥師參與1例惡
德國耶拿大學8月6日發表公報說,該校科學家研發了一套新型前臂假肢,能夠有效地減輕前臂截肢患者的幻肢痛。這一技術為長年受幻肢痛折磨的患者帶來了希望。 傳統的前臂假肢通過套環與上臂殘肢連接,拇指與食指間以及拇指上的壓力感應器用于調節假肢的抓握力度。耶拿大學生物與臨床心理學和大學醫院
?疼痛已成為癌癥患者最常見的伴隨癥狀。有報道,初診癌癥患者的疼痛發生率為25%;晚期癌癥患者的疼痛發生率約為60%~80%,其中1/3患者為重度疼痛。目前止痛治療已成為癌癥晚期姑息治療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由醫生、藥師和護士組成的疼痛治療團隊中,臨床藥師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臨床藥師參與1例肺癌
?患者女,67歲,因“納差1年余,發現肝占位3個月余,惡心嘔吐3d”于2017年8月13日入院。體重58kg,身高164 cm。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納差,胸背部疼痛,未治療。4個月前發現肝轉移癌,3個月前胸背部疼痛無明顯誘因加重,間斷服用氨酚羥考酮5mg每6h1次控制疼痛,并行肝動脈導管化療栓塞術1
疼痛,是我們生命中的常客,有些人偶爾與它相遇數秒,有些人則和它“廝守終生”。它既是我們的威脅,也是我們的警鐘。從古希臘時期開始,人們就一直在研究到底什么是疼痛。有西方醫學奠基人之稱的希波克拉底在其鴻篇巨著《希波克拉底全集》中上千次描述到疼痛;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認為疼痛和快樂一樣,只是一種情緒,
BPM-Ⅲ-1型紅外偏振光治療儀技術參數 名稱】紅外偏振光治療儀 【型號】BPM-III-1 【規格】紅外偏振光治療頭+紅外光治療頭 【適用范圍】 偏振光部分:適用于緩解炎性疼痛和神經性疼痛。 紅外光部分:應用于慢性外陰營養不良(外陰白斑)、會陰側切傷口感染的預防及治療、盆腔、附件炎;手術后傷口
疼痛已被現代醫學列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現代醫學認為慢性疼痛是一種疾病,需要治療。而癌痛嚴重影響了腫瘤病人的生活質量。 資料顯示,全世界每年約有1100萬新發腫瘤患者,其中我國每年約有180-200萬新發腫瘤患者。這些人中,大約30%至50%的腫瘤患者和75
癌痛,作為腫瘤患者最常見的伴隨性疾病,令患者及家屬深受其擾。然而,治療現狀卻不容樂觀。統計顯示,我國高達61%的癌痛患者未能得到足夠的止痛治療。 在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前夕,“攜手同心,有愛無痛”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暨蔚藍絲帶關愛癌痛患者公益活動啟動儀式4月12日在京啟動。活動呼吁通過專業培
1.病例摘要 患者,女,50歲,以“腰椎間盤突出癥”收住我科,現病史:患者2天前勞累后出現腰腿疼痛,活動不利,臥床休息無減輕,癥狀持續加重致腰部活動受限,翻身下床困難,無頭暈、眼花、惡心、嘔吐癥狀,發病來,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患有腰痛病史6年余,2年前曾在武漢協和醫院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口服藥
【一般資料】 女性,72歲,農民 【主訴】 女性,72歲,農民 外傷致左髖部、左腹股溝區疼痛活動受限1小時 【現病史】 患者1小時前因外傷致左髖部、左腹股溝區疼痛,活動受限。傷后無原發性昏迷史,能回憶受傷經過,無惡心嘔吐,無胸悶氣急,無胸腹部疼痛,無肢體麻木、偏癱,無大小便失禁。至我院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