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黏蛋白介紹: 唾液中的蛋白質以黏蛋白為主,其他蛋白質含量較低。迄今已發現十余種唾液蛋白質和酶可作為遺傳標記物,對人類遺傳學和法醫學研究具有一定意義。 黏蛋白是黏液中的主要有機成分。覆蓋于全部口腔黏膜表面。唾液中有兩種不同類型的黏蛋白,即高分子量黏蛋白和低分子量黏蛋白,它們在結構及生物學特性上均有所區別。前者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后者則相對較低。唾液黏蛋白正常值: (1.36±0.45)g/L。唾液黏蛋白臨床意義: 黏蛋白主要生理作用: (1)對抗干燥和保護口腔黏膜免受外界的傷害。黏蛋白可阻止潛在性危險物質通過黏膜,能防止酸和降解酶對口腔黏膜的侵害,還能抑制某些蛋白溶解。 (2)潤滑作用,唾液的潤滑作用主要歸因于其中的終末唾液酸。 (3)抵抗有害微生物,唾液黏蛋白的碳水化合物在微生物的非免疫性清除中起主要作用,這可能與酶和(或)位于微生物表面的植物血凝素有關。 減低時易引起口腔黏膜炎癥。唾液黏蛋白注意事項: (......閱讀全文
唾液黏蛋白介紹: 唾液中的蛋白質以黏蛋白為主,其他蛋白質含量較低。迄今已發現十余種唾液蛋白質和酶可作為遺傳標記物,對人類遺傳學和法醫學研究具有一定意義。 黏蛋白是黏液中的主要有機成分。覆蓋于全部口腔黏膜表面。唾液中有兩種不同類型的黏蛋白,即高分子量黏蛋白和低分子量黏蛋白,它們在結構及生物學特性上
唾液富組蛋白介紹: 唾液中的富組蛋白主要來源于腮腺、頜下腺、舌下腺。其組成特點是分子中含較多的堿性氨基酸(約48%),其中一半為組氨酸,這些堿性氨基酸與其功能密切相關。富組蛋白不同于其他唾液蛋白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其RNA僅局限于人的腮腺及頜下腺中,由此推測其功能僅局限于唾液中。唾液富組蛋白正常值:
唾液白蛋白介紹: 唾液中的蛋白質以黏蛋白為主,其他蛋白質含量較低。迄今已發現十余種唾液蛋白質和酶可作為遺傳標記物,對人類遺傳學和法醫學研究具有一定意義。唾液白蛋白正常值:
唾液睪酮介紹: 睪酮為人體主要的雄激素,成年男性血漿睪酮約95%來自睪丸間質細胞,少部分來自腎上腺皮質及腺外轉化。女性主要來自腎上腺皮質,卵巢分泌少量。在血漿的睪酮大部分與睪酮結合蛋白的β球蛋白結合,僅有極少量呈游離狀態而發揮生理效應作用。睪酮可促進蛋白質、骨基質的合成,增加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制備。
唾液鉀介紹: 唾液是由許多口腔腺體分泌的液體。唾液的成分很復雜,有的與血漿關系密切如尿酸、尿素等,但有些成分不受血漿濃度的影響如蛋白質,電解質鉀等。唾液鉀正常值: 未刺激:19-23mmol/L;唾液鉀臨床意義: 升高:囊性纖維變性癥、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洋地黃中毒。唾液鉀注意事項: 標本收
唾液醛固酮介紹: 醛固酮是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分泌的最重要的鹽皮質激素。正常人分泌量極少,體內降解迅速。醛固酮是維持機體水分、電解質平衡的重要激素,其生理作用是促進腎遠曲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鈉,并促進鉀排出。醛固酮的分泌具有類似于皮質醇的晝夜分泌節律,清晨高夜晚低,同時還受到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和血液電
唾液肌酐介紹: 血漿中的尿素、肌酐和尿酸可通過唾液腺細胞進入唾液,在唾液中的濃度與血漿中的濃度相關。唾液肌酐正常值: 32.7-46.9μmol/L。唾液肌酐臨床意義: (1) 升高: ① GFR(腎小球濾過率)減低:腎疾病、腎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脫水等。 ② 血液濃縮(多伴有GFR減低
唾液淀粉酶介紹: AMS有α和β2種,屬于糖苷鏈水解酶,分子量4000-50000D。人類AMS為α型,主要來源于胰腺和唾液腺,另近端十二指腸、肺、子宮、泌乳期的乳腺等器官也有少量分泌,AMS對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重要作用。由于其分子量小,易從尿中排出。唾液淀粉酶正常值: 607-3423U
血清脂蛋白-α介紹:??????? 脂蛋白α主要功能是阻止血管內血塊溶解,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脂蛋白α水平持續升高與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溢血有密切關系。血清脂蛋白-α正常值:??????? 免疫透射比濁法:0-1g/L。血清脂蛋白-α臨床意義: (1) 降低:見于嚴重肝病。 (2) 升高:見于
銅藍蛋白介紹: 銅藍蛋白又稱銅氧化酶,是一種含銅的α2-糖蛋白,分子量約為150kD,電泳位置在α1和α2-球蛋白之間(一般把它劃為α2球蛋白)。1分子銅藍蛋白與8個銅原子結合,血清中約90%的銅原子與銅藍蛋白結合。一般認為銅藍蛋白由肝臟合成,一部分由膽道排泄,尿中含量甚微。銅藍蛋白正常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