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紹患者,女,48歲。因“右手外傷2h”入院,擬在臂叢神經阻滯下行右側橈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患者既往體健,否認青霉素等藥物及食物過敏史,否認耳疾病病史,否認耳毒性藥物使用史。輔助檢查:血常規提示輕度貧血,凝血常規正常,ECG正常,ASAII級,心肺聽診未聞及異常。治療:術前常規禁食8 h,禁飲6 h。手術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和苯巴比妥鈉0.1 g。患者入室后常規監測HR、NIBP、SpO2,輸液,吸氧。術前BP 130/80 mmHg,HR 80 次/分,SpO2 99%。患者取仰臥位,頭后仰盡量偏向對側,取肌間溝入路靠近肩胛舌骨肌處即為穿刺點,22G穿刺針垂直刺入,針尖略向尾側進針,進針深度約2 cm時患者訴右前臂麻木、酸脹,反復回抽無血無腦脊液,緩慢推入10%利多卡因與0.25%甲磺酸羅哌卡因混合液5 ml,詢問患者有無眩暈,耳鳴,患者未述異常,緩慢推入局麻藥25 ml,8 min后出現右......閱讀全文
病例介紹患者,女,48歲。因“右手外傷2h”入院,擬在臂叢神經阻滯下行右側橈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患者既往體健,否認青霉素等藥物及食物過敏史,否認耳疾病病史,否認耳毒性藥物使用史。輔助檢查:血常規提示輕度貧血,凝血常規正常,ECG正常,ASAII級,心肺聽診未聞及異常。治療:術前常規禁食8 h,禁
患者女,79歲。摔傷后左肩部腫痛,活動受限2h入院,急診X線檢查示左肩關節脫位,左肱骨外科頸骨折。于當日急診擬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下行左肩關節手法復位(不排除切開復位可能性)。患者既往高血壓病史30年,反復頭暈,未規律服藥;糖尿病史10年,現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穩定;冠心病史10年,心肌梗死病史(具體診
患者,女,40歲,因“車禍撞傷致左肩部疼痛活動受限”入院。患者10年前患妊娠期糖尿病,口服二甲雙胍緩釋片血糖控制可,分娩后血糖正常后自行停藥,既往有粉塵過敏史。入院X線片提示左側鎖骨骨折,擬擇期行左側鎖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術前血常規、血生化、凝血功能、胸部X線片、ECG等未見明顯異常。?患者入手
外周神經損傷引起的神經病理性疼痛屬于神經損傷常見并發癥,其產生的機制復雜,病人常伴有抑郁焦慮,治療效果差是困擾臨床醫生的一個問題。射頻技術在治療外周神經損傷引起的疼痛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神經損傷的部位難以確定,往往會影響治療效果。超聲引導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最近我科利用超聲引導技術
病例報道患者,女,45歲,右鎖骨骨折內固定術后18個月骨性愈合,行內固定取出術,術中內固定取出順利。術后第2天患者一般情況好,查體未見明顯異常,右鎖骨區敷料見少許血性滲出;右肩關節內收、外展功能正常;右肘關節不能屈伸(屈肘肌力及肱三頭肌力為0級),右腕關節不能伸直(伸腕肌力0級),呈垂腕畸形,屈曲功
新生兒分娩損傷是常見并發癥,但臂叢神經損傷合并肱骨骨折,因神經麻痹而造成骨折漏診,本文報告1例早產兒臂叢神經損傷合并肱骨骨折。臨床資料男性患兒,因胎齡35周早產入院,出生體重2.64g(含胎脂),臍帶繞頸2周且緊,出生哭聲尚可,活力較差,無口吐泡沫、呻吟、抽搐、尖叫。其母患有重度子癇,否認遺傳病史。
神經阻滯麻醉我們最常見的就是頸叢神經阻滯和臂叢神經阻滯。今天主要跟大伙聊聊頸叢神經阻滯! 很多同行都知道,很多頸部手術(主要甲狀腺手術)都是采用全身麻醉,一來麻醉效果滿意,二來病人安全舒服!但是在基層醫院或是小醫院里,一方面由于設備技術問題,一方面為了給病人省錢,很多時候都是采用頸叢神經阻
患者女,62歲。6年前偶然發現右頸部腫物,頸部MRI顯示右側鎖骨上窩見4.8 cm×3.2 cm大小腫塊,T1WI上呈等信號,T2WI上呈略高信號,信號均勻,邊界清晰,輕度強化(圖1A,B)。?圖1A?T1WI平掃;圖1B?增強掃描;(箭頭示右側鎖骨上窩團塊狀異常信號,邊界清晰)?遂于我院行腫物部分
目前,雖然臂叢神經撕脫損傷的各種診斷方法,治療術式等不斷增加,但是對于較為嚴重的臂叢神經損害,尤其是慢性的、長期的臂叢神經損傷造成的疼痛,療效往往不佳,常年嚴重地影響著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質量。脊髓背根入髓區切開術以切開和損傷特定節段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在較為頑固的臂叢神經損傷疼痛患者中取得了較好的療
1.?病例資料?女,7歲,因發現右頂部腫物并逐漸增大4年余入院。體格檢查:全身多處可見小片狀色素沉著斑,呈深咖啡色;右頂部可見一不規則腫物,大小約4 cm×4 cm,質地極為柔軟,觸之如棉絮,無壓痛,無波動感,邊界不清;腫物處皮膚稍粗糙,毛發均勻分布,膚色較周圍稍深,無異常分泌物。?頭顱MRI平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