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催化劑出手循環利用廢棄塑料有了新思路
該技術的關鍵是在再聚合過程中,過加入不同類型單體可以獲得性質各異的最終材料。該成果為聚乳酸循環利用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并在聚合物的改性和合成方面具有發展前景。——王慶剛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2月1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王慶剛研究員帶領的催化聚合與工程研究組發展了一種聚合物降解再聚合的升級化學循環新策略,以“聚合物到聚合物”的方式成功實現了聚乳酸廢棄物到新聚乳酸材料的循環再利用過程。成果近期發表在高分子領域權威期刊《大分子》(Macromolecules)上,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楊茹琳為論文第一作者。王慶剛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刊發的論文中文題目是采用“解聚再聚合”策略以“聚合物到聚合物”的方式對聚乳酸廢塑料進行化學回收。目前,“一種鋅催化劑催化聚乳酸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等部分科研成果已經申請發明ZL。破解廢棄聚乳酸材料的后處理問題“聚乳酸作為典型可再生原料(淀......閱讀全文
鋅催化劑出手-循環利用廢棄塑料有了新思路
該技術的關鍵是在再聚合過程中,過加入不同類型單體可以獲得性質各異的最終材料。該成果為聚乳酸循環利用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并在聚合物的改性和合成方面具有發展前景。——王慶剛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2月1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王慶剛研究員帶領的催化聚
廢棄塑料循環之路,還有多遠
作為三大合成材料之一的合成樹脂(即塑料),是產量和消費量最大的合成材料。在11月初于西安召開的中國合成樹脂產業發展大會暨2018新材料發展趨勢論壇上,廢棄塑料的循環利用成為與會專家學者熱議的話題。 廢塑料已威脅生存環境 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塑料循環分會會長、同濟大學教授杜歡政介紹說,過去50
蜜蜂可利用廢棄塑料筑巢
據英國綠色能源網站ClickGreen報道,最新一項針對蜜蜂習性的研究發現,城市里的蜜蜂可利用小塊廢棄塑料袋或塑料建筑廢料筑巢。 研究報告首席作者、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的斯科特?麥克伊沃(Scott MacIvor)表示,研究展現了蜜蜂在適應人類世界時所體現的智慧和應變能力。他說:“廢棄塑料遍布全
八年的答案:王慶剛的十二時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746.shtm臘月二十四,周六,6:33,隨著D25次列車緩緩駛入青島火車北站,鐵軌上響起了一陣陣輕微而有力的摩擦聲,在-1℃的清晨,猶如輕柔的鬧鐘,劃過乘客的耳畔。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與過程能源研究
廢棄塑料再利用重建環保生態島
日益嚴重的大西洋塑料污染向人們敲響了警鐘,最近新的研發項目稱有望將這些塑料產品進行回收,并能夠為當地的生態系統作出自己的貢獻。將這些廢棄的塑料重新進行加工制成的人工浮島,種植一些紙莎草,然后利用它來幫助重建非洲的奈瓦夏湖的生態系統。 這個湖位于肯尼亞大峽谷,30年前還是相當的清澈的。自從當
廢棄聚乙烯塑料循環有了新途徑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杰教授課題組在塑料循環升級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氫呼吸”策略,在無需額外添加氫氣或溶劑的情況下,將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環狀烴類,為廢棄塑料的“人工碳循環”提供了新方法。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納米技術》上。 聚乙烯塑料是五大通
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助力綠色發展
11月15日,由國家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主辦的“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暨稻麥周年綠色豐產技術觀摩會”在江蘇省太倉市召開。 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已經到了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農業發展已經到了必須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資源、更加注重保護生態環境、更加注重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新階
新工藝實現廢棄聚酯塑料循環回收
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傅堯教授和鄧晉副研究員團隊與國外同行合作,通過乙酸化學解聚實現廢棄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升級回收的方案。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PET塑料為人類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也面臨著消耗總量大、回收困難等問題。通過目前成熟的PET回收方法可以
廢棄聚乳酸塑料降解再聚合化學循環新策略
聚乳酸作為典型可再生原料(淀粉)來源的高分子材料,正逐步發展成為社會所必需的基礎性大宗材料,廢棄聚乳酸材料的后處理問題也引起了關注。雖然聚乳酸可以在自然界中降解,但該過程通常需要較長時間和特定的降解條件,且其降解產物是二氧化碳與水,無法實現直接快速循環利用。通過化學循環的方式實現聚乳酸的回收利用
中國科大開辟廢棄聚乙烯塑料循環升級新路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587.shtm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曾杰教授在塑料循環升級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脫氫芳構和氫解串聯的策略,在無須氫氣和溶劑的情況下,將高密度聚乙烯塑料
中國科大開拓廢棄聚酯塑料循環回收新工藝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730.shtm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傅堯和副研究員鄧晉團隊聯合荷蘭Utrecht大學教授Li Shen,報道了一種通過乙酸化學解聚實現廢棄PET塑料升級回收的方案。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自然-通訊
我國科學家開辟廢棄聚乙烯塑料循環升級新途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610.shtm現如今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塑料,小到一根吸管,大到一輛汽車……然而,大規模的塑料生產給人們提供了便捷,卻給自然界帶來了難題。解決“白色污染”問題,迫在眉睫。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
我國科學家開辟廢棄聚乙烯塑料循環升級新途徑
新華社合肥6月28日電(記者陳諾、戴威)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曾杰教授課題組在塑料循環升級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據了解,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氫呼吸”策略,在無需額外添加氫氣或溶劑的情況下將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環狀烴類,為廢棄塑料的“人工碳循環”提供了新方法。高密度聚乙烯塑料
中國科大開拓廢棄聚酯塑料循環回收新工藝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傅堯和副研究員鄧晉團隊聯合荷蘭Utrecht大學教授Li Shen,報道了一種通過乙酸化學解聚實現廢棄PET塑料升級回收的方案。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自然-通訊》。乙酸化學解聚實現廢棄PET閉環循環的示意圖?中國科大供圖PET塑料為人類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也面臨著消耗總量
國家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創新聯盟在京成立
12月11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承辦的“國家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 記者了解到,聯盟理事長單位由中國農科院環發所擔任,首批成員由22家副理事長單位、33家常務理事單位和50家理事單位組成,包括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科研單位、高
歐盟利用果汁飲料加工廢棄物生產可降解塑料
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提供300萬歐元,總研發投入420萬歐元,由歐盟5個成員國西班牙(總協調)、荷蘭、保加利亞、比利時和葡萄牙,以及拉美4個國家墨西哥、洪都拉斯、巴西和阿根廷科技人員組成的歐洲PHBOTTLE研發團隊。從2012年3月開始,致力于果汁飲料加工業廢棄物與廢水可用有機物萃取
中日合作建立城市典型廢棄物循環利用示范試點
“中日合作城市典型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及示范試點項目”日前正式啟動,這一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日本國際協力機構合作的項目旨在借鑒日本在城市廢棄物收集、分類、高效循環利用和安全處理的先進經驗,建立中國特色的安全、高效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據悉,中日雙方決定圍繞餐廚廢棄物、廢舊輪胎和包裝物三種最典
Nat.-Chem.:鐵催化劑促進塑料回收利用
Nat. Chem.:鐵催化劑促進塑料回收利用 一次性塑料因其成本低、重量輕、耐用性好、穩定性高等優點為現代生活帶來便利,廣泛應用于消費品和工業產品。然而,塑料在地表的長期累積,對環境帶來了巨大挑戰。由于目前的回收率約10%,大多數商品塑料要么被填埋,要么被扔進了環境中。此外,當前的回收方法在
歐盟利用果汁飲料加工業廢棄物生產可降解塑料
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提供300萬歐元,總研發投入420萬歐元,由歐盟5個成員國西班牙(總協調)、荷蘭、保加利亞、比利時和葡萄牙以及拉美4個國家墨西哥、洪都拉斯、巴西和阿根廷科技人員組成的歐洲PHBOTTLE研發團隊,從2012年3月開始,致力于果汁飲料加工業廢棄物與廢水可用有機物
河北平泉農村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集成與示范啟動
日前,由河北省平泉縣生產力促進中心牽頭承擔的“平泉農村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正式啟動。 啟動會上,承德潤隆公司、食用菌研究會、森源公司等11家項目參與單位的相關人員共同學習了《科技惠民計劃管理辦法》、《科技惠民計劃專項經費管理辦法》等項目管理辦法,明確了各承擔單位任務分工并簽訂
Science和Nature相繼發文:化學回收打破塑料循環“魔咒”
臺風“煙花”過后,大量“白色垃圾”被海洋“吐”在了上海的江堤上,成堆的塑料泡沫、塑料袋、礦泉水瓶……讓原本美麗的濱江森林公園一夜之間淪為垃圾場。 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480萬~1270萬噸塑料被排放到海洋,并隨著洋流擴散到世界各地,有的還會沉到海底最深處,甚至是馬里亞納海溝。 面對這一全球污
廢棄塑料“一步”變氫氣
??120億噸,這是2050年全球廢棄塑料將會增加的數量。面對這一觸目驚心的數字,科學家們不斷開發各種方法,將這些廢棄的聚合物轉化為碳氫燃料、碳納米管(CNTs)等高附加值產品。近年來,將廢棄塑料制備成氫氣,成為研究熱點。 近日,牛津大學聯合劍橋大學的課題組在《自然—催化》上報道了一種簡單且快速
瀝青添加廢棄塑料,延長道路壽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246.shtm人工合成的塑料發明距今已有120余年,人們在享受塑料便利的同時,也在承受著塑料污染對自然環境和人類健康的負面影響。廢棄塑料中聚乙烯、聚丙烯占比分別為48%、18%,二者為廢棄塑料中占比
王玉慶:低碳經濟倡導者
王玉慶,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現任國務院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長、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會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亞太環境與發展論壇(APFED)中國委員。 組織并參與了國家環境保護“七五”計劃、“八五”計
提高廢塑料回收率從“回”字標開始
如果今后在外賣餐盒、飲料瓶等塑料制品上看到藍色的“回”字圖案,那么恭喜您使用了易回收易再生的塑料制品,這將提高廢塑料回收率,減少廢塑料對環境的影響。記者日前從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論壇新聞發布會獲悉,隨著易回收易再生塑料制品標識(以下簡稱“雙易標識”)的正式啟用,更多塑料廢棄物將回到循環體系中,助
王大政:中國潮汐流能資源開發剛起步
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能源資源,開發海洋風能、潮汐能、溫差能等海洋新能源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規劃內容之一。近日,就潮汐流能源的相關問題,記者采訪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船舶工程學院教授王大政。 今年56歲的王大政是地地道道的威海人。他曾多年留學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從事潮汐流渦輪發電方面的理論與試
唐敖慶、王大珩當選“吉林驕傲”人物
吉林省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開展的“吉林驕傲”人物評選結果日前在長春揭曉,清華大學兩位老學長唐敖慶和王大珩榮獲“吉林驕傲”人物稱號。 唐敖慶(1915-2008),漢族,江蘇省宜興縣人,中共黨員。著名化學家、卓越的教育家,享譽國際的具有特色的中國理論化學派的創建人及主要代表者。唐敖慶19
華南理工新技術可大大提高塑料循環利用次數
華工教授瞿金平發明的新型塑料加工技術,或將帶來塑料環保新契機。 ●新設備采用葉片取代螺桿,耗電量降低30%,年節電折合標準煤200多萬噸。 ●使用新設備后各種塑料因為可以混合加工,大大提高了塑料循環利用的次數。 ●因生產過程受熱時間縮短,預計未來可將塑料原料的60%-70%換成
別讓“毒塑料”進入再循環
毒塑料一旦存在,其生產、使用、廢棄、再生過程都可能會持續釋放出有毒有害物。 國家發改委公開向社會征求“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的活動要落下帷幕了,作為環保人士,我也有最后一項個人建議要向發改委提交,即“嚴格控制塑料有毒化學品添加,嚴格監管有毒塑料處理,防止有害物質進入再生塑料制品”。 毫無疑問
王毅剛:中國應倡導國際氣候談判新規則
新規則不會增加新的負擔和成本,但可以從中尋求中國利益與國際利益的一致 2012年12月,經過兩周談判,多哈氣候大會就《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時限八年達成一致。然而,在最后2分鐘強行通過的決議,難以想象其會在達成有約束性的一致減排承諾方面有實質上的進展。 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