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鍋爐中,排煙溫度一般在160~250℃,煙氣中的水蒸汽仍處于過熱狀態,不可能凝結成液態的水而放出汽化潛熱。眾所周知,鍋爐熱效率是以燃料低位發熱值計算所得,未考慮燃料高位發熱值中汽化潛熱的熱損失。因此傳統鍋爐熱效率一般只能達到87%~91%。而冷凝式余熱回收鍋爐,它把排煙溫度降低到50~70℃,充分回收了煙氣中的顯熱和水蒸汽的凝結潛熱,提升了熱效率;冷凝水還可以回收利用。......閱讀全文
傳統鍋爐中,排煙溫度一般在160~250℃,煙氣中的水蒸汽仍處于過熱狀態,不可能凝結成液態的水而放出汽化潛熱。眾所周知,鍋爐熱效率是以燃料低位發熱值計算所得,未考慮燃料高位發熱值中汽化潛熱的熱損失。因此傳統鍋爐熱效率一般只能達到87%~91%。而冷凝式余熱回收鍋爐,它把排煙溫度降低到50~70℃
余熱是在一定經濟技術條件下,在能源利用設備中沒有被利用的能源,也就是多余、廢棄的能源。它包括高溫廢氣余熱、冷卻介質余熱、廢汽廢水余熱、高溫產品和爐渣余熱、化學反應余熱、可燃廢氣廢液和廢料余熱以及高壓流體余壓等七種。根據調查,各行業的余熱總資源約占其燃料消耗總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熱資
燃氣鍋爐排煙中含有高達18%的水蒸氣,其蘊含大量的潛熱未被利用,排煙溫度高,顯熱損失大。天然氣燃燒后仍排放氮氧化物、少量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減少燃料消耗是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徑,冷凝型燃氣鍋爐節能器可直接安裝在現有鍋爐煙道中,回收高溫煙氣中的能量,減少燃料消耗,經濟效益十分明顯,同時水蒸氣的凝結吸收煙
鍋爐采用單鍋筒,自然循環方式,總體上分為前部及尾部兩個豎井。前部豎井為總吊結構,四周有膜式水冷壁組成。自下而上,依次為一次風室、密相床、懸浮段,尾部煙道自上而下依次為高溫過熱器、低溫過熱器及省煤器、空氣預熱器。尾部豎井采用支撐結構,兩豎井之間由立式旋風分離器相連通,分離器下部聯接回送裝置及灰冷卻
是在鼓泡床鍋爐(沸騰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鼓泡床的一些理論和概念可以用于循環流化床鍋爐。但是又有很大的差別。早期的循環流化床鍋爐流化速度比較高,因此稱作快速循環循環床鍋爐。快速床的基本理論也可以用于循環流化床鍋爐。鼓泡床和快速床的基本理論已經研究了很長時間,形成了一定的理論。要了解循環流化
(1)揚火時一定要先啟動引風機通風5min后再啟動送風機,以保證爐內積聚的可燃性氣體排出,防止遇到明火。 (2)鍋爐壓火時一定要先停止給煤。當床溫趨向穩定或稍有下降趨勢時,再停送風機,防止壓火后床料內煤量太多,產生大量可燃性氣體及干燥的煤粉。 (3)壓火后,揚火前盡量避免有燃料進入爐內,不可
1 發生爆燃的幾種情況 鍋爐爆燃是由于爐膛內可燃物質的濃度在爆燃極限范圍內,遇到明火或溫度達到了燃點發生劇烈爆燃,燃燒產物在瞬間向周圍空間產生快速的強烈突破。以下介紹幾種循環流化床鍋爐易發生爆燃的情況。 1.1 揚火爆燃 如果壓火時燃料加得多或停的晚,使壓火后床料內燃料的含量過多,這時燃料
由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組織實施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余熱余能回收利用關鍵技術及示范”項目完成了立項通知要求的各項技術指標,通過技術驗收。 該項目研究了煙氣余熱回收和水分回收技術,提出了電站鍋爐新型煙氣余熱及水分回收一體化方案,實現了電站鍋爐排煙溫度由140℃降低到80℃左右;研制了冷凝式翅片版換
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節能/超低排放型循環流化床鍋爐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驗收會。該項目由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作為組織單位,清華大學、華能清潔能源研究院等單位共同完成。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研發了節能型CFB降低鍋爐廠用電率、提高鍋爐效率、超低SO2排放
密閉式冷凝水回收裝置即用汽設備排放的冷凝水經架空或地溝管道集中回到密閉集中水罐中,然后利用高溫冷凝水綜合回收裝置將100℃以上的軟化水直接輸入鍋爐,組成一個從供汽到回收的密閉循環系統,該系統是目前冷凝水回收的較好方式。在日本普遍采用此種冷凝水回收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