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號探測衛星:觀察宇宙暗物質粒子的“火眼金睛”
距離地面500公里左右的太陽同步軌道上,來自中國的“悟空”正在遨游。 每天,這顆1米見方的小小衛星繞地飛行大約15圈,用“火眼金睛”努力探測著宇宙高能粒子的蹤跡。 這只“孫猴子”到底在找什么? 其實,浩瀚的銀河系中,除了恒星、行星等這些我們肉眼可見的天體,還可能存在許多看不見的暗物質。科學家們推測,它們不發光、也基本不與其他物質有相互作用,在一般光學手段觀測下,猶如“隱身”。 不過,當一對暗物質粒子偶然碰撞時,可能會湮滅,并放出電子、正電子和伽馬射線等高能粒子。如果能夠精確“捕捉”到這些粒子的信息,就可能反推出暗物質存在的蛛絲馬跡。 2021年9月7日,“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首批伽馬光子科學數據向全球公開。自2015年12月17日成功飛天,“悟空”一次次所發布的寶貴數據令世界矚目,推進著人類對宇宙的進一步認識。 這只“孫猴子”到底長什么樣? 這顆由中國科學院研制生產的衛星,體積比一張辦公桌大不了多少,像一......閱讀全文
“悟空”號探測衛星:觀察宇宙暗物質粒子的“火眼金睛”
距離地面500公里左右的太陽同步軌道上,來自中國的“悟空”正在遨游。 每天,這顆1米見方的小小衛星繞地飛行大約15圈,用“火眼金睛”努力探測著宇宙高能粒子的蹤跡。 這只“孫猴子”到底在找什么? 其實,浩瀚的銀河系中,除了恒星、行星等這些我們肉眼可見的天體,還可能存在許多看不見的暗物質。科學
暗物質衛星“悟空”運轉正常 共探測粒子約16億個
新華社南京11月10日電(記者蔣芳)10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于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科學研究”項目啟動會在南京舉行。截至目前,暗物質衛星“悟空”已正常運轉328天,飛行5011軌,姿態穩定,已完成全天區覆蓋,共探測事例(包含各種粒子信息的數據)約16億個。 去年12月17日發射升空的“悟空”
太空中的火眼金睛: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距離地面500公里左右的太陽同步軌道上,來自中國的“悟空”正在遨游。每天,這顆1米見方的小小衛星繞地飛行大約15圈,用“火眼金睛”努力探測著宇宙高能粒子的蹤跡。這只“孫猴子”到底在找什么?其實,浩瀚的銀河系中,除了恒星、行星等這些我們肉眼可見的天體,還可能存在許多看不見的暗物質。科學家們推測,它們不
科學重器集體亮相科技周 包括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等
穿著白大褂的科學家正在解析埃博拉病毒的高分辨率圖像……北京民族文化宮的一堵電視墻正直播他們忙碌的場景。“上海光源”螺旋狀的原理模型旁,觀眾們正聆聽上海的技術人員和中科院微生物專家講解。 “科技周首日的直播,恰巧趕上‘上海光源’解析埃博拉病毒。”中科院科學傳播局的徐雁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尖端科學
厲害了,中國科技:“悟空”還能帶來多少驚奇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DAMPE)團隊日前在北京發布首批科學成果。首席科學家常進宣布,“悟空”衛星在軌運行的前530天共采集了約28億顆高能宇宙射線,其中包含約150萬顆25GeV以上的電子宇宙射線。基于這些數據,科研人員成功獲取了目前國際上精度最高的電子宇宙射線能譜。該能譜將有助于發現暗
“悟空”衛星或探測到暗物質存在證據
中國科學衛星系列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衛星在軌運行前530天采集的數據在Nature雜志發表。“悟空”有充分數據證實,在太空中測量到了電子宇宙射線的一處異常波動。這一波動此前從未被觀測到,意味著中國科學家取得一項開創性發現,且有可能與暗物質相關。 宇宙中暗物質比普通物質多5倍
“悟空”獲最精確高能電子宇宙射線能譜
暗物質探測又有了新的進展。倫敦時間11月29日,《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成果:利用“悟空”衛星獲得了世界上最精確的高能電子宇宙射線能譜,這將對判定能量低于1TeV(1TeV=1萬億電子伏特)的電子宇宙射線是否來自于暗物質起到關鍵作用,并有可能為暗物質的存在提供新證據。 暗物質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將延長工作2年部分成果超預期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的研制團隊17日宣布,鑒于衛星目前運行狀態依然良好、關鍵科學數據仍在累積,衛星科研團隊已與各保障部門商定,讓“悟空”延長兩年工作時間。 暗物質衛星“悟空”是我國首顆天文衛星。到12月17日,衛星發射已滿3年,達到預期使用壽命。截至這一日,“悟空”已在500公里外的太陽
“悟空”各探測器工作狀態正常
日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于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科學研究”啟動會在江蘇南京舉行,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研究員向與會專家全面介紹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的運行情況。自去年12月17日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射,截至本月10日,已正常運轉328天,飛行5011軌,姿態穩定,已完成全天區覆蓋,
暗物質衛星:照亮中國空間科學
5月29日,上海,一群“白大褂”圍在一起,為一個剛剛誕生的“寶寶”稱重。 這溫馨的一刻發生在中科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的衛星總裝測試廠房里。這一天,中國科學衛星系列的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研制取得重要進展,由四層粒子探測器組成的科學探測有效載荷聯試成功,順利交付衛星總體,預計今年年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