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治療和預防心血管疾病新靶點
心腦血管疾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威脅,其根本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過高顯著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展,降低血液中LDL-c含量是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肝臟中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R)是清除血液中LDL-c的關鍵蛋白分子,是多個降脂藥物的直接或間接靶點,如PCSK9抑制劑和他汀類藥物均是通過升高肝臟LDLR水平來達到降低血液膽固醇的目的。 近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婕副教授和宋保亮教授在《循環》(Circulation)(IF=30)雜志發表研究論文,發現凝血因子prekallikrein(PK,KLKB1基因編碼)結合LDLR,促進LDLR溶酶體途徑降解,抑制PK可以顯著提高動物肝臟中LDLR蛋白水平,降低血液中LDL-c水平,減緩動脈粥樣硬化進展。該成果為治療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靶點。 科研人員利用LDLR作為誘餌蛋白從去脂血清中捕獲與LDLR相互作用的蛋白質,質譜......閱讀全文
Akt與心血管疾病
? 目前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及死亡率居全球首位,正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由此心臟病學專家及臨床工作者十分重視對心腦血管疾病的研究。近年來,從分子生物水平入手對心血管疾病發病機制研究已經取得很大成就。其中細胞信號轉導通路備受關注,Akt作為信號網絡的中樞環節,對細胞增殖、分化和存活起到重要作用,與動脈粥
心血管疾病男女有別
? 心血管疾病是威脅人民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對心血管疾病做了大量數據工作,值得關注的一點是,男性病患者的病死率已呈下降趨勢,但女性冠心病發病率卻與日俱增。歐洲醫藥資料顯示,55%的歐洲女性的死因是心臟病,而男性則是43%.因此,充分認識到心血管疾病不同性別的差異性,有利于加強對女性心
心血管疾病男女并不同
? 在心血管病方面,男女之間確實存在顯著的差異。比如說,女性在絕經之前罹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僅為男性的七分之一左右,而絕經后這一差異在逐漸減小,到70歲左右兩性冠心病的患病幾率差不多相等。再比如,對于心房顫動的患者,女性要比男性更容易發生血栓栓塞(尤其是腦卒中)。??? 人們經常把男女間患心血管病的
張仲景治療心血管疾病經驗
? 心血管疾病根據其臨床表現多屬于中醫“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疇。東漢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中有大量類似心血管疾病臨床癥狀的記載:“心下悸”、“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脈結代,心動悸”、“胸悶煩驚,譫語”、“正在心下,按之則痛”等,所描述的病癥與心血管疾病的心絞痛、心律失常表現極為相似,
納米“定時**”可對抗心血管疾病
? 因動脈硬化導致的動脈狹窄和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直到現在,仍沒有治療方式能夠僅定位病變區域,從而提升藥效并減少副作用。為了輔助填補這一缺失,瑞士日內瓦大學和巴塞爾大學等機構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研發出一種納米“定時炸彈”,能夠識別病變區域并針對其進行治療,且不會對健康區域造成傷害。?
食療能治愈心血管疾病嗎?
如今,常有一些食療偏方帖在朋友圈熱傳,有的食療方子稱可以將一些無法根治的疾病徹底治愈,甚至比吃藥動手術還管用。請關注—— 食療能治愈心血管疾病嗎? 最近,朋友圈流行一個熱貼稱,一位三條血管已經被嚴重堵塞的病人,本來需要做搭橋手術,結果通過一個食療偏方,1杯檸檬汁、1杯姜汁、1杯大蒜汁、1杯蘋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病因
目前認為本病是多因素疾病,主要是遺傳因素與子宮內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患先心病的母親其子女的先心病發病率為3‰~16‰父親為先心病患者其子女的先心病發病率為1‰~3‰,遠高于正常人群的患病率這表明遺傳因素在先心病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某些子宮內環境因素也有引起先心病的危險,主要有子宮內病毒感染(如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檢查
實驗室檢查: 呼吸道感染白細胞升高。 其它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典型X線改變有:肺野充血肺動脈段突出、肺門血管影粗且搏動增強;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呈梨形心;主動脈弓小。 2.超聲心動圖檢查 可顯示房間隔缺損中部回聲中斷右心室、右心房增大肺動脈增寬;彩色多普勒血流顯示穿房間隔的紅色分流柱。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概述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新畸形中最常見的一種,由于胎兒的心臟在母體內發育有缺陷或部分停頓所造成。病孩出生后即可發現有心血管病變,為兒科的常見病。但部分本病患兒又可自己或經治療存活到成年,因此在成人心血管病中也占一定的比例。根據患者是否有發紺,可將本病粗分為無發紺和發紺兩大類,通過血流力學檢查,用病理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治療
本病的治療方法是手術修補,若臨床上出現右至左分流的發紺患者不宜手術治療。合并有高血壓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在手術前或不宜手術者必須降壓處理及改善心肌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