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片C、N、P化學計量與生態系統功能如何聯系?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與環境科學研究中心環境生態學研究組博士研究生林諭彤在曠遠文研究員的指導下,在落葉櫟葉片C,N,P化學計量學及其環境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于《植物和土壤》。 葉片元素化學計量學與植物養分限制、群落組成、生態系統功能息息相關。探究區域尺度上同屬植物葉片碳(C)、氮(N)和磷(P)化學計量學變化格局及其驅動因素,對理解和預測全球變化背景下物種的響應和適應機理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落葉櫟隸屬殼斗科(Fagaceae)櫟屬(Quercus),在我國分布廣泛,是森林組成的重要樹種之一。研究人員通過采集全國22個地點的5種常見落葉櫟,探究葉片C,N,P化學計量特征隨緯度梯度和經度梯度的變化規律及環境因子的影響。 結果表明,落葉櫟葉片C、N含量和N/P、C/P隨緯度升高顯著增加,而葉片P含量和C/N隨緯度增加顯著降低;除葉片C含量外,其余葉片化學計量性狀在經度梯度上無顯著變化趨勢。年平均氣溫、......閱讀全文
葉片C、N、P化學計量與生態系統功能如何聯系?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與環境科學研究中心環境生態學研究組博士研究生林諭彤在曠遠文研究員的指導下,在落葉櫟葉片C,N,P化學計量學及其環境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于《植物和土壤》。 葉片元素化學計量學與植物養分限制、群落組成、生態系統功能息息相關。探究區域尺度上同屬植物葉片碳(C
落葉櫟葉片碳氮磷化學計量學及其環境調控研究獲進展
葉片元素化學計量學與植物養分限制、群落組成、生態系統功能息息相關。探究區域尺度上同屬植物葉片碳(C)、氮(N)和磷(P)化學計量學變化格局及其驅動因素,對理解和預測全球變化背景下物種的響應和適應機理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落葉櫟隸屬殼斗科(Fagaceae)櫟屬(Quercus),在我國分布廣泛,
地理資源所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性狀與功能研究獲系列進展
性狀(Trait)或功能性狀(Functional trait)是生物對外界環境長期適應和進化后所呈現出來的可量度的特征。20世紀80年代以來,植物性狀研究作為生物學、地學和環境科學交叉研究的紐帶,成為現代生態學研究的熱點,尤其是涉及碳收支、養分和水分利用的植物性狀更是倍受重視。科學家通過各種途
計量與測量的區別和聯系
通俗點講:量就是表征某個或一類物體按照一定類別分的多少的數值。比如,按個數分多少,按重量分輕重等。計量,計 ,按照小學生能理解的,就是計數。就是數出來。合起來就計量就是對量數一數,或者說,看看有多少。關系就是,一個是數目,一個是人為的去數出來。一個是有多少,一個是看看(數數)有多少。計,就可以看成用
濕地植被不同演替階段生態化學計量學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生態化學計量學結合了生態學和化學計量學的基本原理,是研究生物系統能量平衡和多重化學元素平衡的科學。該理論自提出以來在物種共生、營養級動態、生物養分限制及生態系統養分循環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對不同演替階段植被化學計量特征的研究是揭示演替規律內在形成機制的一個重要內容,但當前在濕地生態系統中,有關
固氮植物改造桉樹人工林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鄧琦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下,在固氮植物改造桉樹人工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土壤生物學與生物化學》(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施氮和混交固氮植物對桉樹人工林生態系統碳氮磷化學計量比的影響差異
區域尺度農業利用對土壤碳氮磷化學計量比的影響新進展
碳(C)、氮(N)、磷(P)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三種生命元素,生物體對C、N、P元素的需求有穩定計量比關系。土壤環境中C、N、P化學計量比決定著植物、微生物的養分可利用性,進而反映生態系統功能。相對于海洋生態系統和微生物體,土壤C:N:P比值變異更大,且受氣候(溫度、降雨)、人類活動(農業利用)等因
版納園研究揭示影響陸生植物葉片養分的因素
陸地生態系統的功能和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與葉片元素含量緊密相關,因此認識影響葉片元素含量的生物、生態因子對于模擬生態系統的生產力、養分流及其對全球變化的響應具有重要意義。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理生態研究組的張石寶、曹坤芳等研究人員在生物地理學頂尖期刊Global Ecolo
新疆生地所在荒漠短命植物響應短期氮磷添加方面獲進展
氮(N)、磷(P)是陸地生態系統植物生長的主要限制性元素,而荒漠生態系統缺乏養分,尤其是缺N。隨著工業化加劇及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荒漠地區N沉降愈發嚴重,給生態系統造成影響。隨著綠洲農田往荒漠腹地不斷擴張,P輸入對荒漠生態系統的影響也逐漸顯現。在土壤N缺乏較嚴重的準噶爾荒漠,短期N、P添加如何影
新疆生地所在荒漠蘚類植物群體斑塊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植被斑塊現象廣泛存在于森林、濕地、草原、荒漠等生態系統中,斑塊大小能顯著影響斑塊內植物物種多樣性、豐富度、個體生長以及群落穩定性。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是亞洲中部典型的溫帶荒漠,地表廣泛發育著包括蘚類植物、地衣和藻類等隱花植物類群形成的生物土壤結皮,在維持荒漠地表穩定性、調節水分和養分循環過程以及
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之間的聯系
PCT作為新的感染標志物,其對細菌感染的診斷價值明顯高于白計數及CRP,是一項靈敏度好,特異性高的新指標,其鑒別細菌性感染和非細菌性感染的能力明顯的優于CRP,同時PCT還可以輔助臨床診斷重癥感染和敗血癥;再次PCT對細菌感染發生的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在臨床指導上比CRP更具意義,CRP雖然對全身感染
成都生物所苔蘚碳氮磷化學計量研究取得進展
生物的養分元素含量與化學計量關系是認識與研究生態系統過程與功能的重要部分。然而,只有少數研究關注苔蘚植物的養分含量與化學計量關系,制約了科學家對苔蘚豐富的生態系統的認識、模擬與預測。 生物的養分元素含量與化學計量關系或受到環境養分可利用性的影響。由于低溫將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有機物的分解礦化和
熱帶森林土壤碳氮磷化學計量比的空間和垂直變化規律
森林土壤中的碳(C)、氮(N)和磷(P)是三個重要元素,研究其C:N:P化學計算比有助于了解森林土壤養分情況,并為森林管理提供參考。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任海與美國田納西州立大學教授惠大豐以及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合作,利用對海南島熱帶雨林、桉樹人工林、橡膠
我國發現高寒草地植物特征對生態N存留影響的生態機制
生態系統N存留是調節生態系統生產力和生態過程的關鍵功能。目前人們對植物群落特征如何影響生態系統N存留的認識并不一致。很多研究表明物種豐富度可以促進生態系統N存留,但也有研究發現優勢植物種對生態系統N存留影響更大。植物功能性狀已被廣泛用于解釋物種多樣性對N存留的影響,但同時也發現植物功能特征并不能
新疆生地所在植物計量化學和養分回收研究中取得進展
植物養分經濟在理解物種共存、適應策略、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供給服務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為深入理解全球變化背景下,植物在不同研究尺度的計量化學和養分回收特征,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絲路綠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凱輝團隊利用全球和區域觀測數據的整合分析,結合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生態系統研究站的長
沈陽生態所在氮沉降對氮磷循環影響方面取得新進展
日益加劇的人類活動極大地改變了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氮沉降和活性氮的增加對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大量的研究關注了氮素可利用性的變化對生物多樣性和群落組成的影響,而對氮素可利用性變化影響下的氮、磷兩種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的耦合作用關注甚少,更少有研究關注氮沉降對兩種元素在植物體
C肽(CP)測定的簡介
C肽(C-P):是胰島素原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裂而成的與胰島素等分子的肽類物。 C肽能間接反映自身胰島素分泌的水平,特別是在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島素治療時,若要評估自身胰島素分泌的水平,只有靠測定血漿中的C肽含量來判斷。臨床主要用于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人胰島β細胞功能評價,胰島素瘤和異位胰島素瘤的
定-量-P-C-R
定量PCR 定義 以參照物為標準對PCR終產物進行分析或對PCR過程的進行監測,來評估樣本中靶基因的拷貝數,稱為定量PCR相對定量→絕對定量, 手工操作→自動化檢測, 靈敏度與特異性多有很大的提高。 定量PCR的可行性 定量一般是在PCR擴增的指數期進行的。 特定的待擴增基因片段 起始含量越大,則指
定-量-P-C-R
定量PCR 定義 以參照物為標準對PCR終產物進行分析或對PCR過程的進行監測,來評估樣本中靶基因的拷貝數,稱為定量PCR相對定量→絕對定量, 手工操作→自動化檢測, 靈敏度與特異性多有很大的提高。 定量PCR的可行性 定量一般是在PCR擴增的指數期進行的。 特定的待擴增基因片段 起
P204與N235協同萃取釹的研究
采用非皂化的酸性萃取劑P204和堿性萃取劑N235協同萃取釹。研究了P204與N235的配比、萃取劑濃度、水相酸度、稀土濃度對P204與N235協同萃取釹的影響。結果表明,當N235與P204以體積比6∶4、協同萃取劑與煤油的體積比1∶1、pH為3.0時協同萃取釹的效果最好,隨著稀土料液濃度的增大,
細胞化學基礎核苷酸與醫學的聯系
可從代謝異常所致疾病及作為藥物兩方面討論。① 核苷酸代謝的異常。GMP及IMP的回收合成需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HGPRT)參與。此酶遺傳性缺乏則2~3歲時就可出現智力發育障礙、共濟失調,敵對性及侵占性及自毀容貌的表現(萊施-尼漢二氏綜合征)。患兒嘌呤核苷酸的從頭合成仍可正常進行,但回收合
C肽(CP)臨床意義
C肽不受胰島素抗體干擾,與胰島素抗體無交叉免疫反應。C肽和胰島素原之間有交叉免疫反應,但由于血清中胰島素原的濃度還不到C肽濃度的1/10,故應用放射免疫方法測得的C肽(總C肽)對評價β細胞分泌功能較胰島素更為可靠。可鑒別各種低血糖原因,如C肽超過正常,可認為是胰島素分泌過多所致,如C肽低于正常,則為
根系C/P計量比影響水稻殘根周際酶活的時空動態分布
酶是土壤元素循環的動力。生態計量學理論指出,土壤酶的合成和分泌由微生物能量(C)、養分元素(N、P等)需求與環境供應之間的不平衡所導致。微生物生物量的C/N/P為42:6:1~60:7:1,而作為微生物的主要底物,土壤有機質(SOM)和植物殘體的C/N/P分別為186:31:1和3000:46:
C3植物葉片的結構特點
C3植物葉片的結構特點是:葉綠體只存在于葉肉細胞中,維管束鞘細胞中沒有葉綠體,整個光合作用過程都是在葉肉細胞里進行,光合產物變只積累在葉肉細胞中。其光補償點比C4植物來得高,光飽和點比C4植物來得低。
C3植物葉片的結構特點
C3植物葉片的結構特點是:葉綠體只存在于葉肉細胞中,維管束鞘細胞中沒有葉綠體,整個光合作用過程都是在葉肉細胞里進行,光合產物變只積累在葉肉細胞中。其光補償點比C4植物來得高,光飽和點比C4植物來得低。
C肽(CP)測定的注意事項
1、標本留取同胰島素試驗。 2、胰島素抗體與胰島素原結合可使測定值異常升高。 3、尿潴留、神經性膀胱炎、尿路感染或尿標本保存不當,測定值減低。 4、尿C-P受飲食成分和數量影響,應連續測定3d求平均值。
沈陽生態所揭示氮沉降對植物群落養分特征的影響
植物群落的養分特征影響生態系統的基礎功能和過程,對外界環境條件的變化十分敏感。環境條件的變化對群落養分特征的影響主要通過兩種途徑:物種個體養分狀況的改變和植物群落物種組成的變化,即植物養分特征的種內和種間變異。目前,氮沉降和刈割對草地生態系統養分循環和群落結構的影響已得到深入研究,但在植物種內和
沈陽生態所揭示氮沉降對植物群落養分特征的影響
植物群落的養分特征影響生態系統的基礎功能和過程,對外界環境條件的變化十分敏感。環境條件的變化對群落養分特征的影響主要通過兩種途徑:物種個體養分狀況的改變和植物群落物種組成的變化,即植物養分特征的種內和種間變異。目前,氮沉降和刈割對草地生態系統養分循環和群落結構的影響已得到深入研究,但在植物種內和
氮添加影響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林下植物葉片功能性狀等
大氣氮沉降顯著影響森林生態系統功能和過程。以往關于氮沉降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研究多基于林下氮添加控制實驗進行,與自然大氣氮沉降相比,林下氮添加實驗有可能高估大氣氮沉降對森林生態系統林下植物功能性狀和土壤有機碳相關過程的影響。 近期,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中心環境生態學研究組以亞熱帶森林生態系
砷化鎵pn結注入式激光器的功能介紹
中文名稱砷化鎵p-n結注入式激光器英文名稱gallium arsenide p-n junction injection laser定 義以砷化鎵材料構成p-n結,以晶體解理面構成諧振腔,當p-n結中注入大電流,便以平行于結面的方向射出激光的激光器。應用學科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光學儀器(二級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