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修飾法測序原理 化學試劑處理末段DNA片段,造成堿基的特異性切割,產生一組具有各種不同長度的DNA鏈的反應混合物,經凝膠電泳分離。化學切割反應:包括堿基的修飾,修飾的堿基從其糖環上轉移出去在失去堿基的糖環處DNA斷裂。 Sanger法測序的原理 就是利用一種DNA聚合酶來延伸結合在待定序列模板上的引物。直到摻入一種鏈終止核苷酸為止。每一次序列測定由一套四個單獨的反應構成,每個反應含有所有四種脫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并混入限量的一種不同的雙脫氧核苷三磷酸(ddNTP)。由于ddNTP缺乏延伸所需要的3-OH基團,使延長的寡聚核苷酸選擇性地在G、A、T或C處終止。終止點由反應中相應的雙脫氧而定。每一種dNTPs和ddNTPs的相對濃度可以調整,使反應得到一組長幾百至幾千堿基的鏈終止產物。它們具有共同的起始點,但終止在不同的的核苷酸上,可通過高分辨率變性凝膠電泳分離大小不同的片段,凝膠處理后可用X-光膠片放射自顯影......閱讀全文
化學修飾法測序原理 化學試劑處理末段DNA片段,造成堿基的特異性切割,產生一組具有各種不同長度的DNA鏈的反應混合物,經凝膠電泳分離。化學切割反應:包括堿基的修飾,修飾的堿基從其糖環上轉移出去在失去堿基的糖環處DNA斷裂。 Sanger法測序的原理 就是利用一種DNA聚合酶來延伸結合在待定
DNA測序(DNA sequencing,或譯DNA定序)是指分析特定DNA片段的堿基序列,也就是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與鳥嘌呤的(G)排列方式。快速的DNA測序方法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生物學和醫學的研究和發現。 在基礎生物學研究中,和在眾多的應用領域,如診斷,生物技術,法醫
DNA測序可以看作是三種技術或步驟的組合: 步驟1:通常通過基于PCR的技術生成DNA片段 步驟2:通過毛細管或常規瓊脂糖凝膠電泳分離片段 步驟3:檢測步驟,最常見的是熒光檢測。 水質對每個步驟的影響將在單獨的部分中介紹。 這里簡要介紹了水質的影響。用于操作DNA測序儀的水質應符合某些
abi prism 310型基因分析儀(即dna測序儀),采用毛細管電泳技術取代傳統的聚丙烯酰胺平板電泳,應用該公司專利的四色熒光染料標記的ddntp(標記終止物法),因此通過單引物pcr測序反應,生成的pcr產物則是相差1個堿基的3''''末端為4種不同熒光染料的單鏈dna混合物,使得四種熒
abi prism 310型基因分析儀(即dna測序儀),采用毛細管電泳技術取代傳統的聚丙烯酰胺平板電泳,應用該公司專利的四色熒光染料標記的ddntp(標記終止物法),因此通過單引物pcr測序反應,生成的pcr產物則是相差1個堿基的3''''末端為4種不同熒光染料
abi prism 310型基因分析儀(即dna測序儀),采用毛細管電泳技術取代傳統的聚丙烯酰胺平板電泳,應用該公司專利的四色熒光染料標記的ddntp(標記終止物法),因此通過單引物pcr測序反應,生成的pcr產物則是相差1個堿基的3''''末端為4種不同熒光染料的單鏈dna混合物,使得四種熒光染
70年代末,WalterGilbert發明化學法、FrederickSanger發明雙脫氧終止法手動測序,同位素標記 80年代中期,出現自動測序儀(應用雙脫氧終止法原理)、熒光代替同位素,計算機圖象識別 90年代中期,測序儀重大改進、集束化的毛細管電泳代替凝膠電泳 2001年完成人類基因組
人類基因組計劃、基因芯片、個性化分子診斷、生物云計算……這些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里吸引無數眼球的熱門詞匯,都和一個產業頗有淵源——DNA測序。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在這片創意新天地里水乳交融,如果用一句詩來形容坐擁兩大技術護航的DNA測序產業,那就是——天生麗質難自棄。 在業內人士眼里,DNA測序
高通量測序技術(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又稱“下一代”測序技術("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以能一次并行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和一般讀長較短等為標志。 根據發展歷史、影響力、測序原理和技術不同
DNA測序原理和方法DNA序列測定分手工測序和自動測序,手工測序包括Sanger雙脫氧鏈終止法和Maxam-Gilbert化學降解法。自動化測序實際上已成為當今DNA序列分析的主流。美國PE ABI公司已生產出373型、377型、310型、3700和3100型等DNA測序儀,其中310型是臨床檢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