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簡訊|院士鼓勵發展教學科學儀器
“用于教學的科學儀器,實際上就像大號的玩具,不僅可以讓學生明了儀器的原理,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全國政協常委、中科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鄭蘭蓀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教育部及有關部門能夠制定政策措施,鼓勵教師研發和推廣教學儀器,同時鼓勵企業參與教學儀器的研發和生產。 鄭蘭蓀表示,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各種科學儀器(包括中高端儀器)在各行業得到廣泛應用,理工科畢業生走上崗位后,很可能需要操作和應用這些儀器,有些學生還可能參與這些儀器的研制和維護工作。教育部頒布的各專業教學質量標準明確:理化等學科畢業的學生要能夠了解一些相關重要儀器的基本原理,掌握這些儀器的操作技能,甚至培養初步的研發能力。 然而,目前我國高校中只有少數能夠配置主要用于教學的中高端儀器,因為這些儀器基本都是從國外進口,價格昂貴,而大部分高校由于經費限制,配置這些儀器主要是保證科研需求,而難以用于教學。同時,這些儀器的設計和功能并沒有考慮教學需求,智......閱讀全文
兩會簡訊|院士鼓勵發展教學科學儀器
“用于教學的科學儀器,實際上就像大號的玩具,不僅可以讓學生明了儀器的原理,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全國政協常委、中科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鄭蘭蓀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教育部及有關部門能夠制定政策措施,鼓勵教師研發和推廣教學儀器,同時鼓勵企業參與教學儀器的研發和生產。 鄭蘭蓀表示,隨著我
兩會后儀器行業“風口”在哪里?
3月11日,全國兩會正式落下帷幕。今年的兩會上多次提到了科學儀器、裝備等名詞,為科技進步提供了參考方向。1.加強儀器國產化;2.支持采購國產儀器設備;3.加強碳計量技術研發應用;4.加強新型儲能裝備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李霞:讓更多科學儀器設備“中國造”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江陵縣血防所應急
兩會代表:每年400億元科學儀器進口 制造強國如何崛起
“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3月5日,李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發出這樣的號召。 總理的號召深入人心。最近,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院長李林為中國自主制造科學儀器設備的能力感到揪心。“對于國產生命科學領域的儀器設備的制造,我們還很落后。”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表示。 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認
兩會代表:每年400億元科學儀器進口 制造強國如何崛起
“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發出這樣的號召。 總理的號召深入人心。最近,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院長李林為中國自主制造科學儀器設備的能力感到揪心。“對于國產生命科學領域的儀器設備的制造,我們還很落后。”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表示。 兩會期間,代表委員
聚焦2020兩會 儀器代表發出這些聲音
近日,2020全國兩會在人民大會堂拉開帷幕。各種聲音和思想相互碰撞、交相生輝。作為我國一大基礎性支柱產業,儀器儀表行業的發展也備受矚目。這次,行業代表們又給出了哪些提案,發出了哪些聲音呢? 全國人大代表、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馬玉山針對承兌匯票帶來的種種弊端,建議通過停止增發新的承兌匯票,
兩會特別關注:科學儀器是第一生產力
兩會特別關注科學儀器是第一生產力――聚焦科研儀器研制(下) “國家投幾億、十幾億元給你們,對國民經濟有什么用?”常有人這么問葉培建委員。 作為“嫦娥”等衛星項目的技術負責人,葉培建十分看重科學儀器研制。在他和許多科學家看來,科學儀器不光可以滿足人類好奇心,也是決定民族前途的“國之重器”
兩會熱議:讓沉睡儀器變創新利器
2013年底,我國共有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近9萬臺(套),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持有54918臺(套),而當年這些大型科學儀器的對外服務率僅為10.6%。 近年來,我國科研設施與儀器數量快速增長,隨之而來的是其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問題日漸突出,資源閑置浪費現象嚴重。今年,這一問題依然成為全國兩會關
聚焦兩會:對重大科研儀器行業進行重點支持
2021年3月4日,倍受關注的全國兩會正式拉開帷幕。今年全國兩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審查、討論“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簡稱《綱要(草案)》)。分析儀器作為國家科技發展最重要的支柱,自主研發、生產對國家未來發展有重要影響。目前我國從最普遍的光學顯微鏡到每臺價格4000多萬元
兩會計量關鍵詞:碳計量、質檢報告、國產儀器
兩會進行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聚焦碳計量技術的研發應用,帶來《關于高度重視先進碳計量技術研發應用和國際標準制定的提案》;全國政協委員花亞偉建議加大虛假質檢報告打擊力度,讓每一份質檢報告都經得起市場質檢、對得起公眾信任;全國人大代表閆大鵬建議支持采購國產儀器設備,助力高端裝備國產
中國科學報兩會話題:高考如何進行改革
3月3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列席全國政協會議期間表示,異地高考改革方案將很快出臺。他同時表示,異地高考是有條件的,除了考慮城市承載能力外,還對家長和孩子有一定條件要求,家長要在當地有工作。 事實上,多年來人們對高考制度改革的關注始終沒有消退。人們關心的,不僅是高考改革方案的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