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Genetics揭示腸癌易感基因
來自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測序具有強腸癌家族史人們的基因組,發現了兩個基因的罕見DNA缺陷與這一疾病具有極大的關聯。相關論文發表在12月23日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研究人員對20名具有強腸癌家族史的人們的完整DNA基因組進行了測序。其中有8人患有腸癌,其余人有罹患這一疾病的一級親屬。 他們發現攜帶有POLE或POLD1基因缺陷的人形成了腸癌或是腸內有癌變前生長。 為了證實他們的研究結果,他們隨后在大約4000名結腸癌患者及6,700名健康對照組中尋找這兩種基因的缺陷。 研究人員在沒有罹患結腸癌的人中未發現兩種遺傳缺陷。而在結腸癌群體中發現12人具有POLE基因缺陷,一人具有POLD1基因缺陷。 研究人員還發現,POLD1缺陷提高了患子宮癌以及可能患腦癌的風險,在本研究中有7人被確診患有子宮癌,1人形成了兩種腦腫瘤。 該研究的領導者、牛津大學Well......閱讀全文
加研究人員找到基于SERS的結腸癌血液檢測新方法
——血液的拉曼光譜顯示癌性生長及癌前息肉的簡單指紋 一項新的測試表明沒有患結腸癌的人的血漿與那些癌前病變或癌性息肉患者的血漿的拉曼光譜相比具有差異。 結腸癌是常見的發生于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好發于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以40~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男女之比為2~3:1。發病率在 胃腸
如何診斷結腸癌?
結腸癌早期癥狀多不明顯,常被漏診。對中年以上患者,應仔細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出現下列癥狀時,應考慮結腸癌的可能: 1.近期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持續腹部隱痛。 2.糞便隱血試驗持續陽性。 3.糞便稀,或帶有血液和黏液。 4.腹部可捫及包塊。 5.不明原因出現乏力、貧血、體重減輕等。
結腸癌亞型單細胞分析
一項由新加坡(通訊作者Shyam Prabhakar和Iain Beehuat Tan)、印度、美國(通訊作者Paul Robson)三國共同開展的計算基因組學項目,鑒定了11種結腸癌腫瘤和附近臨近的非癌細胞的細胞組成。為更有針對性的結腸癌診斷和治療開啟了一扇門。 來自杰克遜實驗室的科學家,本
關于結腸癌的病因分析
結腸癌發病的主要與高脂肪和低纖維素飲食有關。結腸的慢性炎癥使腸癌的發生率比一般人群高。有結腸息肉者,結腸癌發生率是無結腸息肉者的5倍。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瘤,癌變的發生率更高。遺傳因素可能也參與結腸癌的發病。
治療結腸癌的相關介紹
早期癌內鏡下可以根治的病變可以采取內鏡微創治療,中晚期癌治療方法是以手術為主、輔以化療、免疫治療、中藥以及其他支持治療的綜合方案,以提高手術切除率,降低復發率,提高生存率。手術治療的原則:盡量根治,保護盆腔植物神經,保存性功能、排尿功能和排便功能,提高生存質量。手術方法如下: 1.右半結腸切除
結腸癌根治術手術配合規范
一、適應癥1、近端結腸(盲腸、升結腸、橫結腸)癌。2、遠端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癌。3、術前B超及CT檢查無肝臟、肺等遠處轉移者、術中腹膜轉移者。4、無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二、手術方式1、根治性右半結腸切除術2、根治性橫結腸切除術3、根治性左半結腸切除術4、根治性乙狀結腸切除術5、根治性
青少年結腸癌病例分析
患者男,15歲。因腹痛、腹脹伴排氣、排便減少13天入院。既往體健。查體:腹部膨隆,全腹壓痛,未觸及包塊。實驗室檢查:多腫瘤標志物CEA、CA125、CA19-9、CA15-3均在正常值范圍。?腹部X線示腸梗阻(圖1)。腹部CT:腹腔腸管積氣擴張,見多發氣液平面,腸系膜走行紊亂。回腸遠段、回盲部及升結
概述結腸癌的臨床表現
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癥狀,中晚期可表現為腹脹、消化不良,而后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腫瘤潰爛、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下肢水腫等癥狀。如出現腹脹、腹痛、便秘或不能排便,體檢見腹部膨隆、腸型、局部有壓痛,聽診聞及腸鳴音,提示可能出現不全性或完全性腸梗阻。若腫瘤與
關于結腸癌的檢查方式介紹
1.肛管指診和直腸鏡檢 檢查有無直腸息肉、直腸癌、內痔或其他病變。 2.乙狀結腸鏡和纖維結腸鏡 鏡檢可發現癌腫,觀察其大小、位置及局部浸潤范圍。 3.腹部平片 適用于急性腸梗阻的病例,梗阻部位上方的結腸有充氣、脹大現象。 4.鋇劑灌腸 可見癌腫部位腸壁僵硬,擴張性差,蠕動減弱或消失
關于結腸癌的鑒別診斷介紹
1.結腸良性腫瘤 病程長,癥狀輕,X線見局部充盈缺損,形態規則,表面光滑,邊緣銳利,腸腔不狹窄,結腸袋完整。 2.結腸炎性疾患 指結核、血吸蟲肉芽腫、潰瘍性結腸炎、痢疾等腸道炎癥性病變,病史各有特點,大便鏡檢可有其特殊發現,X線檢查受累腸管較長。腸鏡檢查及病理組織學檢查也不同,可進一步確診
JAMA:癌胚抗原揭示結腸癌風險!
JAMA腫瘤學雜志12月21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結腸癌患者術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升高,切除后正常化的風險并不高。 紐約紀念Sloan Kettering癌癥中心的小西醫生和同事們評估了血清CEA水平與結腸癌預后的關系。回顧性分析包括2007年至2014年期間在單個綜合癌癥中心接受
多吃蔬菜預防結腸癌添新證
近日,英國科學家發現卷心菜、西蘭花、羽衣甘藍等蕓薹屬(Brassica)蔬菜中的化合物成分有助于維護腸道健康,預防結腸癌。這項研究由英國Francis Crick研究所于近期發表的《免疫》期刊上。 眾所周知,吃蔬菜有益于健康,但其背后的機制仍然未知。而這項研究為其提供了第一個確鑿證據。 該研
JAMA:素食可以降低結腸癌風險
毫無疑問,現有的常規腸鏡技術(推薦結腸癌風險高于平均水平的人在45歲以后開始檢查)可以通過盡早發現并移除癌前組織來幫助預防這種疾病。但是一項發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關于77000名成年人的最新研究發現你還可以通過改變你的飲食習慣來降低你患癌的風險,無論你多少歲。
對抗結腸癌的五種正確方法!
篩查可以有效地發現和預防結腸癌。雖然結腸癌是美國第三大癌癥致死原因,但50歲以上的美國人中有三分之一沒有接受檢查。 伊利諾伊州梅伍德市(Maywood)洛約拉大學醫學院的胃腸病學家Susanne Shokoohi博士說:"篩查可以挽救生命,可以預防結腸癌。" 每年有超過14萬美國人被診斷出結
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
我國自90年代年以來,腹腔鏡技術在外科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開展,腹腔鏡右半結腸癌D3根治術是一種常見的一種手術方式,但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一般要求遵循全結腸系膜切除術的原則,清掃結腸支配右半結腸的血管并清掃腸系膜上靜脈表面的中央組淋巴結(D3根治);分離毗鄰的十二指腸和胰腺等重要結構;針對肝曲和右側
結腸癌肺轉移MDT診療全程管理
病例資料患者潘某某,男性,44歲一般情況:KPS評分90分,有吸煙史20+年,不規律飲酒史20+年,無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支等病史。病史特點:患者2007年5月31日出現大便時左側腹部陣發性絞痛,查腹部CT發現乙狀結腸癌可能,行腸鏡示:距肛門500px乙狀結腸見粘膜環形隆起,表面高低不平,組織
關于結腸癌的基本信息介紹
結腸癌是常見的發生于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結腸癌與人們食用紅肉(如牛肉)有著很大的相關性。 [1] 好發于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以40~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男女之比為2~3:1。發病率占胃腸道腫瘤的第3位。結腸癌主要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體形態呈息肉狀、潰瘍型等。結腸癌可沿腸壁環
美國最新研究證實:阿司匹林有益預防結腸癌
一舉兩得、一箭雙雕、一石二鳥,對做一件事能達到多個目的的事情,人們會由衷地欣賞。如果一種藥也能“一專多能”,那可是患者的福音,阿司匹林便是這樣一種藥物。 據美國健康日網站近日報道,來自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和哈佛大學醫學院丹納?法伯癌癥研究所的科學家,在《胃腸病學》雜
阿司匹林真的可以降低結腸癌風險嗎
據《福克斯新聞》報道,在眾多疾病中,癌癥是第一個通過專業的治療方法首先被破解的疾病,即醫生們在腫瘤的遺傳學基礎上進行適當化療進行癌癥治療。而現在,癌癥也可能率先得到專業化的預防。 最開始,科學家們發現阿司匹林可降低大腸癌的風險,二十年后,一項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周刊上的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對于
小鼠研究揭秘肥胖為何會引起結腸癌
研究表明,干細胞刺激或導致肥胖患者患癌風險增加。 肥胖的小鼠,和肥胖的人類一樣,罹患結腸癌的風險會更高,近日刊登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投喂高脂肪食物的超重小鼠腸道干細胞數目增加,是一個叫做PPAR-δ的蛋白被活化了,該蛋白起到調節新陳代謝的作用。 如果該實驗結果也適用于人
JCO:每天喝咖啡-降低結腸癌復發風險
咖啡是一種用經過烘焙的咖啡豆制作出來的含有咖啡因的飲料,與可樂,茶同為流行于世界的主要飲品。而一直以來咖啡是否影響健康是很多人都極為關心的話題,多年以來科學家之間爭論不休。 最近,來自美國丹娜法伯癌癥中心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發現日常飲用含咖啡因的咖啡能夠幫助預防治療后的結腸癌復發,并能
結腸癌分子發病機理的新發現
根據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最新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在結腸癌基因外的增強子能夠助長腫瘤增長。并且該區域基因的變異在腫瘤樣品中高度保守,暗示著一個可以用于藥物開發的常見機制。 增強子是一段短DNA序列,能夠充當開關,調節基因、激活基因。它們散布在整個
基因組研究發現結腸癌發病機理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基因組序列分析項目負責人中川英刀和兵庫縣醫科大學教授池內浩基的聯合研究小組,對炎癥性腸疾病轉化結腸癌患者的全基因組進行解析,發現了結腸癌發病機理。該研究成果將于近日發表在美國《Oncotarget》科學雜志上。圖片來源源于網絡 在日本,潰瘍性大腸炎和克羅恩病等炎癥性腸疾病患者近
基因組研究發現結腸癌發病機理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基因組序列分析項目負責人中川英刀和兵庫縣醫科大學教授池內浩基的聯合研究小組,對炎癥性腸疾病轉化結腸癌患者的全基因組進行解析,發現了結腸癌發病機理。該研究成果將于近日發表在美國《Oncotarget》科學雜志上。 在日本,潰瘍性大腸炎和克羅恩病等炎癥性腸疾病患者近年來數量激增,目
中國農大等發現結腸癌的新元兇
結腸癌是一種嚴重的疾病,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一個首要原因,其死亡人數正在上升,從1990年的5萬到2010年70萬。盡管科學家們對推動并促成這種疾病的遺傳突變有了越來越多的認識,但是這個數字仍然呈增長勢頭。最近,中國農業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了該疾病的一個新元兇——一種稱為MS
基因測試可早期診斷結腸癌病變
德國馬克斯—戴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和柏林夏里特醫院合作,利用早期診斷結腸癌的腫瘤生物標記物開發了基因測試技術,對于準確判斷結腸癌的病變情況,以及治療方案的選擇具有重要意義,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腫瘤學年報》上。 結腸癌在德國是排名第二的常見癌癥,每年約有6萬人患結腸癌,愈后5年生存期平均在7
吃素可以有效降低患結腸癌的風險
據美國合眾國際社9月11日報道,對于那些患結直腸癌風險高的人來說,現在建議從45歲開始定期結腸鏡檢查,可以通過發現并消除癌前病變來幫助預防這種疾病,這一點毫無爭議。但最近一項針對7.7萬名成年人的研究成果表明,不管人們年齡如何,都可以通過改變現在的飲食來降低患結腸癌的風險。據報道,該研究已發表在
iScience:大麻素能抑制結腸癌的發生?
諸如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等炎性腸病(IBD)是由胃腸道過度的炎癥所引發的,炎性腸病患者常常面臨著高風險的結直腸癌;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i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南卡羅來納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基于Δ9-四氫大麻酚(THC)的療法或能抑制小鼠結腸癌的發生,THC是一
基因測試可早期診斷結腸癌病變
德國馬克斯—戴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和柏林夏里特醫院合作,利用早期診斷結腸癌的腫瘤生物標記物開發了基因測試技術,對于準確判斷結腸癌的病變情況,以及治療方案的選擇具有重要意義,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腫瘤學年報》上。 結腸癌在德國是排名第二的常見癌癥,每年約有6萬人患結腸癌,愈后5年生存期平均在
篩查結腸癌糞便免疫化學試驗
?? 澳大利亞Repatriation總醫院Smith醫師等的研究發現,對于結腸癌的篩查,免疫化學法檢測糞便中血紅蛋白(FIT)比愈醫學教育網創木脂便潛血試驗(GFOBT)更為有效。 2351名接受結腸癌篩查的受試者和161例有癥狀的結腸癌患者,同時應用FIT和GFOBT取樣工具在家中連續收集糞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