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細胞棘皮瘤透明細胞棘皮瘤(clearcellacanthoma,CCA)又稱Degos棘皮瘤,目前認為是表皮角質形成細胞糖原儲存異常所致的皮膚良性腫瘤[1]。鑒于CCA皮損常表現為褐色丘疹或結節,且常伴有滲出和出血,臨床易誤診為血管性腫瘤或黑素細胞瘤。該病極為少見,現將我們近年來診治的10例患者報道如下。一、臨床資料1.一般資料:收集2010年1月到2015年3月組織病理學確診的10例CCA患者。發病年齡25~72歲,平均53.8歲;男4例,女6例。發病至確診時間2個月至7年不等。臨床擬診:脂溢性角化病4例,黑素細胞腫瘤4例,化膿性肉芽腫2例。2.皮損特征:9例患者為單發性損害,1例有2處皮損,表現為褐色、黑色或紅色的丘疹或結節(圖1)。其中7例為褐色結節,3例為紅色丘疹。皮損直徑0.3~50px。6例患者皮損表面破潰結痂伴出血,1例輕度脫屑,3例表面干燥。1例患者有輕度疼痛,2例伴有輕度瘙癢,其余患者無自覺癥狀。發病部位廣......閱讀全文
透明細胞棘皮瘤透明細胞棘皮瘤(clearcellacanthoma,CCA)又稱Degos棘皮瘤,目前認為是表皮角質形成細胞糖原儲存異常所致的皮膚良性腫瘤[1]。鑒于CCA皮損常表現為褐色丘疹或結節,且常伴有滲出和出血,臨床易誤診為血管性腫瘤或黑素細胞瘤。該病極為少見,現將我們近年來診治的10例患者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 52 歲。左手無名指黃豆大小肉色結節 1 年。1 年前,患者左手無明顯誘因出現一粟粒大小 肉色結節,無明顯不適,未予重視,后結節逐漸增大, 偶有瘙癢,余無不適。體檢:系統檢查均未見明顯異 常。患者否認局部外傷史,既往史及家族史無特殊。 皮膚科情況:左手無名指黃豆大小肉
1 病歷摘要 患者男,55 歲。 因右臀部、右大腿內側斑塊3 年就 診。患者 3 年前右臀部、右大腿內側各出現一紅褐色斑 塊,無明顯自覺癥狀,因皮疹逐漸增大,遂于 2016 年 5 月于我院就診。 患者既往體健, 家族成員中無類似病 史。 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好,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 大,系
1 臨床資料患者女, 60 歲,左大腿外側逐漸增大的紫紅色 斑塊20 年。患者20 年前無意中發現左大腿外側出 現一暗紅色粟粒大丘疹,無明顯瘙癢或疼痛等不適, 此后丘疹逐漸增大為斑塊,伴輕度瘙癢,按壓有輕度 疼痛感。近2 年來皮損增大明顯,偶有少量滲出,皮 膚科門診擬診為鮑恩病。皮膚科情況: 左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69 歲,退休教師,右側腹股溝紅褐色斑 塊 4 年。患者 4 年前右側腹股溝出現一黃豆大小皮 色丘疹,就診于當地醫院,診斷為“尋常疣”,未予治 療。后皮損逐漸增大,顏色變深,無明顯自覺癥狀, 因擔心皮損惡變,遂就診于本科。患者既往體健,無 慢性病史,家族中其他成員無類
患者女,50歲。間斷性頭暈行頭顱CT、MRI平掃+強化檢查,顯示側腦室室間孔無強化腫塊,考慮膠質瘤。入院CT檢查:雙側側腦室之間占位性病變,密度混雜,多發鈣化影,邊界不清,最大截面積約2.1 cm×2.8 cm(圖1A)。MRI平掃:透明隔處腫塊,大小約3.2 cm×3.0 cm×1.9 cm,信號
1 臨床資料患者女, 69 歲,左脛前區斑塊3 年余。患者于3 年前發現左脛前區一約黃豆大小黑褐色丘疹,無明 顯自覺癥狀,皮損緩慢增大,近期出現糜爛、結痂。 患者個人史及家族史無特殊。體檢:系統檢查陰性。 皮膚科情況:左脛前區一約2. 2 cm ×1. 5 cm 大小的 角化性黑褐色斑塊,邊
1 病歷摘要 患者男,40 歲。30 年前無明顯誘因患者右小腿出 現丘疹,伴瘙癢,皮損逐漸增多、增大,曾在當地醫院治 療(具體不詳),效果不佳,為求進一步診治,患者于 2015 年 9 月 4 日來我科門診就診。患者既往體健,無 內臟及腫瘤病史,無食物、藥物過敏史。家族中無類似 疾病患者。體格檢查:
離心性邊緣型角化棘皮瘤( keratoacanthoma centrifugum marginatum,KCM) 是角化棘皮瘤的一個亞型,臨床少見,而多發 性離心性邊緣型角化棘皮瘤更為罕見。本科診治l 例,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 患者女, 65 歲。右手背出現逐漸增多的丘疹、斑塊 2 年。2 年前患
患者女,16歲,以頸、腋、胸腹、背部皮膚增厚、變黑2年,加重1個月為主訴就診。2年前,無明顯原因雙腋部出現米粒至豆粒大小的褐色丘疹,以后皮損逐漸擴大.融合成片,無明顯自覺癥狀,一直未治療。近1個月頸部、背部和雙乳間、腹部亦出現同樣皮損,曾在當地醫院診斷為“汗斑”,給予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藥治療未見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