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凝集反應 顆粒狀抗原(如細菌、紅細胞等)與相應抗體直接結合所出現的凝集現象。分為玻片法和試管法。玻片法是一種定性試驗方法。可用已知抗體來檢測未知抗原。若鑒定新分離的菌種時,可取已知抗體滴加在玻片上,將待檢菌液一滴與其混勻。數分種后,如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現象,為陽性反應。該法簡便快速,除鑒定菌種外,尚可用于菌種分型、測定人類紅細胞的ABO血型等。試管法是一種定量試驗的經典方法。可用已知抗原來檢測受檢血清中有無某抗體及抗體的含量。用來協助臨床診斷或供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操作時,將待檢血清用生理鹽水連續成倍稀釋,然后加入等量抗原,最高稀釋度仍有凝集現象者,為血清的效價,也稱滴度,以表示血清中抗體的相對含量。診斷傷寒、副傷寒病的肥達氏反應(Widaltest)、布氏病的瑞特氏反應(Wright test)均屬定量凝集反應。......閱讀全文
直接凝集反應 顆粒狀抗原(如細菌、紅細胞等)與相應抗體直接結合所出現的凝集現象。分為玻片法和試管法。玻片法是一種定性試驗方法。可用已知抗體來檢測未知抗原。若鑒定新分離的菌種時,可取已知抗體滴加在玻片上,將待檢菌液一滴與其混勻。數分種后,如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現象,為陽性反應。該法簡便快速,除鑒定菌
實驗概要當顆粒性抗原與其相應抗血清混合時,在有一定濃度的電解質環境中,抗原凝集成大小不等的凝集塊,叫做凝集反應。凝集反應廣泛地應用于疾病的診斷和各種抗原性質的分析。即可用已知免疫血清來檢查未知抗原,亦可用已知抗原檢測特異性抗體。直接凝集反應是凝集反應的一種,顆粒抗原與抗體直接結合出現凝集現象叫直接凝
實驗概要當顆粒性抗原與其相應抗血清混合時,在有一定濃度的電解質環境中,抗原凝集成大小不等的凝集塊,叫做凝集反應。凝集反應廣泛地應用于疾病的診斷和各種抗原性質的分析。即可用已知免疫血清來檢查未知抗原,亦可用已知抗原檢測特異性抗體。直接凝集反應是凝集反應的一種,顆粒抗原與抗體直接結合出現凝集現象叫直接凝
實驗概要 當顆粒性抗原與其相應抗血清混合時,在有一定濃度的電解質環境中,抗原凝集成大小不等的凝集塊,叫做凝集反應。凝集反應廣泛地應用于疾病的診斷和各種抗原性質的分析。即可用已知免疫血清來檢查未知抗原,亦可用已知抗原檢測特異性抗體。直接凝集反應是凝集反應的一種,顆粒抗原與抗體直接
間接凝集反應 將可溶性抗原(或抗體)先吸附于一種與免疫無關的、一定大小的顆粒狀載體的表面,然后與相應抗體(或抗原)作用。在有電介質存在的適宜條件下,即可發生凝集,稱為間接凝集反應。用做載體的微球可用天然的微粒性物質,如人(O型)和動物(綿羊、家兔等)的紅細胞、活性炭顆粒或硅酸鋁顆粒等;也可用人工
直接凝集反應的原理是細菌、螺旋體和紅細胞等顆粒性抗原,在適當的電解質參與下可直接與相應抗體結合出現凝集。參加凝集反應的抗原稱凝集原,抗體則稱為凝集素。從方法上來講,有玻片法和試管法兩類。 (一)玻片凝集試驗 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分析,短時間便能觀察結果,一般用來鑒定菌種或分型;也用于人類ABO血
方法有玻片法和試管法兩類。(一)玻片凝集試驗?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分析,短時間便能觀察結果。一般用來鑒定菌種或分型;也用于人類ABO血型的測定。(二)試管凝集試驗?是用定量抗原懸液與一系列梯度倍比稀釋的待檢血清混合,保溫靜置后,根據每管內顆粒凝集的程度,以判斷待檢血清中有無相應抗體及其效價。可以用來協
實驗材料診斷血清試劑、試劑盒生理鹽水儀器、耗材試管吸管實驗步驟一、操作步驟1. ?取潔凈小試管14只分兩排排列于試管架上,每排7只依次用蠟筆注明號碼,于每管中分別加入0.5毫升生理鹽水。2. ?在第1排1管中加入1:10稀釋傷寒H血清0.5毫升,于管內連續吹吸3次,使血清與鹽水充分混合,而后吸出0.
實驗材料診斷血清試劑、試劑盒生理鹽水儀器、耗材載玻片毛細吸管顯微鏡實驗步驟1. ?取清潔玻片一張,用蠟筆劃為三格,并注明號碼。無菌操作下,用接種環于1、2格內加1:10稀釋傷寒桿菌診斷血清1-2滴,第三格加1~2滴生理鹽水。2. ?無菌操作下,用接種環取傷寒桿菌培養物少許,混于第三格中,再混于第一格
實驗材料 診斷血清試劑、試劑盒 生理鹽水儀器、耗材 載玻片毛細吸管顯微鏡實驗步驟 1. ?取清潔玻片一張,用蠟筆劃為三格,并注明號碼。無菌操作下,用接種環于1、2格內加1:10稀釋傷寒桿菌診斷血清1-2滴,第三格加1~2滴生理鹽水。2. ?無菌操作下,用接種環取傷寒桿菌培養物少許,混于第三格中,再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