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檢查是臨床用于診斷和判斷某些疾病治療效果的常用指標。而通過血沉方程K值則可以排除貧血、血液稀釋或濃縮對血沉的影響,更有助于疾病的診斷和療效的判斷。 血沉方程K值增高則可說明紅細胞聚集性高。多見于各種急慢性炎癥、局部或者是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各種組織損傷壞死及風濕免疫性疾病。 除此以外,不少惡性腫瘤患者也會增高。出現血沉方程K值偏高時,應該到醫院就診。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再加上相關輔助檢查,可以明確診斷。再針對性的給予抗炎、抗感染以及免疫抑制等支持對癥治療。......閱讀全文
血沉檢查是臨床用于診斷和判斷某些疾病治療效果的常用指標。而通過血沉方程K值則可以排除貧血、血液稀釋或濃縮對血沉的影響,更有助于疾病的診斷和療效的判斷。 血沉方程K值增高則可說明紅細胞聚集性高。多見于各種急慢性炎癥、局部或者是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各種組織損傷壞死及風濕免疫性疾病。 除此以外,不
靜脈采血,不污染皮膚消毒劑,采血力求在30s內完畢,并以血液1.6ml與抗凝劑0.4ml相混勻(4∶1誤差不得大于±5%)。在2h內測定,如4℃貯存應在6h內測定。標本中發現任何血液凝塊,就不能用于血沉測定。用血沉管將混勻全血吸至刻度“0”處,將管直立于血沉架上(傾斜角度小于1°),在室溫(18
13~93(53±20)。 ESR=K〔-(1-H+1nH)〕。 式中ESR紅細胞沉降率、H紅細胞比容、1n自然對數。 設R=-(1-H+1nH)。
(1)K值正常而血沉升高紅細胞比容降低。 (2)ESR加快而K值增大肯定ESR加快。 (3)ESR正常而K值增大肯定ESR加快。 (4)ESR正常而K值亦正常肯定ESR正常。 (5)K值升高紅細胞聚集性增高。
決定血沉快慢的主要原因是紅細胞聚集性和血漿黏度。當血細胞比容升高時,血沉降低,血漿黏度降低;溫度下降,血沉下降;紅細胞表面電荷減少,紅細胞聚集增強,使血沉增快。
血沉方程K值介紹: 血沉方程K值是用來校正血球壓積對血沉的影響,K值越大,證明紅細胞聚體性愈強,體內有瘀血存在。血沉方程K值正常值: 13-93(53±20) ESR=K〔-(1-H+1nH)〕 式中:ESR:紅細胞沉降率、H:紅細胞比容、1n:自然對數。 設:R=-(1-H+1nH)
血沉方程K值介紹: 血沉方程K值是用來校正血球壓積對血沉的影響,K值越大,證明紅細胞聚體性愈強,體內有瘀血存在。血沉方程K值正常值: 13-93(53±20) ESR=K〔-(1-H+1nH)〕 式中:ESR:紅細胞沉降率、H:紅細胞比容、1n:自然對數。 設:R=-(1-H+1nH)
正常值 13~93(53±20)。 ESR=K〔-(1-H+1nH)〕。 式中ESR紅細胞沉降率、H紅細胞比容、1n自然對數。 設R=-(1-H+1nH)。 臨床意義 (1)K值正常而血沉升高紅細胞比容降低。 (2)ESR加快而K值增大肯定ESR加快。 (3)ESR正常而K值增大
臨床意義 (1)K值正常而血沉升高紅細胞比容降低。 (2)ESR加快而K值增大肯定ESR加快。 (3)ESR正常而K值增大肯定ESR加快。 (4)ESR正常而K值亦正常肯定ESR正常。 (5)K值升高紅細胞聚集性增高。 注意事項 決定血沉快慢的主要原因是紅細胞聚集性和血漿黏度。當血
注意事項 決定血沉快慢的主要原因是紅細胞聚集性和血漿黏度。當血細胞比容升高時,血沉降低,血漿黏度降低;溫度下降,血沉下降;紅細胞表面電荷減少,紅細胞聚集增強,使血沉增快。 檢查過程 靜脈采血,不污染皮膚消毒劑,采血力求在30s內完畢,并以血液1.6ml與抗凝劑0.4ml相混勻(4∶1誤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