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孕婦解釋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1、髂前上棘 ⑴協助孕婦伸腿仰臥位于檢查床上。 ⑵觸清兩側髂前上棘,測量兩側髂前上棘外側緣間的距離。 ⑶查看數據并記錄。正常值為23~26cm。 2、髂嵴間徑 ⑴協助孕婦伸腿仰臥位于檢查床上。 ⑵測量兩側髂嵴外緣間的最寬距離。 ⑶查看數據并記錄。正常值為25~28cm。 1、2兩徑線可間接了解骨盆入口橫徑長度。 3、骶恥外徑 ⑴協助孕婦取左側臥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 ⑵為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處的距離。(第五腰椎棘突下,相當于菱形窩上角;或相當于兩側髂嵴聯線中點下1~1.5cm處。)此徑線可間接推測骨盆入口前后徑長度,是骨盆外測量中最重要的徑線。骶恥外徑值與骨質厚薄相關,測得的骶恥外徑值減去1∕2尺橈周徑值,即相當于骨盆入口前后徑值。 ⑶查看數據并記錄。正常值為18~20cm。 4、出口橫徑(坐骨結節間徑) ⑴協助孕婦呈仰臥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閱讀全文
??? 【操作目的】??? 骨盆大小及形狀是決定胎兒能否經**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故骨盆測量是產前檢查不可缺少的項目。骨盆外測量雖不能直接測量骨盆內徑,但可以從骨盆外測量各徑線的比例中,間接判斷骨盆的大小及形態。??? 【方法與步驟】??? 1、孕婦排空膀胱取伸腿仰臥位,測量者站立于孕婦右側。首先了
又稱坐骨結節間徑。測量時檢查者面向孕婦外陰部,觸到坐骨結節,測量兩坐骨結節內緣間的距離。若無骨盆測量器,可用檢查者拳頭置于兩坐骨結節間,可容一拳時,估計此徑線大于8.5cm,屬正常。測此徑線,可直接了解骨盆出口橫徑長度。當出口橫徑小于8cm時,應測后矢狀徑。
向孕婦解釋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1、髂前上棘 ⑴協助孕婦伸腿仰臥位于檢查床上。 ⑵觸清兩側髂前上棘,測量兩側髂前上棘外側緣間的距離。 ⑶查看數據并記錄。正常值為23~26cm。 2、髂嵴間徑 ⑴協助孕婦伸腿仰臥位于檢查床上。 ⑵測量兩側髂嵴外緣間的最寬距離。 ⑶查看數據并記錄。
骨盆外測量包括很多數值。兩側髂前上棘外緣的距離正常值22~26厘米。 髂棘間徑也就是髂骨外緣最寬距離正常值是25~28厘米。 粗隆間徑也就是兩股骨粗隆外緣的距離,正常值是28~31厘米的距離。骶恥外徑就是第五腰椎棘突下熬至恥骨聯合上緣的中點,正常值應該是18~20厘米。出口橫徑也就是坐骨結節,間
骨盆外測量介紹: 骨盆外測量是為了評估骨盆大小及形狀,判斷胎兒能否陰道分娩。骨盆外測量正常值: (1) 髂棘間徑正常值為23-26cm。 (2) 髂嵴間徑正常值為25-28cm。 (3) 骶恥外徑正常值為18-20cm。 (4) 出口橫徑正常值為8.5-9.5cm。 (5) 恥骨弓角度正
測量骨盆主要是知道在分娩時胎頭是否能通過骨盆的出口經線,而選擇自然分娩,一般剖宮產是不需要測量的。正常情況先進行骨盆外測量,即髂前上棘間徑正常值為23-26厘米;髂嵴間徑正常值為25-28厘米;骶恥外徑大于18.5厘米;坐骨結節間徑為8.5-10厘米。如果各條徑線都小于正常值,一般會發生難產的情
骨盆測量介紹:?骨盆是胎兒娩出的必經通道,其大小、形態和各徑線的長短直接關系到分娩能否順利進行。臨床測量骨盆的方法包括骨盆外測量和骨盆內測量。骨盆外測量可間接反應骨盆的大小和形態,而骨盆內測量可直接反應骨盆的大小、形態,椐此 判斷頭盆是否相稱,進而 決定胎兒能否經陰道分娩,因此,骨盆測量是產前檢查必
骨盆內測量介紹:?骨盆內測量是用來診斷骨盆的大小和形態,從而判斷孕婦能否經陰道順利分娩。骨盆內測量正常值:?(1) 骶恥內徑(又稱對角徑):為恥骨聯合下緣至骶岬上緣中點的距離。正常值應大于12cm。此數值減去1.5-2cm,即為真結合徑長度。 ?(2) 坐骨棘間徑:測量時檢查者將陰道內的手指捫觸到兩
骨盆骨折包括骨盆環骨折,髖臼骨折和撕脫傷。大多數骨盆損傷是由于高能量鈍性創傷引起,盡管體弱和老年患者可能從低能量機制(即跌倒)中承受這種傷害。高能量創傷增加了伴隨傷害的可能性,可能涉及腹部和骨盆內臟。流行病學骨盆骨折約占骨骼損傷的3%,骨盆骨折的總體死亡率為5%至16%,骨盆不穩定骨折的發生率約為8
外泌體最早發現于體外培養的綿羊紅細胞上清液中,是細胞主動分泌的大小較為均一,直徑為40~100nm,密度1.10~1.18g/ml的囊泡樣小體。細胞外泌體攜帶多種蛋白質、mRNA、miRNA,參與細胞通訊、細胞遷移、血管新生和腫瘤細胞生長等過程并且有可能成為藥物的天然載體,應用于臨床治療。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