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時間介紹: 凝血酶時間是檢測凝血、抗凝及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功能的一個簡便試驗,尤其可了解血漿中的纖維蛋白是否含有足夠量的纖維蛋白原及其結果是否正常。凝血酶時間正常值: 16-18s;超過正常對照3s以上為異常。凝血酶時間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凝血酶時間延長見于血漿纖維蛋白原減低或結構異常;臨床應用肝素,或在肝病、腎病及系統性紅斑狼瘡時的肝素樣抗凝物質增多;纖溶蛋白溶解系統功能亢進。 凝血酶時間縮短見于異常纖維蛋白血癥、血液中有鈣離子存在,或血液呈酸性等。 需要檢查的人群:有發熱、容易出血、易發生淤斑、經血過多、傷口愈合不良等癥狀的人。凝血酶時間注意事項: 檢查前: (1) 抽血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2) 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后,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nbs......閱讀全文
凝血酶時間介紹:?凝血酶時間是檢測凝血、抗凝及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功能的一個簡便試驗,尤其可了解血漿中的纖維蛋白是否含有足夠量的纖維蛋白原及其結果是否正常。凝血酶時間正常值:?16-18s;超過正常對照3s以上為異常。凝血酶時間臨床意義:?異常結果:凝血酶時間延長見于血漿纖維蛋白原減低或結構異常;臨床應
凝血酶原時間(PT)介紹:?凝血酶原時間也是凝血系統的一個較為敏感的篩選試驗。凝血酶原時間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凝血酶原時間(PT)正常值:?成人: 11-15s; ?新生兒: 延長2-3s(Quick一步法);18-22s(Wars-Seegers修改二步法)。凝血酶原時間(PT)臨床意義: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介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是內源性凝血系統的一個較為敏感的篩選試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正常值:?35-45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臨床意義:?異常結果: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主要反映內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見于:
血漿凝血酶原片段1+2檢測介紹:?血漿凝血酶原片段1+2檢測是通過檢測血漿凝血酶原片段1+2狀態,用于診斷血栓前狀態和血栓性疾病及對其作出及時治療。血漿凝血酶原片段1+2檢測正常值:?0.67±0.19nmol/L。血漿凝血酶原片段1+2檢測臨床意義:?異常結果:F1+2增高見于血栓前狀態和血栓性疾
凝血酶時間介紹: 凝血酶時間是檢測凝血、抗凝及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功能的一個簡便試驗,尤其可了解血漿中的纖維蛋白是否含有足夠量的纖維蛋白原及其結果是否正常。凝血酶時間正常值: 16-18s;超過正常對照3s以上為異常。凝血酶時間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凝血酶時間延長見于血漿纖維蛋白原減低或結構異常;
凝血酶時間介紹: 凝血酶時間是檢測凝血、抗凝及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功能的一個簡便試驗,尤其可了解血漿中的纖維蛋白是否含有足夠量的纖維蛋白原及其結果是否正常。凝血酶時間正常值: 16-18s;超過正常對照3s以上為異常。凝血酶時間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凝血酶時間延長見于血漿纖維蛋白原減低或結構異常;
凝血酶原時間(PT)介紹: 凝血酶原時間也是凝血系統的一個較為敏感的篩選試驗。凝血酶原時間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凝血酶原時間(PT)正常值: 成人: 11-15s; 新生兒: 延長2-3s(Quick一步法);18-22s(Wars-Seegers修改二步法)。凝血酶原時間(PT)臨床意
凝血酶時間:是指在血漿中加入標準化的凝血酶后血液凝固的時間。在共同凝血途徑中,所生成的凝血酶使纖維蛋白原轉變為纖維蛋白,可用凝血酶時時間(TT)來反映。由于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能使TT延長,故也有人將TT作為纖溶系統的篩選試驗。檢查:取材:血液。測定原理:在血漿中加入“標準化”的凝血酶溶
凝血酶原時間,簡稱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漿中加入過量的組織因子(兔腦滲出液)后,凝血酶原轉化為凝血酶,導致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正常值為12-14秒(PT時間有爭議,有不同的定值規定,大約在11---16秒之間)。PT超過正常對照3秒以上者有臨床意義。應用正常血漿的
凝血酶時間簡稱:TT (thrombin time),是指在血漿中加入標準化的凝血酶原后血液凝固的時間。 正常范圍 16~18s;超過正常對照3s以上為異常 凝血酶原時間,簡稱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漿中加入過量的組織因子(兔腦滲出液)后,凝血酶原轉化為凝血酶,導致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正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