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淀粉酶來源介紹
γ-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糖化酶,編號E.C.3.2.1.3γ-淀粉酶(γ-amylase)是外切酶,從淀粉分子非還原端依次切割α(1→4)鏈糖苷鍵和α(1→6)鏈糖苷鍵,逐個切下葡萄糖殘基,與β-淀粉酶類似,水解產生的游離半縮醛羥基發生轉位作用,釋放β-葡萄糖。無論作用于直鏈淀粉還是支鏈淀粉,最終產物均為葡萄糖。......閱讀全文
核酸疫苗是的來源介紹
核酸疫苗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免疫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研制成的,分為DNA疫苗和RNA疫苗兩種。但目前對核酸苗的研究以DNA疫苗為主。DNA疫苗又稱為裸疫苗,因其不需要任何化學載體而得此名。DNA疫苗導入宿主體內后,被細胞(組織細胞、抗原遞呈細胞或其它炎性細胞)攝取,并在細胞內表達病原體的蛋白質抗
紫石英的來源介紹
紫石英出自《 吳普本草》:紫石英,生太山或 會稽。采無時。欲令如削,紫色達頭,如樗蒲者。 陶弘景:紫石英,今第一用太山石, 色重澈,下有根。先時并雜用,今丸散家采擇惟太山最勝,余處者可作丸 酒餌。《 藥對》:(紫石英)得茯苓、人參、芍藥共療心中結氣;得天雄、昌蒲共療霍亂。《嶺表錄異》:隴州山中多
基因探針的來源介紹
基因探針的來源 DNA探針根據其來源有3種:一種來自基因組中有關的基因本身,稱為基因組探針(genomic probe);另一種是從相應的基因轉錄獲得了mRNA,再通過逆轉錄得到的探針,稱為cDNa 探針(cDNa probe)。與基因組探針不同的是,cDNA探針不含有內含子序列。此外,還可在體外人
關于膽紅素的來源介紹
體內含卟啉的化合物有血紅蛋白、肌紅蛋白、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及細胞色素等。成人每日約產生250~350 mg膽紅素,膽紅素來源主要有: ①65%~85%的膽紅素來自衰老的紅細胞崩解。 ②約15%左右是由在造血過程中尚未成熟的紅細胞在骨髓中被破壞(骨髓內無效性紅細胞生成)而形成的。 ③少量
干細胞的來源介紹
獲得胚胎干細胞的方法,可利用人工受精的體外受精過程殘留的受精卵,也可利用體細胞轉移法。體細胞轉移法是將體細胞細胞核以顯微注射或電擊的方法注入去核的卵細胞中,再將之繼續培養到囊胚期。取得成體干細胞可透過臍帶,骨髓或周邊血液中抽取。臍帶血干細胞嬰兒出生后遺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是干細胞的重要來源。自198
關于苯并芘的來源介紹
苯并芘在環境中存在廣泛,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工業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燃料不完全燃燒產生的廢氣,包括汽車尾氣、橡膠生產以及吸煙產生的煙氣等,通過對水源、大氣和土壤的污染,可以進入到蔬菜、水果、糧食、水產品和肉類等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中; 二是食物在熏制、烘烤和煎炸過程中,脂肪、
關于亞硝胺的來源介紹
在所試驗的動物中,沒有一種能耐受亞硝胺不致癌的。不但長期小劑量可以使動物或人致癌,而且只要一次較高劑量的“沖擊”就可引起癌癥發生。大量的動物實驗還表明,亞硝胺能通過胎盤和乳汁引發實驗動物后代發生癌腫 [1] 。 1、來源 由于生成亞硝胺的前體物質亞硝酸鹽、硝酸鹽和胺類在食物中普遍存在 。
干細胞的來源介紹
獲得胚胎干細胞的方法,可利用人工受精的體外受精過程殘留的受精卵,也可利用體細胞轉移法。體細胞轉移法是將體細胞細胞核以顯微注射或電擊的方法注入去核的卵細胞中,再將之繼續培養到囊胚期。取得成體干細胞可透過臍帶,骨髓或周邊血液中抽取。臍帶血干細胞嬰兒出生后遺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是干細胞的重要來源。自198
凝乳酶的來源介紹
動物源凝乳酶:凝乳酶最早來源于小牛的第四胃黏膜,隨后在其他動物的胃中提取了凝乳酶。但是由于動物來源的凝乳酶來源不穩定,同時出于對種族、信仰等方面的考慮,研究者已將研究方向轉為微生物和植物來源的凝乳酶。植物源凝乳酶:許多植物中含有能使乳凝固的蛋白酶來源非常廣泛。目前研究較多的有如下幾種,包括木瓜蛋白酶
硫化物來源介紹
硫化物(sulfides)及其類似化合物包括一系列金屬、半金屬元素與S、Se、Te、As、Sb、Bi結合而成的礦物。礦物種數有350種左右,硫化物就占了2/3以上,其他為硒化物(selenides)、碲化物(tellurides)、砷化物(arsenides),及個別銻化物(antimonides)
賴氨酸的來源介紹
賴氨酸是組成蛋白質的成分之一,一般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都含有賴氨酸,富含賴氨酸的食物為動物性食物(如畜禽類的瘦肉、魚、蝦、蟹、貝類、蛋類和乳制品)、豆類(包括大豆、雜豆及其制品)。此外,杏仁、榛子、花生仁、南瓜子仁等堅果中賴氨酸含量也比較多。谷類食物中賴氨酸含量很低,且易在加工過程中被破壞,因此是谷類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清淀粉酶(AMS)介紹
血清淀粉酶(AMS)介紹: 血清中的淀粉酶主要為型,屬于糖苷鏈水解酶,主要來源于胰腺等,另外近端十二指腸、肺、子宮、泌乳期的乳腺等器官也有少量分泌。淀粉酶對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重要作用。血清淀粉酶活性測定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診斷。血清淀粉酶(AMS)正常值: (1) 酶速率法(37℃):血清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唾液淀粉酶介紹
唾液淀粉酶介紹: AMS有α和β2種,屬于糖苷鏈水解酶,分子量4000-50000D。人類AMS為α型,主要來源于胰腺和唾液腺,另近端十二指腸、肺、子宮、泌乳期的乳腺等器官也有少量分泌,AMS對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重要作用。由于其分子量小,易從尿中排出。唾液淀粉酶正常值: 607-3423U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尿淀粉酶(UAMY)介紹
尿淀粉酶(UAMY)介紹: 淀粉酶為胰腺所分泌的消化酵素,經胰導管隨胰液排入十二指腸。測定尿淀粉酶主要用于胰腺炎的診斷。尿淀粉酶(UAMY)正常值: 隨機尿: 10-490U/L。 (注:具體參考值請根據各實驗室而定。)尿淀粉酶(UAMY)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尿淀粉酶較血清淀粉酶增高較
關于淀粉酶的基本內容介紹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類總稱,通常通過淀粉酶催化水解織物上的淀粉漿料,由于淀粉酶的高效性及專一性,酶退漿的退漿率高,退漿快,污染少,產品比酸法、堿法更柔軟,且不損傷纖維。淀粉酶的種類很多,根據織物不同,設備組合不同,工藝流程也不同,目前所用的退漿方法有浸漬法、堆置法、卷染法、連續洗等,由于淀
關于α-淀粉酶的基本信息介紹
α-淀粉酶,系統名稱為1,4-α-D-葡聚糖葡聚糖水解酶,別名為液化型淀粉酶、液化酶、α-1,4-糊精酶。黃褐色固體粉末或黃褐色至深褐色液體,含水量5%~8%。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或乙醚。FAO/WHO規定,ADI無特殊限制。 性狀:黃褐色或類白色粉末。由枯草桿菌提取 用途:生化研究。能使淀粉
淀粉酶的主要用途介紹
用作果汁加工中的淀粉分解和提高過濾速度以及蔬菜加工、糖漿制造、葡萄糖等加工制造。
尿淀粉酶的正常值介紹
健康值 :蘇氏法(Somogyi法):80~300U/L;佛爾格穆特法:16~64U/L;溫斯羅法:8~32U/L 檢查介紹 :血清胰淀粉酶P—AMY [參考值]
淀粉酶的概念和制備方法介紹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類總稱,通常通過淀粉酶催化水解織物上的淀粉漿料,由于淀粉酶的高效性及專一性,酶退漿的退漿率高,退漿快,污染少,產品比酸法、堿法更柔軟,且不損傷纖維。淀粉酶的種類很多,根據織物不同,設備組合不同,工藝流程也不同,所用的退漿方法有浸漬法、堆置法、卷染法、連續洗等,由于淀粉酶退漿
臨床化驗單詳解--淀粉酶介紹
淀粉酶介紹:?淀粉酶(AMY或AMS)全稱是1,4-α-D-葡聚糖水解酶,催化淀粉及糖原水解,生成葡萄糖、麥芽糖及含有α1,6-糖苷鍵支鏈的糊精。淀粉酶主要由胰腺和唾液腺分泌,肺、肝、甲狀腺、脂肪等組織亦含有此酶。其測定主要為比色法和速率法。淀粉酶正常值:?(1)磺-淀粉比色法:血清800-1800
生化檢測項目--唾液淀粉酶介紹
唾液淀粉酶介紹: AMS有α和β2種,屬于糖苷鏈水解酶,分子量4000-50000D。人類AMS為α型,主要來源于胰腺和唾液腺,另近端十二指腸、肺、子宮、泌乳期的乳腺等器官也有少量分泌,AMS對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重要作用。由于其分子量小,易從尿中排出。唾液淀粉酶正常值: 607-3423U
關于唾液淀粉酶的應用介紹
根據BMI指數,以不同指數范圍人體的睡液淀粉酶為材料,采用碘-淀粉比色法測定唾夜淀粉酶活性,研究其活性與肥胖的關系.結果表明:BMI指數較低(偏瘦)的人體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平均值最高,BMI指數較高(肥胖)的人體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平均值最低,BMI指數標準(正常)的人體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平均值低于肥胖
生化檢測項目--血清淀粉酶(AMS)介紹
血清淀粉酶(AMS)介紹: 血清中的淀粉酶主要為型,屬于糖苷鏈水解酶,主要來源于胰腺等,另外近端十二指腸、肺、子宮、泌乳期的乳腺等器官也有少量分泌。淀粉酶對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重要作用。血清淀粉酶活性測定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診斷。血清淀粉酶(AMS)正常值: (1) 酶速率法(37℃):血清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淀粉酶同工酶介紹
淀粉酶同工酶介紹:??????? 瓊脂糖電泳法可將淀粉酶同工酶分成兩型,即S型(唾液型)及P型(胰型)。淀粉酶同工酶測定對鑒別胰腺疾病等有一定幫助。淀粉酶同工酶正常值: 酶抑制法(37℃) AMY-P (胰型):8-45U/L(尿中為主) AMY-S(唾液型):8-70U/L(血中為主)淀粉酶
關于基因探針的來源介紹
DNA探針根據其來源有3種:一種來自基因組中有關的基因本身,稱為基因組探針(genomic probe);另一種是從相應的基因轉錄獲得了mRNA,再通過逆轉錄得到的探針,稱為cDNA探針(cDNA probe)。與基因組探針不同的是,cDNA探針不含有內含子序列。此外,還可在體外人工合成堿基數不
膽紅素的來源和生成介紹
膽紅素的來源和生成介紹:用14C標記的甘氨酸的示蹤試驗及其他實驗研究的結果表明,膽紅素的來源不外以下幾種:①大部分膽紅素是由衰老紅細胞破壞、降解而來,由衰老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輔基血紅素降解而產生的膽紅素的量約占人體膽紅素總量的75%;②小部分膽紅素來自組織(特別是肝細胞)中非血紅蛋白的血紅素蛋白質(
關于腸毒素的來源介紹
人源ETEC是一類可分泌LT和/或STa的大腸桿菌,大部分菌株還會產生一個或多個CFs。CFs主要是菌毛狀或纖絲狀的生物多聚纖絲,每個菌體表面存在數百個這樣的重復結構單元。至少有25種不同的CFs被證明與腹瀉相關,其中7種常見于嚴重腹瀉病例。這些CFs介導細菌黏附到宿主上皮細胞并定植于小腸,隨后
關于反義RNA的來源介紹
細胞中反義RNA的來源有兩種途徑:第一是反向轉錄的產物,在多數情況下, 反義RNA是特定靶基因互補鏈反向轉錄產物, 即產生mRNA和反義RNA的DNA是同一區段的互補鏈。第二種來源是不同基因產物,如OMPF基因是大腸桿菌的膜蛋白基因,與透性有關,其反義基因MICFZE則為另一基因。
葡激酶的來源相關介紹
葡激酶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us aureus)分泌的葡萄糖球菌激酶,簡稱葡激酶(SAK)。但由于葡激酶分泌的量極少,而且直接利用金黃色葡萄球菌發酵,易被金黃色葡萄球菌自身產生的內毒素污染,不僅產量低而且純化步驟復雜。20世紀80年代初,Sako T等從金黃色葡萄球菌中提取到含
關于HIV病毒的來源介紹
對于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來源,研究者已經基本達成共識。這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起源于非洲中部的野生靈長類動物。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可以分為兩型:HIV-1和HIV-2,其中HIV-1和黑猩猩的免疫缺陷病毒(SIVcpz)在基因組成方面十分接近,很可能是跨種群傳播給人類的。而HIV-2和烏色白眉猴的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