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器官移植 HLA的研究原初是在器官移植研究推動下開展起來的。 故此,HLA又稱移植抗原。臨床實踐表明,同種異體移植(除同卵雙生子外)的排斥應是成功率的最大障礙。在遺傳學中,MHC是作為一個單位孟德爾式傳遞的。因此,同胞之間可有HLA相同、半相同和不同3種情況。實踐證明,HLA相同的同胞供者的腎移植,90%以上效果良好;單體型不同的供者,效果明顯下降;兩單型皆不同者則很少存活。HLA本質和功能的揭示,為移植配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可以說,器官移植是當代醫學一項重要成就。 作為某些疾病的遺傳標志 1972年Russel第一個報告銀屑病(牛皮癬)患者攜帶HLA-B13或HLA-B17。此后陸續發現大量其它疾病與特定的HLA相關,其中,HLA-B27抗原見于大約90%的強直性脊椎炎病人,以至使HLA分型具有了診斷價值,甚至,能較早地證實疾病亞型之間的臨床區別,例如,尋常銀屑病與HLA相關,而膿皰性銀屑病則不然;青少年性胰......閱讀全文
與器官移植 HLA的研究原初是在器官移植研究推動下開展起來的。 故此,HLA又稱移植抗原。臨床實踐表明,同種異體移植(除同卵雙生子外)的排斥應是成功率的最大障礙。在遺傳學中,MHC是作為一個單位孟德爾式傳遞的。因此,同胞之間可有HLA相同、半相同和不同3種情況。實踐證明,HLA相同的同胞供者
HLA是糖蛋白抗原,又稱組織相容性抗原、移植抗原和組織抗原。HLA由一系列緊密連鎖的基因編碼,這些基因稱為組織相容性復合物(MHC),也稱為HLA基因,定位在第6號染色體短臂上,共有6個座位,至少含4個與移植有關的基因區:即HLA-A,HLA-B,HLA-C和HLA-D.HLA-D又分為HLA-D
HLA(humanleukocyteantigen,人類白細胞抗原)系統是目前所知人體最復雜的多態系統。自1958年發現(JeanDausset)第一個HLA抗原,到20世紀70年代,HLA便成為免疫遺傳學、免疫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等學科的一個重要新興研究領域。現在,已基本弄清其系統的組成、結構和功
HLA受控于稱作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的基因簇。HLA定位于第6染色體短臂上。 HLAⅠ類抗原的特異性取決于α重鏈,由HLA-A、B、C位點編碼;其β輕鏈是β2-微球蛋白,編碼基因在第15染色體。HLAⅡ類抗原受控于HLA-D區(包含5個亞區),由其中的A基因和B基因分別為α重鏈和
HLA是具有高度多態性的同種異體抗原,其化學本質為一類糖蛋白,由一條α重鏈(被糖基化的)和一條β輕鏈非共價結合而成。其肽鏈的氨基端向外(約占整個分子的3/4),羧基端穿入細胞質,中間疏水部分在胞膜中。HLA按其分布和功能分為Ⅰ類抗原和Ⅱ類抗原。
?? 1.HLA與輸血的關系 多次輸血后可使受體產生抗HLA抗體,白細胞膜受到破壞,釋放內源性熱原質,引起發熱反應和白細胞下降。有建議輸血小板進行治療時,最好測定HLA-A、B抗原,防止由于患者產生針對血小板膜HLA抗原的抗體,避免血小板被破環所造成的“無反應(refractory)”現象。 2.
人類白細胞上有3類抗原:紅細胞血型抗原、白細胞特有抗原、與其他組織共有但也是最強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 1.抗原:HLA是糖蛋白抗原,又稱組織相容性抗原、移植抗原和組織抗原。HLA由一系列緊密連鎖的基因編碼,這些基因稱為組織相容性復合物(MHC),也稱為HLA基因,定位在第6號染色體短臂上,
在美國國防建模與仿真辦公室(DMSO)1995年10月制定的建模與仿真主計劃(MSMP)中,提出了未來建模/仿真的共同技術框架。它包括三個方面:高層體系結構(HLA)、任務空間概念模型(CMMS)和數據標準(DS)。它們的共同目標是實現仿真間的互操作,并促進仿真資源的重用,具體地說,就是通過計算
? (一)相關分析常用參數 在估計某一基因座位與疾病相關時,有幾個常用術語,如相對危險率與歸因危險、于此略予介紹。 a和b分別代表患有某種疾病已檢出和未檢出某種抗原的人數;c和d分別代表正常對照(末患該病)檢出某種抗原和末檢出某種抗原的人數;n為調查總數,表示樣本的大小。然后按X公式計算:X2=
? (二)HLA-I、Ⅱ類抗原與疾病的相關情況 Lilley(1964)在動物實驗中證明小鼠Gross病毒所致白血病的發病與H-2相關(表 6-17),并提出對Gross型白血病易感的基因可能位于H-2I區內。在人類首先證實強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