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證明兩個“黑洞”星系實為雙星系統
近日,科學家證明此前所發現的“獨角獸”(Unicorn)和“長頸鹿”(Giraffe)兩個存在“黑洞”的星系實際上都是雙星系統,這意味著前述兩個“黑洞”的真身為恒星。相關發現刊登于《皇家天文學會月報》(MNRAS)。 2021年初,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家Tharindu Jayasinghe和同事聲稱發現了一個恒星系統,并將其命名為“獨角獸”。這一星系距離地球約1500光年,他們認為該星系中有一顆紅色的巨大恒星,并圍繞著一個看不見的黑洞運行。之后,Jayasinghe等人表示,在距地球約1.2萬光年的地方,他們又發現了第二個類似“獨角獸”的星系,并命名為“長頸鹿”。 但來自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El-Badry和其他研究人員并不相信這些星系中存在黑洞。于是,Jayasinghe和El-Badry等人聯合,對數據展開重新分析。 此次,前述團隊通過重新分析發現,“獨角獸”和“長頸鹿”星系處于一個罕見的恒星......閱讀全文
雙星系統內部演繹天文奇觀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近日報道,沃里克大學和謝菲爾德大學的天文學家通過一臺名為ULTRACAM的天文攝影機,發現了一個行為異常的星級系統,而整個系統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斯諾克臺球案。相關論文刊登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志上。 雙星系統不是只有兩顆星,而是由兩顆恒星組成的星級系統。這
塵氣旋渦遮蔽大型雙星系統
《自然—天文學》11月20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稱,一個塵氣旋渦遮蔽了一對相互繞行的大質量恒星。測量該星云的速度顯示,其中至少一顆恒星的轉速可能足以使之在發生超新星爆發時發射出持久的伽馬射線暴。 上述系統具有風車狀螺旋模式,依據古希臘蛇神被命名為阿佩普(Apep)。這類結構是包含大質量沃爾夫—拉
獨特雙星系統解開脈動恒星之謎
北京時間11月25日消息,天文學上精確測定恒星和星系的距離長期以來一直是讓天文學家們困擾的難題,除去三角視差等經典方法,有一類特殊的天體,為天文學家提供了一個“量天尺”。這就是造父變星(Cepheid Variable)。和太陽不同,造父變星會按照一定的周期規律性地變亮再變暗,周
銀河系中央或存一群黑洞
科學家在銀河系核心附近發現高能X射線源。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ESA/CXC/STSCI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上百個黑洞可能存在于銀河系中心。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推斷這種緊湊的黑洞漩渦存在,但從未探測到它們。最新發現為關于星系如何演化的現有模型提供了支撐。 包括銀河系
中外團隊對人類發現首個恒星級黑洞作出迄今最精確測量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最新消息,中外三個科研團隊分別對歷史上發現的第一個恒星級黑洞——天鵝座X1(Cygnus X-1)的距離、質量、自旋及其演化做出最為精確的測量和限制,發現該X射線黑洞雙星系統包含一個21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且自轉速度極接近光速。 這是科學家迄今發現并確認的唯一一個黑洞質量超過
科學家發現矮星系包含巨大質量黑洞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科學家在西雅圖召開的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報告說,在一個由恒星組成的小型矮星系中,他們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100萬倍。這是超大質量黑洞早于星系形成的更有力證據,也有助于天文學家進一步研究宇宙早期黑洞和星系是如何生成的。研究發表在近日《自然》雜
噴射X射線的超大黑洞催生全新理論模型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道,美國西北大學科學家最近借由雙星體系M33 X-7中的黑洞不斷噴射出大量X射線等神秘特性,演繹出一個全新的黑洞形成歷史,其理論豐富了科學家對于雙星體系演化及大質量黑洞形成的理解。報告見于新一期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 雙星體系M33 X-7距地約270萬光年,位于三角座星系
中外科學家合作 黑洞X射線雙星研究獲新進展
黑洞X射線雙星是研究黑洞的吸積物理過程和輻射機制的重要天體。近期,一個由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領銜的中外合作團隊,通過分析一個黑洞X射線雙星系統在12年長期爆發期間的多波段觀測數據,研究了其系統中的紫外及光學輻射機制。研究人員發現,在其爆發過程中,紫外及光學輻射可能是由其外吸積盤的粘滯加熱過程主導
《自然》:黑洞颶風橫掃星系
天文學家第一次觀察到由一個特大質量黑洞形成的巨大風暴。迄今為止,這一理論上的猛烈旋風伴隨著巨大的能量,以至于影響了周圍星系的形狀。這一發現將為研究早期宇宙的進化提供新的視點。 ? 天文學家觀測到由一個特大質量黑洞形成的遍及整個星系的風暴。(圖片提供:NASA/CXC/CfA/INAF/Ris
天文學家觀測到新雙星系統
新型雙星系統?圖片來源:M.Weiss/哈佛大學和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 哈佛大學和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的研究人員觀測到一種新型雙星系統,該系統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存在的,但卻始終未能觀測到。這一發現最終證實了宇宙中一種罕見的恒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