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一周內取血液,第二周以后取尿,有腦膜炎型癥狀者取腦脊液進行檢查。 1.顯微鏡檢查直接鏡檢:取抗凝血1000轉/分、離心10分鐘,除去血細胞;血漿再以10000轉/分,離心40分鐘,棄上清取沉淀物暗視野顯微鏡檢查。染色鏡檢:涂片后用Fontana鍍銀染色鏡檢。另外,還可用免疫熒光法或免疫酶染色法檢查。 2.分離培養與鑒定將血液數滴接種于柯氏(Korthoff)培養基(4.5~5ml),每份標本接種2~3管,于30℃培養5天,每隔3~5天,用暗視野顯微鏡檢查一次。如有鉤體生長,再傳代培養,用生長良好的菌液作鑒定,陰性者至少培養30~40天,仍未查到才能報告。尿液標本一般需濃縮(離心)后培養,培養時需加抑菌劑如5-氟尿嘧啶等;也可將標本接種于豚鼠腹腔進行分離。......閱讀全文
發病一周內取血液,第二周以后取尿,有腦膜炎型癥狀者取腦脊液進行檢查。 1.顯微鏡檢查直接鏡檢:取抗凝血1000轉/分、離心10分鐘,除去血細胞;血漿再以10000轉/分,離心40分鐘,棄上清取沉淀物暗視野顯微鏡檢查。染色鏡檢:涂片后用Fontana鍍銀染色鏡檢。另外,還可用免疫熒光法或免疫酶染
檢查過程:抽血,抽血檢查一般采靜脈血,由醫生或護士抽血。抽血量的多少是根據化驗內容的不同及項目的多少來決定的,抽血量一般在2-20毫升,最多不會超過50毫升。抽血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顯微鏡凝集試驗、間接免疫熒光試驗、間接凝集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檢查。
鉤端螺旋體(Leptospira)簡稱鉤體,種類很多,可分為致病性鉤體及非致病性鉤體兩大類。致病性鉤體能引起人及動物的鉤端螺旋體病,簡稱鉤體病,是在世界各地都廣泛流行的一種人畜共患者,我國絕大多數地區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尤以南方各省最為嚴重,對人民健康危害很大,是我國重點防治的傳染病之一。一、生物學
一般檢查 ·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血小板降低,血沉增快 ·尿蛋白、紅細胞、管型 ·肝腎功能異常 ·腦膜腦炎腦脊液明顯異常 病原學檢查 ·發病10天內取尿液、腦脊液、血液直接暗視野鏡檢或銀染色法、免疫抗體法、甲苯藍色法后再鏡檢,陽性50% ·動物接種或體外培養,陽性率高 血
鉤端螺旋體(Leptospira)簡稱鉤體,種類很多,可分為致病性鉤體及非致病性鉤體兩大類。致病性鉤體能引起人及動物的鉤端螺旋體病,簡稱鉤體病,是在世界各地都廣泛流行的一種人畜共患病,中國絕大多數地區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尤以南方各省最為嚴重,對人民健康危害很大,是中國重點防治的傳染病之一。
鉤端螺旋體菌體纖細,長短不一,一般為6~20um,寬0.1~0.2um,具有細密而規則的螺旋,菌體一端或兩端彎曲呈鉤狀,常為“c”、“s”等形狀。在暗視野顯微鏡下可見鉤體象一串發亮的微細珠粒,運動活潑,可曲屈,前后移動或圍繞長軸作快速旋轉。電鏡下鉤體為圓柱狀結構,最外層是鞘膜,由脂多糖和蛋白質組
1、抽血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2、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后,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3、抽血時應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采血的困難。
鉤端螺旋體抗體介紹: 鉤端螺旋體侵入人體后,可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因此可利用已知抗原及抗原致敏的載體來測定。鉤端螺旋體抗體正常值: 顯微鏡凝集試驗:小于1:300。 間接免疫熒光試驗:血清抗體滴度小于1:100。 間接凝集試驗:單份血清間接血凝滴度小于1:160。 間接炭凝滴度小于1:
1、抽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進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腫。 2、按壓時間應充分。各人的凝血時間有差異,有的人需要稍長的時間方可凝血。所以當皮膚表層看似未出血就馬上停止壓迫,可能會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滲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壓時間長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傾向,
? 鉤端螺旋體屬密螺旋體科,菌體的一端或兩端彎曲呈鉤狀,沿中軸旋轉運動。在普通顯微鏡下難以看到,需要暗視野顯微鏡觀察;亦可用銀染色法檢查,菌體呈深褐或黑色。對營養要求不高,在含有兔血清、血紅蛋白或蛋白胨的培養基中生長良好。對熱、酸、干燥和一般消毒劑均敏感。世界各地均有此病,我國已發現有25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