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對外界的抵抗力強于其他無芽胞菌。在干燥的膿汁或痰液中可存活2~3個月;加熱60℃1h或80℃30 min才將其殺死;對龍膽紫敏感,十萬分之一的龍膽紫溶液可抑制其生長;2%石炭酸中15 min或1%的升汞中10 min死亡;對青霉素、紅霉素、慶大霉素、鏈霉素均敏感。本菌易產生耐藥性,目7前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G的耐藥株高達90%以上。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已經成為醫院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閱讀全文
葡萄球菌對外界的抵抗力強于其他無芽胞菌。在干燥的膿汁或痰液中可存活2~3個月;加熱60℃1h或80℃30 min才將其殺死;對龍膽紫敏感,十萬分之一的龍膽紫溶液可抑制其生長;2%石炭酸中15 min或1%的升汞中10 min死亡;對青霉素、紅霉素、慶大霉素、鏈霉素均敏感。本菌易產生耐藥性,目7前
注意個人衛生和消毒隔離,防止醫源性感染,主要包括: ①及時使用消毒藥物處理皮膚創傷。 ②皮膚有化膿性感染者,未治愈前不宜從事食品制作或飲食服務行業。 ③治療應根據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防止耐藥性菌株擴散。 ④反復發作的頑固性癤瘡,宜采用自身菌苗或類毒素進行人工主動免疫,有一定療效。
1.血漿凝固酶(Coagulase)是能使含有枸椽酸鈉或肝素抗凝劑的人或兔血漿發生凝固的酶類物質,致病菌株多能產生,常作為鑒別葡萄球菌有無致病性的重要標志。 凝固酶有兩種:一種是分泌至菌體外的,稱為游離凝固酶(Free coagulase)為蛋白質。作用類似凝血酶原物質,可被人或兔血漿中的協同
葡萄球菌抗原構造復雜,已發現的在30種以上,其化學組成及生物學活性了解的僅少數幾種。 1.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存在于菌細胞壁的一種表面蛋白,位于菌體表面,與胞壁的粘肽相結合。它與人及多種哺乳動物血清中的lgG的Fc 段結合,因而可用含SPA
需氧或兼性厭氧,營養要求不高,最適pH為7.4,最適溫度為35~37℃。普通瓊脂平板:圓形、凸起、表面光滑濕潤、邊緣整齊并且不透明的菌落,直徑為2~3mm。可產生不同的脂溶性色素,如金黃色、白色、檸檬色色素。血瓊脂平板:幾乎所有的葡萄球菌可產生α、β、γ和δ溶血素。液體培養基:生長迅速呈均勻混濁狀。
需氧或兼性厭氧,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即可生長。最適生長溫度為37℃,最適宜pH值為7.4。在20%的CO2環境中有利于毒素產生。在肉湯培養基中經37℃培養18~24h,呈均勻混濁生長,管底稍有沉淀。在普通瓊脂平板上形成圓形、凸起、表面光滑、濕潤、邊緣整齊、不透明的菌落,直徑2~3 m
葡萄球菌屬主要的致病物質: 1.凝固酶(coagulase):增強細菌抗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2.葡萄球菌溶血素(staphylolysin):能破壞多種細胞的細胞膜,故又稱為溶細胞毒素。 3.殺白細胞素(leukocidin):可殺傷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4.腸毒素
G+,圓球形,0.5~1.5μm,呈葡萄串狀成堆排列(在膿汁、肉浸液培養物中,可見單個、成對或短鏈排列),無鞭毛和芽胞,某些菌株能形成莢膜。
形態與結構G+,圓球形,0.5~1.5μm,呈葡萄串狀成堆排列(在膿汁、肉浸液培養物中,可見單個、成對或短鏈排列),無鞭毛和芽胞,某些菌株能形成莢膜。
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是一群革蘭氏陽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狀,故名。但在膿汁、乳汁、液體培養基中呈雙球或短鏈排列。 多數為非致病菌,少數可導致疾病。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化膿性球菌,是醫院交叉感染的重要來源。 球形或稍呈橢圓形,直徑1.0μm左右,排列成葡萄狀。葡萄球菌無鞭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