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綠體基因組的特點是具相同或相關功能的基因組成復合操縱子結構。這一特點有利于葉綠體基因的表達與調控,例如rpoB-rpoC-rpoC 2操縱子是由編碼RNA聚合酶各個亞基的基因聚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而psbI-psbK-psbD-psbC操縱子則編碼PSⅡ的部分蛋白質。葉綠體基因組基因表達調控方式。 轉錄水平調節。轉錄后調節與修飾。萊茵衣藻核基因組與葉綠體基因組遺傳轉化體系的建立,以及許多光合途徑缺陷突變體的分離為研究轉錄后調節提供了一個非常有用的模式系統。遺傳分析表明RNA加工和RNA編輯為影響葉綠體基因表達轉錄后調節的因素。翻譯水平調節。翻譯水平調節可使生物快速地適應外界環境條件,特別對于高效表達基因,當環境條件不利時,可通過翻譯水平快速調節,從而減少代謝能源的消耗。RNA水平和細胞器代謝狀態影響葉綠體蛋白的翻譯, 這種調節可能是通過核糖體蛋白反式磷酸化來完成的。翻譯后調節與修飾。對于質體編碼的葉綠素。 在每個葉原基細......閱讀全文
葉綠體基因組的特點是具相同或相關功能的基因組成復合操縱子結構。這一特點有利于葉綠體基因的表達與調控,例如rpoB-rpoC-rpoC 2操縱子是由編碼RNA聚合酶各個亞基的基因聚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而psbI-psbK-psbD-psbC操縱子則編碼PSⅡ的部分蛋白質。葉綠體基因組基因表達調控方式
葉綠體基因組的特點是具相同或相關功能的基因組成復合操縱子結構。這一特點有利于葉綠體基因的表達與調控,例如rpoB-rpoC-rpoC 2操縱子是由編碼RNA聚合酶各個亞基的基因聚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而psbI-psbK-psbD-psbC操縱子則編碼PSⅡ的部分蛋白質。葉綠體基因組基因表達調控方式。轉
中國科學家一項歷時五年的研究成果顛覆了學界對植物葉綠體基因組的認知——科學家發現整個葉綠體基因組都是可以轉錄的。該研究成果已于近日發表在了《自然》出版集團的《科學報告》上。 《科學報告》的審稿專家一致認為,“這一成果首次發現了我們從來沒有想象過的現象,顛覆了傳統遺傳學上認為的只有葉綠體編碼基因
葉綠體是地球上綠色植物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供給地球上的其它生物能量來源的重要細胞器,對葉綠體的功能和葉綠體基因組轉錄機制的研究一直以來是全球細胞生物學家、遺傳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孜孜以求的研究熱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高立志帶領的研究團隊,歷時五年,通過對三種高等植物(水稻、玉米和擬南芥
葉綠體是地球上綠色植物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重要細胞器,葉綠體中進行的光合作用是嚴格地受到遺傳控制的。早在20世紀初,人們就已知葉綠體的某些性狀是呈非孟德爾式遺傳的,但直到60年代才發現了葉綠體DNA(chloroplast DNA,ctDNA)。葉綠體基因組是一個裸露的環狀雙鏈DNA分子,其大小在1
原核的藍藻和真核植物(包括其他藻類)中的葉綠體,都同樣進行放氧的光合作用,這為人類和整個生物界提供了賴以生存的食物、氧氣、能源和原料。對葉綠體和藍藻的細胞結構和分子生物學特性作分析,證明真核生物的葉綠體可能起源于藍藻祖先的內共生。這使藍藻在20多年來已成為光合作用研究的模式生物。 藍藻基因組的
樟科油丹屬樹種木材質優,國際市場上的商品名為“medang”,和楠木樹種的親緣關系較近。以往的分子系統學研究表明油丹屬為復系類群,但與潤楠屬、鱷梨屬和楠屬等的系統關系尚不明晰。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多樣性研究組以分布于印度南部的油丹模式種Alseodaphne semecar
淫羊藿為小檗科淫羊藿屬植物,是我國常用大宗中藥材,具有較多的藥用價值和廣闊的開發前景。當前淫羊藿藥材主要依靠野生資源,存在基原植物混亂、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葉綠體基因組信息可以用于植物的系統分類、品種鑒定,但目前還沒有對我國淫羊藿屬植物開展過葉綠體基因組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副研究員張
山茶屬是山茶科中包含許多舉世聞名經濟植物的一個重要類群,包括為人類提供天然保健飲料的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和C. sinensis var. sinensis),健康型高級食用植物油的油茶(C. oleifera)以及觀賞花卉云南山茶(C. reti
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i)是我國特有珍稀瀕危植物,屬裸子植物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三尖杉屬(Cephalotaxus)。它在三尖杉屬中的地位特殊,形態、解剖、胚胎發育、孢粉、核型及分子系統學的研究均支持將其獨立成篦子三尖杉組。 松杉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