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糖脂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抗腫瘤、抗炎、抗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生物活性,存在于動物的神經組織、植物和微生物中。 (1)抗氧化活性 實驗發現甘油糖脂M874B還能夠保護由于加熱和外部的H2O2所引起的細胞死亡,能夠消除由H2O2釋放的羥基自由基,這說明MGDG(如M874B)是一種新型的氧自由基清除劑,能夠清除某些活性氧分子。M874B之所以具有清除羥自由基和過氧化氫自由基的活性,跟它含有的半乳糖基結構有關,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半乳糖基,即使酰基不同,都會失去活性。 (2)對酶的抑制作用 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發現從不同生物中分離的硫代異鼠李糖甘油二酯(SQDG)能強烈抑制哺乳動物DNA聚合酶α,DNA聚合酶β和末端脫氧核苷轉移酶(TdT)的活性,中度抑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反轉錄酶HIV-RT活性,并且這些抑制效應是劑量依賴的;抑制效應還與脂肪酸鏈長和SQDG上的磺酸基團有關。然而硫脂并不抑制原核生物明DNA聚合......閱讀全文
甘油糖脂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抗腫瘤、抗炎、抗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生物活性,存在于動物的神經組織、植物和微生物中。 (1)抗氧化活性 實驗發現甘油糖脂M874B還能夠保護由于加熱和外部的H2O2所引起的細胞死亡,能夠消除由H2O2釋放的羥基自由基,這說明MGDG(如M874B)是一種新型的
甘油糖脂(glycosylacylglycerid),糖基酰甘油結構與磷脂相類似,主鏈是甘油,含有脂肪酸,但不含磷及膽堿等化合物。糖類殘基是通過糖苷鍵連接在1,2-甘油二酯的C-3位上構成糖基甘油酯分子。已知這類糖脂可由各種不同的糖類構成它的極性頭。不僅有二酰基油酯,也有1-酰基的同類物。 自
鞘脂類是動、植物細胞膜的重要組份,在腦和神經組織中含量很高,而在貯脂中只有極少量。鞘糖脂分布在膜脂雙層的外側層中,非極性的碳氫長鏈埋在外側脂層中,極性的糖鏈伸展到胞外水相中。用有機溶劑或去垢劑能將鞘糖脂從膜中抽提出來。另外,在細胞內有極少量糖脂,是糖鏈合成過程的中間載體。
中國生物活性肽研究開發起步晚,研究單位少,基礎和應用研究都很薄弱,處于起步階段。 中國在生物活性肽的研究開發上,從事活性肽的研究單位也多從醫藥角度出發,研究力量及投入較少,限制了活性肽藥食兩用功能的發揮,市場上國產的活性肽藥品和食品寥寥無幾。但近幾年研究逐步活躍起來,報道漸多,前景看好。當前生
糖基酰基甘油的分子中,糖基和甘油的一個羥基以糖苷鍵相連,甘油的其他兩個羥基各與一個脂肪酸相連;這類糖脂在動植物組織中均有發現。植物中還曾發現極少量的固醇糖苷。細菌中,除大分子脂多糖外,常產生各種結構的糖脂。包括:糖基甘油──糖和脂肪酸形成的脂類,其糖基部分多為D-甘露糖和D-葡萄糖;含糖磷脂──
大孔吸附樹脂法主要用來樣品的粗分離,獲得的產物是糖脂混合物,很難得到單一化合物。例如曹東旭等 [4] 以鯉魚魚頭糜為糖脂原料,將90%乙醇萃取物用H P-20大孔吸附樹脂進行分離,分別用90%的乙醇和氯仿洗脫,得到的90%乙醇洗脫液物再用HP-20大孔吸附樹脂進行分離,依次用70%的乙醇和95%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促使抗原或絲裂原活化的B細胞分裂增殖,但其作用遠弱于IL-2;然而IL-4能促使靜止的B細胞表達MHCⅡ類分子,增強B細胞的抗原遞呈能力,因此曾稱為B細胞刺激因子。IL-4是Ig重鏈基因類轉換的主要調節因子,能促使B細胞表達和分泌IgE。此外,IL-4還能誘導B細胞表達低親和
是激素信息傳遞的磷酸肌醇系統中具有第二信使作用的化學信息分子。由一個甘油分子的三個羥基中的兩個羥基和兩個脂肪酸縮合失去兩分子水形成的酯。 也稱二酰甘油 英文名稱:diacyl glycerol,DAG,DG 是激素信息傳遞的磷酸肌醇系統中具有第二信使作用的化學信息分子。 由一個甘油分子的
對于有明確原因所致的高甘油三酯血癥患者而言,應針對病因進行調治。首先改善生活方式,而不是首先口服藥物。通常,經過一段時間的飲食控制和增加運動后,大部分患者的甘油三酯指標可降至正常水平。甘油三酯嚴重升高者(≥5.65mmol/L)應首先采取藥物防治。 生活方式改變包括如下幾方面:①控制體重。超重
甘油主要由心、肝、骨骼肌等組織攝取利用,在細胞內經甘油激酶(glycerokinase)的作用,生成α-磷酸甘油(3-磷酸甘油),后者在α-磷酸甘油脫氫酶的催化下生成磷酸二羥丙酮,磷酸二羥丙酮可循糖代謝途徑氧化分解釋放能量,1分子甘油徹底氧化可凈生成17.5~19.5分子ATP。也可以在肝臟循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