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鹽的制備方法有以下四種:①氨堿法:碳酸鹽氨堿法的制作② 堿吸收二氧化碳法:2NaOH+CO2─→Na2CO3+H2O2NH3+CO2+H2O─→(NH4)2CO3③ 可溶性碳酸鹽沉淀難溶碳酸鹽法:Na2CO3+CaCl2─→CaCO3+2NaCl④ 酸式碳酸鹽熱分解沉淀法:酸式碳酸鹽熱分解沉淀法制作'酸式碳酸鹽通常可用碳酸鹽進一步吸收二氧化碳的反應制備:Na2CO3+CO2+H2O─→2NaHCO3也可用堿吸收過量二氧化碳制備:KOH+CO2─→KHCO3NH3+H2O+CO2─→NH4HCO3此外,難溶的堿式碳酸鹽可由某些金屬的可溶性鹽類溶液中加入堿金屬碳酸鹽溶液來制備:可溶性鹽類溶液加堿金屬碳酸鹽溶液制備式中M為Be、Mg、Cu等。......閱讀全文
碳酸鹽的制備方法有以下四種:①氨堿法:碳酸鹽氨堿法的制作② 堿吸收二氧化碳法:2NaOH+CO2─→Na2CO3+H2O2NH3+CO2+H2O─→(NH4)2CO3③ 可溶性碳酸鹽沉淀難溶碳酸鹽法:Na2CO3+CaCl2─→CaCO3+2NaCl④ 酸式碳酸鹽熱分解沉淀法:酸式碳酸鹽熱分解沉淀法
用標準鹽酸溶液滴定水樣時,若以酚酞作指示劑,滴定到等當點時,pH為8.4, 此時消耗的酸量僅相當于碳酸鹽含量的一半,當再向溶液中加入甲基橙指示劑,繼續滴定到等當點時,溶液的ph值為4. 4,這時所滴定的是由碳酸鹽所轉變的重碳酸鹽和水樣中原有的重碳酸鹽的總和,根據酚酞和甲基橙指示的兩次終點時所消耗的鹽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鄭永飛院士研究組在碳循環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提出鑒別地球隱藏的主要碳匯——自生碳酸鹽的地球化學方法。研究成果發表在日前出版的《自然·通訊》)上。 自生碳酸鹽是除原始海相碳酸鹽和有機碳以外的第三個主要的全球碳匯。鑒別自生碳酸鹽匯對于認識地球表面的碳
碳酸鹽可分正鹽?M2CO3、酸式鹽?MHCO3及堿式碳酸鹽M2(OH)2CO3(M為金屬) 三類。自然界存在的碳酸鹽礦有方解石、文石(霰石)、菱鎂礦、白云石、菱鐵礦、菱錳礦、菱鋅礦、白鉛礦、碳酸鍶礦和毒重石等。碳酸鹽和酸式碳酸鹽(又稱重碳酸鹽)大多數為無色的。堿金屬和銨的碳酸鹽易溶于水,其他金屬的碳
碳酸鹽和酸式碳酸鹽大多數為無色的。堿金屬和銨的碳酸鹽易溶于水,其他金屬的碳酸鹽都難溶于水。碳酸氫鈉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其他酸式碳酸鹽都易溶于水。堿式碳酸鹽一般難溶于水。關于碳酸鹽在水中的溶解性,一般來說,碳酸鹽難溶的金屬,碳酸氫鹽溶解度相對較大;而碳酸鹽易溶的金屬,碳酸氫鹽的溶解度則明顯減小。普遍認
在碳酸鹽中,純堿(碳酸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化工、玻璃、肥皂、造紙、紡織和食品等工業。鉀堿(碳酸鉀)是玻璃生產的主要原料。小蘇打(碳酸氫鈉)廣泛用于醫藥和食品工業,也常用于制造滅火器。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可用于建筑、水泥和鋼鐵等工業。
碳酸鹽是金屬元素陽離子和碳酸根相化合而成的鹽類。碳酸鹽礦物的種數在95種左右,其中白云石是在自然界分布極廣的礦物,而且不少碳酸鹽礦物是重要的非金屬礦物原料,也是提取Fe,Mg,Mn,Cu等金屬元素及放射性元素Th、U的重要礦物來源,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在碳酸鹽礦物中,主要的陰離子為[CO3]2-,
實驗步驟一、抗原的提取 抗原的制備是一件十分細致的工作,要制備一個高純度的抗原,需要付出艱巨的努力,制備工作涉及物理學、化學和生理學等許多領域的知識。根據物理或化學特性建立起來的分離、純化方法的主要原理不外乎科二個方面:①利用混合物中幾個組分分配率的差別將他們分配到可用機械方法分離的兩或幾個物相中
化學合成許多國外公司都可以根據用戶要求提供高質量的化學合成siRNA。主要的缺點包括價格高,定制周期長,特別是有特殊需求的。由于價格比其他方法高,為一個基因合成3—4對siRNAs 的成本就更高了,比較常見的做法是用其他方法篩選出最有效的序列再進行化學合成。最適用于:已經找到最有效的siRNA的情況
實驗概要除完整的細胞可作為抗原外,各種不同的細胞內存在的各種分子量不同的物質,也都具有全抗原或半抗原的性質,某種抗原物質可能是某一類細胞所特有的,可作為這種細胞的一個標志。由于細胞存在著許多性質不同的抗原物質,有時要從這眾多的物質中提取、純化某種抗原物質,以供科學研究之用。實驗步驟一、抗原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