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肝膽動態顯像的正常值顯示為正常。 顯像:靜脈注入后,99m-Tc-IDA與血清蛋白相結合并被運到肝臟,再進入肝細胞,這一機制與血清膽紅素相似。肝臟處理99m-Tc-IDA可分為三時期:攝入期、分泌期和排泄期。 注射顯像劑5分鐘,肝臟即可清晰顯影,10~20分鐘能清楚顯示左右肝內膽管。膽囊和膽總管通常在15~30分鐘顯影,腸道放射性出現則在注射30分鐘后。膽囊動運功能正常時,膽總管出現的時間和所選用的顯像劑種類有關。而膽囊和腸道出現的時間則和Oddis括約肌狀態有關。......閱讀全文
正常:肝膽動態顯像的正常值顯示為正常。 顯像:靜脈注入后,99m-Tc-IDA與血清蛋白相結合并被運到肝臟,再進入肝細胞,這一機制與血清膽紅素相似。肝臟處理99m-Tc-IDA可分為三時期:攝入期、分泌期和排泄期。 注射顯像劑5分鐘,肝臟即可清晰顯影,10~20分鐘能清楚顯示左右肝內膽管。膽
正常顯像 正常:肝膽動態顯像的正常值顯示為正常。 顯像:靜脈注入后,99m-Tc-IDA與血清蛋白相結合并被運到肝臟,再進入肝細胞,這一機制與血清膽紅素相似。肝臟處理99m-Tc-IDA可分為三時期:攝入期、分泌期和排泄期。 注射顯像劑5分鐘,肝臟即可清晰顯影,10~20分鐘能清楚顯示左右
靜脈注射能被肝細胞攝取并經膽道進行排泄的放射性藥物,通過近似于處理膽紅素的過程,將其分泌入膽汁,繼而經由膽道系統排泄至腸道。動態顯像可觀察藥物被肝臟攝取、分泌、排出至膽道和腸道的過程,了解肝膽系的形態結構和功能。 結合了直觀的影像學方法和定量分析手段,來觀察正常人的膽汁排泄過程,旨在討論空腹狀
肝膽動態顯像是利用放射性示蹤劑能肝臟攝取,分泌至膽道系統并由腸道排泄的原理,動態地觀察和顯示過程的功能變化它利用γ照相機及計算機處理原始記錄,是一無損傷的核醫學檢查技術。目已經成為診斷急性膽囊炎,鑒別診斷黃疸,評價上腹部手術療效和發現并發癥的有效工具。
受檢者空腹至少4小時后,仰臥于γ照像機探頭下,肘靜脈彈丸注射示蹤劑后,立即開始采集,每分鐘1幀,采集60~90分鐘,將成像信息儲存于計算機內,然后在熒光屏上重放采集圖像,可以觀察和計算出膽囊,膽總管和小腸出現放射性的時間,并可了解肝膽系統排泄功能變化。正常人肝臟細胞分泌膽汁進入膽道后,分兩個方向
通過7例BA和43例IHS肝膽動態顯像檢查,初步探討其診斷價值。先天性膽道閉鎖(biliary atresia,BA)和乳兒肝炎綜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是嬰兒持續性黃疸最常見的原因,患兒于生后60d內進行肝門腸吻合術重建膽道, 膽汁引流成功率8
1、對伴有黃疸的肝、膽系統疾病的鑒別診斷。 2、新生兒先天性膽道畸形。 3、總膽管囊腫。 4、對碘造影劑過敏而不適宜作X線膽道造影者。 5、確定膽囊的位置及膽管擴張程度。 6、肝膽手術后,對治療情況的隨訪觀察。 7、有胃十二指腸反流,返酸,惡心嘔吐癥狀者。
檢查前準備: 1、檢查前禁食4~12h,禁食時間過長或使用完全性靜脈營養者,可能由于膽汁無法進入充盈之膽囊,而造成膽囊不顯影引起假陽性 。 2、檢查前應先做脂餐試驗,通過進脂餐或其他脂肪刺激來進行膽囊收縮功能測定。 檢查時要求: 1、患者仰臥位,使用大視野、低能通用型準直器;注射顯像劑后
在鑒別非阻塞性和阻塞性黃疸有重要價值。但其準確率與所用的顯像劑種類及血膽紅素水平有關。 血膽紅素低于10mg/d1時,準確率為94%,而高于20mg/d1時,準確率則下降到67%。 對50例患者行99m-Tc-EHIDA動態顯像,并與超聲,PTC及ERCP等對照,結果為血膽紅素在205.2μ
檢查方法 受檢者空腹至少4小時后,仰臥于γ照像機探頭下,肘靜脈彈丸注射示蹤劑后,立即開始采集,每分鐘1幀,采集60~90分鐘,將成像信息儲存于計算機內,然后在熒光屏上重放采集圖像,可以觀察和計算出膽囊,膽總管和小腸出現放射性的時間,并可了解肝膽系統排泄功能變化。正常人肝臟細胞分泌膽汁進入膽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