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欲不振、乏力、肝區悶脹不適或疼痛 為肝病患者常有的癥狀,患者若出現食欲不振、乏力、厭油、腹脹、肝區隱痛等,排除感冒、急性胃炎以及其他肝病,均應懷疑患脂肪肝的可能。 2.惡心嘔吐 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損害,可伴有惡心欲嘔、厭油、上腹脹等消化道癥狀。 3.肝臟腫大 約90%脂肪肝患者的肝臟可捫及,30%輕度肝腫大,如肝臟貯脂占肝重的40%以上時,可有明顯肝大,但為無痛性。肝臟雖腫大,而其形態依然保持正常。若檢查肝臟時其質地正常,或稍覺柔軟,并且表面平滑且無觸痛,便應考慮到脂肪肝的可能性。但因為脂肪肝其質地較柔軟,所以雖然腫大而在腹壁下觸診往往難以觸及。 4.內分泌失調 肝臟為許多內分泌激素代謝滅活場所,脂肪肝時,男性患者可能有乳房發育、睪丸萎縮、陽痿,女性患者可有月經過多、閉經、體重減輕或增加等表現。 5.維生素缺乏癥 脂肪肝時由于脂肪堆積合并飲食中維生素缺乏,患者易出現多種維生素缺乏癥。臨床可見周圍神經炎......閱讀全文
B超檢查、肝功能各項指標檢查,如轉氨酶,白蛋白,堿性磷酸酶等。膽固醇,三酰甘油增高。
1.分析病史 是診斷脂肪肝的方法之一,許多輕度脂肪肝患者無特異性癥狀。約半數患者無明顯自覺癥狀,部分患者有易疲勞、食欲降低、腹脹、肝區不適或隱痛、惡心、噯氣等。患者可能有長期飲酒史或有糖尿病,肥胖、營養不良及中毒性肝損傷等病史。 2.體檢 部分患者可觸及肝腫大,并可有輕度壓痛。 3.實驗
輕度脂肪肝由很多原因引起,如肥胖、飲酒、糖尿病、藥物中毒、高脂血癥或者肝炎等,也有可能因近期生活方式或飲食習慣突然改變引起。
1.肥胖性脂肪肝 肥胖與脂肪肝有密切的關系,肝內脂肪的堆積與體重超標程度成正比。約半數的肥胖者體內可見肝內輕度脂肪浸潤,30%~50%的肥胖癥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變率可達61%~94%。腹部肥胖的人比其他體型的人更容易發生脂肪肝。肥胖患者發生脂肪肝,在早期、中期多是可逆的,減輕體重、
1.食欲不振、乏力、肝區悶脹不適或疼痛 為肝病患者常有的癥狀,患者若出現食欲不振、乏力、厭油、腹脹、肝區隱痛等,排除感冒、急性胃炎以及其他肝病,均應懷疑患脂肪肝的可能。 2.惡心嘔吐 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損害,可伴有惡心欲嘔、厭油、上腹脹等消化道癥狀。 3.肝臟腫大 約90%脂肪肝患者的
是診斷脂肪肝的方法之一,患者可有血漿球蛋白變化,特別是α1、α2及β脂蛋白增高,血清GGT、ALT、AST輕度增高或正常。但這些均為非特異性的變化。
經常有人問,體檢查出輕度脂肪肝,飲食上應該注意啥呢?1.控制飽和脂肪酸攝入量。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來源有:牛肉、豬肉、羊肉、全脂奶制品、奶酪、椰子油、動物油等。2.盡量避免氫化植物油里的反式脂肪酸攝入。3.保持每日食物的多樣性:包括谷類、動物性食品、蔬菜和水果、豆類制品、奶類制品和油脂,以達到平衡膳
??? 谷丙轉氨酶非常敏感,轉氨酶輕度增高說明肝臟受到了損害,但一般來說沒有超過80,谷草轉氨酶也正常,就很有可能是一過性的,可能是由勞累、飲酒、發熱或吃感冒藥所致。并囑咐他半月后再復查肝功能,身體有不適要隨時就診。??? 為什么谷丙轉氨酶會這么敏感呢???? 專家解釋,谷丙轉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臟、心
多由慢性炎癥細胞刺激而引起,又稱炎癥核異質。細胞核輕度增大,較正常細胞大0.5倍左右,并有輕度至中度畸形,染色質輕度增多,染色稍加深,核胞質比尚在正常范圍內。多見于鱗狀上皮中、表層細胞。
輕度高鈣血癥是指血鈣在2.75~3.0mmol/L之間。高鈣血癥治療的目的在于將血鈣降低。對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者的處理尚有不同意見,如無威脅生命的高鈣血癥、骨密度正常者可進行監測,觀察血清鈣、腎功能、骨密度和尿鈣排泄。當有下列情況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1)血鈣高于2.85mmol/L。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