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體的基本信息
酮體是肝臟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間產物乙酰乙酸、β-羥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統稱。故酮體是脂肪、而非葡萄糖的分解產物。檢測血酮體主要用于篩查、檢測和監測1型或有時2型糖尿病的酮癥酸中毒(DKA) 。肝臟具有較強的合成酮體的酶系,但卻缺乏利用酮體的酶系。......閱讀全文
如何預防酮體過多?
1、嚴防胃腸感冒;2、注意谷物保護,多吃主食,避免饑餓刺激;3、及時解除其他一切進食障礙;4、防止持續高熱;5、避免過度緊張或勞累。其中,糖尿病人因為過去錯誤飲食指導造成的恐懼更容易出現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少,也容易發生對高血糖或并發癥的恐懼和緊張,甚至過度運動,都給酮癥的發生提供了誘因。因此,糖尿病人
尿酮體定性試驗
實驗方法原理 含酮體的尿被中加亞硝基鐵氰化鈉后,與氨液接解后出現紫色環.實驗步驟 取新鮮尿尿約5ml置試管內加亞硝基鐵氰化鈉約250mg.再加冰乙酸約0.5ml反復振蕩,使其溶解,混合均勻,沿管壁加入280g/L NH4OH約2ml,靜后觀察。三.實驗結果判斷: 陰性 10分鐘后無紫環微量
尿酮體定性試驗
酮體是乙酰乙酸、β-羥丁酸及丙酮的總稱,為體內脂肪酸代謝的中間產物。正常?人血中丙酮濃度較低,約為2.0?~4.0mg/L?,其中乙酰乙酸、β-羥丁酸、丙酮分別約占20?%、78?%、2?%。一般檢查方法為陰性。在饑餓,各種原因引起糖代謝
尿酮體定性試驗
實驗方法原理含酮體的尿被中加亞硝基鐵氰化鈉后,與氨液接解后出現紫色環.實驗步驟取新鮮尿尿約5ml置試管內加亞硝基鐵氰化鈉約250mg.再加冰乙酸約0.5ml反復振蕩,使其溶解,混合均勻,沿管壁加入280g/L NH4OH約2ml,靜后觀察。三.實驗結果判斷: 陰性 10分鐘后無紫環微量
酮體酸中毒的鑒別診斷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診斷依據是血液化學變化和尿酮體檢查,并非難題。但是,無糖尿病史,酮癥酸中毒為首發癥狀者易被誤診或漏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尚需與高滲性昏迷、低血糖昏迷、腦血管意外、尿毒癥及肝昏迷等鑒別。通過詳細詢問病史,檢查血糖、血漿pH及尿酮體等,是可以鑒別的。
酮體酸中毒的發病機制
DKA發病的基本環節是由于胰島素缺乏和胰島素反調節激素(即升糖激素)增加,導致糖代謝障礙血糖不能正常利用結果血糖增高脂肪分解增加血酮增多和繼發代謝性酸中毒與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等,一系列改變升糖激素,包括胰高糖素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和生長激素。其中胰高糖素的作用,最強胰高糖素分泌過多,是引起DKA發病
黃酮體藥物的用法用量
1、口服給藥:服藥時間遠離進餐時間。① 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口服黃體酮軟膠囊200-300mg/日,直至妊娠滿12周止;② 早產:口服黃體酮軟膠囊300-400mg/日,分2次服用,維持妊娠時間6-7周,最多到孕38周為止;③ 試管嬰兒:口服黃體酮軟膠囊600mg/日,分3次服用,每次2粒;④ 延
黃酮體的應用用途
輸尿管結石 黃體酮能使泌尿系統平滑肌普遍松弛、擴張,內徑擴大,并通過對抗醛固酮,具有促進鈉、氯的排泄和利尿作用,因此用于治療輸尿管結石。方法是肌肉注射黃體酮20毫克,每日2次,連續14天為1療程。患者為利于結石排出,要多喝水,多運動。如輸尿管結石在0.6-1厘米以內,用此法排石效果較好,排石成功率極
酮體測定的臨床意義
1.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由于糖利用減少,分解脂肪產生酮體增加而引起酮癥。未控制或治療不當的糖尿病出現酸中毒或昏迷時,尿酮體檢查極有價值。應與低血糖、心腦疾病乳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滲透性糖尿病昏迷相區別。酮癥酸中毒時尿酮體陽性,而后者尿酮體一般不增高,但應注意糖尿病酮癥者腎功能嚴重損傷而腎閾值增高時,
關于尿酮體陽性的介紹
1.糖尿病病人、糖尿病酸中毒時會出現強陽性(+++以上),此時應引起注意,易發生中毒性昏迷,應及時采取治療措施。 2.嚴重嘔吐、腹瀉、長期營養不良、饑餓、劇烈運動后。 3.妊娠婦女因妊娠反應而劇烈嘔吐、子癇、消化吸收障礙等。 當你的身體不能利用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時,就會動用脂肪分解產生能量
酮體酸中毒的病理生理
(一)胰島素缺乏高血糖 可見于酮癥酸中毒。Schade等1981年報告,檢測部分酮癥酸中毒病人血漿游離胰島素平均值為10mu/L,并非絕對缺乏。酮癥酸中毒時,體內胰高血糖素、兒茶酚胺、皮質醇及生長激素相對增加(圖51-1)。肝糖元合成受到抑制,肝臟生成葡萄糖迅速增加,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減少
關于酮體酸中毒的簡介
酮體酸中毒,主要就是胰島素,一般都是靜脈點滴正規胰島素,同時補充液體、糾正電解質紊亂等等其他的措施都是很重要的。 酮癥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常見急性并發癥。其病死率在不同國家不同醫院相差甚遠,約為1%~19%;10歲以下的糖尿病兒童死亡原因中,70%是酮癥酸中毒。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地缺乏,導致高血糖、
酮體生成的限速酶是
酮體生成的限速酶是HMG-CoA合成酶,酮體是肝臟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間產物乙酰乙酸、β-羥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統稱。故酮體是脂肪、而非葡萄糖的分解產物。檢測血酮體主要用于篩查、檢測和監測1型或有時2型糖尿病的酮癥酸中毒(DKA)。酮體簡介酮體(ketone bodies)是脂肪氧化代謝過程中的中間代謝產
酮體的分解方式和途徑
1、羥丁酸可由羥丁酸脫氫酶氧化生成乙酰乙酸,在肌肉線粒體中被3-酮脂酰輔酶A轉移酶催化生成乙酰輔酶A和琥珀酸。也可由乙酰乙酰輔酶A合成酶激活,但前者活力高且分布廣泛,起主要作用。2、丙酮由于量微在人體代謝上不占重要地位,而是隨尿排出體外,當血中酮體顯著增高時,丙酮也可從肺直接呼出,使呼出氣體有爛蘋果
酮體生成的限速酶是
酮體生成的限速酶是HMG-CoA合成酶,酮體是肝臟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間產物乙酰乙酸、β-羥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統稱。故酮體是脂肪、而非葡萄糖的分解產物。檢測血酮體主要用于篩查、檢測和監測1型或有時2型糖尿病的酮癥酸中毒(DKA)。酮體簡介酮體(ketone bodies)是脂肪氧化代謝過程中的中間代謝產
酮體的生成過程和場所
酮體的生成酮體生成的部位是在肝細胞線粒體內。脂肪酸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是合成酮體的原料。其合成過程分三步進行。1.兩分子乙酰CoA在硫解酶(thiolase)催化下縮合成1分子乙酰乙酰CoA。2.乙酰乙酰CoA再與1分子乙酰CoA縮合成β-羥-β-甲基戊二酸單酰CoA(HMG-CoA),催化這一
脂肪酸的酮體的介紹
酮體(acetone bodies)是脂肪酸在肝臟進行正常分解代謝所生成的特殊中間產物,包括有乙酰乙酸(acetoacetic acid約占30%),β-羥丁酸(β?hydroxybutyric acid約占70%)和極少量的丙酮(acetone)。正常人血液中酮體含量極少,這是人體利用脂肪氧化
尿酮體試驗檢查作用
乙酰乙酸、β-羥丁酸和丙酮這三種物質統稱為酮體。(1)糖尿病:由于利用葡萄糖的功能減退,脂肪大量被氧化,產生過多酮體而形成酮尿,一旦有酮尿出現,即應考慮到酮癥酸中毒,并可能是發生酮中毒性昏迷的前兆。如患者已服用降糖靈,其血糖已正常卻仍有酮尿時,可能為血糖不高性酮癥,降糖靈藥物具有抑制細胞呼吸的作
酮體酸中毒的發病原因
1、急性感染是DKA的重要誘因包括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及皮膚感染常見且以冬春季發病率較高急性感染又可是DKA的合并癥與DKA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更增加診治的復雜性 2、治療不當 如中斷藥物(尤其是胰島素)治療藥量不足及抗藥性產生等尤其是1型糖尿病病人停用或減少胰島素治療劑量常可引起DKA2型糖尿病
尿酮體試驗的檢查過程
檢查過程:與常規尿檢一樣,使用清潔干燥的容器,以醫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和尿試管為好。取10毫升左右尿液,送到醫院的指定的檢驗窗口,然后檢查尿中酮體含量。
黃酮體藥物的適應癥
1、黃體酮試驗。2、保胎。3、無排卵型或黃體功能不足引起的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4、閉經。5、痛經。6、月經過多。7、用于月經失調(如閉經和功能性子宮出血)、黃體功能不足、先兆流產和習慣性流產、經前期綜合征的治療。8、作為宮內節育器內的緩釋激素藥物。
尿液酮體檢查的檢測方法
1.試帶法 基于傳統的濕化學亞硝基鐵氰化鈉法,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尿酮體篩檢方法。檢測過程簡易快速,尤其適合于床邊檢驗。不同試帶對丙酮和乙酰乙酸的靈敏度不一。 2.濕化學法 (1)Rothera法:在堿性條件下,亞硝基鐵氰化鈉可與尿中的乙酰乙酸、丙酮起反應呈現紫色,但不與β-羥丁酸起反應。 (
黃酮體藥物的禁忌癥
1、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2、肝、腎功能損害。3、糖尿病。4、哮喘病。5、癲癇。6、偏頭痛。7、未明確診斷的陰道出血。8、有血栓病史(晚期癌瘤治療除外)。9、膽囊疾病。
概述尿酮體的臨床意義
(1)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由于糖利用減少,分解脂肪產生酮體增加而引起酮癥。未控制或治療不當的糖尿病出現酸中毒或昏迷時,尿酮體檢查極有價值。應與低血糖、心腦疾病乳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滲透性糖尿病昏迷相區別。酮癥酸中毒時尿酮體陽性,而后者尿酮體一般不增高,但應注意糖尿病酮癥者腎功能嚴重損傷而腎閾值增高時,
黃酮體藥物的不良反應
1、(1)胃腸道反應,胃納差;(2)痤瘡;(3)液體潴留和水腫;(4)體重增加;(5)過敏性皮炎;(6)精神壓抑;(7)乳房疼痛;(8)女性性欲改變;(9)月經紊亂、不規則出血或閉經;(10)長期應用可引起子宮內膜萎縮、月經量減少,并容易發生陰道真菌感染。2、少見的不良反應有:頭痛;胸、臀、腿特別是
酮體酸中毒的臨床表現
糖尿病的癥狀多飲,多尿顯著,疲乏無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有時伴有劇烈腹痛,腹肌緊張,無反跳痛,酷似急腹癥。酸中毒嚴重者,神智模糊,以至昏迷。呼吸深而慢,呼氣中帶有丙酮,類似爛蘋果味。有明顯的脫水體征,如皮膚、粘膜干燥,皮膚彈性差,尿量顯著減少等。 酮癥酸中毒為部分兒童糖尿病的首發癥狀。兒童
酮體是如何產生和利用的
在饑餓期間酮體是包括腦在內的許多組織的燃料,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酮體是脂肪的分解產物。檢測血酮體主要用于篩查、檢測和監測1型或有時2型糖尿病的酮癥酸中毒(DKA)。肝臟具有較強的合成酮體的酶系,但卻缺乏利用酮體的酶系。酮體其重要性在于,由于血腦屏障的存在,除葡萄糖和酮體外的物質無法進入腦為腦組織
黃酮體藥物的藥理作用
1、在月經周期的后半周期促使子宮內膜的腺體生長,子宮充血,內膜增厚,為受精卵植入做好準備,并減少妊娠期子宮的興奮性,抑制其活動,松弛平滑肌,使胚胎安全生長。2、在與雌激素共同作用下,促進乳腺小葉及腺體的發育,使乳房充分發育,為泌乳做準備。3、使子宮頸口閉合,黏液減少變稠,并使精子不易穿透;大劑量時通
概述酮體酸中毒的發病機制
DKA發病的基本環節是由于胰島素缺乏和胰島素反調節激素(即升糖激素)增加,導致糖代謝障礙血糖不能正常利用結果血糖增高脂肪分解增加血酮增多和繼發代謝性酸中毒與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等,一系列改變升糖激素,包括胰高糖素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和生長激素。其中胰高糖素的作用,最強胰高糖素分泌過多,是引起DKA發病
尿液酮體檢查的檢測方法
1.試帶法基于傳統的濕化學亞硝基鐵氰化鈉法,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尿酮體篩檢方法。檢測過程簡易快速,尤其適合于床邊檢驗。不同試帶對丙酮和乙酰乙酸的靈敏度不一。2.濕化學法(1)Rothera法:在堿性條件下,亞硝基鐵氰化鈉可與尿中的乙酰乙酸、丙酮起反應呈現紫色,但不與β-羥丁酸起反應。(2)Gerh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