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質的研究方法及實驗依據
1、用溫和的方法裂解細胞核,將染色質鋪展在電鏡銅網上,通過電鏡觀察,未經處理的染色質自然結構為30nm的纖絲,經鹽溶液處理后解聚的染色質呈現一系列核小體彼此連接的串珠狀結構,串珠的直徑為10nm。2、用非特異性微球菌核酸酶消化染色質時,經過蔗糖梯度離心及瓊脂糖凝膠電泳分析,發現絕大多數DNA被降解成大約 200 bp的片段;如果部分酶解,則得到的片段是以 200 bp為單位的單體、二體、三體等。蔗糖梯度離心得到的不同組分,在波長 260 nm的吸收峰的大小和電鏡下所見到的單體、二體和三體的核小體組成完全一致。如果用同樣方法處理裸露的DNA,則產生隨機大小的片段群體。從而提示染色體DNA除某些周期性位點之外均受到某種結構的保護,避免酶的接近。3、應用X射線衍射、中子散射和電鏡三維重建技術,研究染色質結晶顆粒,發現核小體顆粒是直徑為 11 nm、高 6.0 nm的扁圓柱體,具有二分對稱性。核心組蛋白的構成是先形成(H3)2-(H4)......閱讀全文
染色質的研究方法及實驗依據
1、用溫和的方法裂解細胞核,將染色質鋪展在電鏡銅網上,通過電鏡觀察,未經處理的染色質自然結構為30nm的纖絲,經鹽溶液處理后解聚的染色質呈現一系列核小體彼此連接的串珠狀結構,串珠的直徑為10nm。2、用非特異性微球菌核酸酶消化染色質時,經過蔗糖梯度離心及瓊脂糖凝膠電泳分析,發現絕大多數DNA被降解成
染色質的實驗依據介紹
1、用溫和的方法裂解細胞核,將染色質鋪展在電鏡銅網上,通過電鏡觀察,未經處理的染色質自然結構為30nm的纖絲,經鹽溶液處理后解聚的染色質呈現一系列核小體彼此連接的串珠狀結構,串珠的直徑為10nm。 2、用非特異性微球菌核酸酶消化染色質時,經過蔗糖梯度離心及瓊脂糖凝膠電泳分析,發現絕大多數DNA
伸長細胞的研究依據及特性
研究依據 一般認為中樞神經元軸突損傷后無法在自然條件下再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適宜的微環境。以此為依據,在脊髓損傷后,移植有特殊功能的膠質細胞改善損傷局部微環境可以促進損傷軸突再生。已經有神經膜細胞(雪旺細胞)、嗅鞘細胞等膠質細胞在移植實驗中表現出促進SCI修復、改善脊髓神經功能的作用。伸長細胞是
伸長細胞的研究依據
一般認為中樞神經元軸突損傷后無法在自然條件下再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適宜的微環境。以此為依據,在脊髓損傷后,移植有特殊功能的膠質細胞改善損傷局部微環境可以促進損傷軸突再生。已經有神經膜細胞(雪旺細胞)、嗅鞘細胞等膠質細胞在移植實驗中表現出促進SCI修復、改善脊髓神經功能的作用。伸長細胞是繼嗅鞘細胞之
染色質的研究發展歷史
1879年,W. Flemming提出了染色質(chromatin)這一術語,用以描述細胞核中能被堿性染料強烈著色的物質。1888年,Waldeyer正式提出染色體的命名。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研究,人們認識到,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在細胞周期不同階段可以相互轉變的形態結構。
實驗室水分測定方法蒸餾法常用的有機溶劑及選擇依據
常用的有機溶劑有比水清的,也有比水重的。苯甲苯二甲苯CCl4密度0.880.860.861.59沸點80℃80℃140℃76.8℃選擇依據:對熱不穩定的食品,一般不采用二甲苯,因為它的沸點高,常選用低沸點的有機溶劑,如苯。對于一些含有糖分,可分解釋放出水分的樣品,如脫水洋蔥和脫水大蒜可采用苯,要根據
酸的分類及依據
1.根據有機無機分為無機酸和有機酸有機酸是指一些具有酸性的有機化合物。最常見的有機酸是羧酸,其酸性源于羧基(-COOH)。磺酸 (-SO?H)等也屬于有機酸。有機酸可與醇反應生成酯。2.根據是否含氧分為含氧酸和無氧酸含氧酸(如硫酸H?SO?、碳酸H?CO?等)無氧酸(如鹽酸HCl、氫氟酸HF等)3.
膠體的分類及依據
按照分散劑狀態不同分為:氣溶膠——以氣體作為分散劑的分散體系。其分散質可以是液態或固態。(如煙、霧等)液溶膠——以液體作為分散劑的分散體系。其分散質可以是氣態、液態或固態。(如Fe(OH)3膠體)固溶膠——以固體作為分散劑的分散體系。其分散質可以是氣態、液態或固態。(如有色玻璃、煙水晶)按分散質的不
干貨!中國食品原料判定依據及方法
食品伙伴網或食品論壇上經常接到網友咨詢某物質是否有可食用的依據,那么,如何判定它能不能食用?是否可以用作食品原料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查看該物質是否有傳統食用習慣;是否是衛計委批準的新食品原料、終止審查名單;是否在藥食同源名單、保健食品原料名單等。下面詳細介紹幾種可參考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肝性脊髓病的診斷依據及實驗室檢查
診斷依據 肝性脊髓病1.有急、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的病史。2.做過門-體靜脈吻合術、TIPS或有廣泛體內自然側支形成等肝病體征。3.有慢性腦病和上運動神經元損害癥狀和體征,青壯年緩慢起病,進行性加重的雙下肢痙攣性截癱,并反復出現一過性意識和精神障礙者應高度懷疑為肝性脊髓病。4.血氨明顯增高是診斷本
染色質免疫共沉淀研究
真核生物的基因組DNA以染色質的形式存在,研究蛋白質與DNA在染色質環境下的相互作用是闡明真核生物基因表達機制的基本途徑。與傳統的EMSA技術相比,染色質免疫沉淀技術(ChIP)能真實完整地反映結合在DNA序列上的調控蛋白,是目前研究體內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最佳方法。染色質免疫沉淀技術(chro
色差儀的分類及依據
根據性能參數、精度范圍和使用要求,色差儀可分為3種:第一種是手持式色差儀,又稱色彩色差計,其能直接讀取數據,不用連接電腦,不配帶軟件,使用方便,價格便宜,但精度較低,在顏色管理的一般領域使用廣泛;第二種是便攜式色差儀,又稱便攜式分光測色儀,其除了能直接讀取數據外,還能連接電腦,配帶軟件,體積較小,便
膠原蛋白的分類及依據
膠原蛋白是一類蛋白質家族,已至少發現了30余種膠原蛋白鏈的編碼基因,可以形成16種以上的膠原蛋白分子,根據其結構,可以分為纖維膠原、基膜膠原、微纖維膠原、錨定膠原、六邊網狀膠原、非纖維膠原、跨膜膠原等。根據它們在體內的分布和功能特點,可以將膠原分成間質膠原、基底膜膠原和細胞外周膠原。間質型膠原蛋白分
酸的強弱及判斷依據
根據酸在水溶液中電離度的大小,有強酸和弱酸之分 ,一般認為,強酸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如鹽酸、硝酸;弱酸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如乙酸、碳酸。強酸:高氯酸,氫碘酸,硫酸,氫溴酸,鹽酸,硝酸,碘酸等。中強酸:草酸(乙二酸),亞硫酸,磷酸,丙酮酸,,亞硝酸弱酸:碳酸(有人認為是中強酸),檸檬酸, 氫氟酸,蘋果
染色質的結構組成及功能
染色質是指間期細胞核內由DNA、組蛋白、非組蛋白及少量RNA 組成的線性復合結構,是間期細胞遺傳物質存在的形式。染色體是指細胞在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過程中,由染色質聚縮而成的棒狀結構。實際上,兩者化學組成沒差異,而包裝程度即構型不同,是遺傳物質在細胞周期不同階段的不同表現形式。在真核細胞的細胞周期中,
氣相色譜儀分析的定性依據及定性方法
氣相色譜儀的色譜分析包括色譜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今天,為大家淺析氣相色譜儀的定性分析依據和定性分析方法,僅供色譜工作者參考交流。 (一)氣相色譜儀的定性分析依據:氣相色譜主要功能不僅是將混合有機物中的各種成分分離開來,而且還要對結果進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所謂定性分析就是確定分離出的各組分是
設計實驗課題三大依據
眾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進行科學研究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統計研究設計方案,那么什么樣的設計方案才稱得上是完善的呢?現在勁馬為您分享實驗項目的三大依據要素:? 要素一:實驗因素所有影響實驗結果的條件都稱為影響因素,實驗研究的目的不同,對實驗的要求也不同。影響因素有客觀與主觀,主要與次要因素之分。研究者希
實驗室認可的依據和標準
申請認可的實驗室應依據CNAS-CL01:2018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17025 : 2017)建立、實施和維持與其活動范圍相適應的質量體系。應將其政策、制度、計劃、程序和指導書制訂成文件,并達到確保實驗室檢測和(或)校準結果質量所需的程度。這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經過標
寇熱的癥狀及診斷依據
癥狀 1.急性型寇熱:潛伏期14~39天平均為20天 多數患者急驟起病,發熱體溫常在2~3天內升高,至39~40℃呈弛張熱,熱程10~14天以后可迅速下降,或在2~3天內下降到正常發熱程度,與病情嚴重程度成正比。伴有乏力、食欲缺乏、全身酸痛及大量出汗等。頭痛劇烈多在前額和眼眶,還可有腰肌腓腸
寇熱的診斷依據及鑒別
診斷依據 1.流行病學依據 當地為寇熱流行區。有與牛、羊等家畜密切接觸史,有飲用被污染的水或受染動物乳制品,有與病畜糞、尿、羊水、胎盤和皮毛等直接接觸,均有輔助診斷意義。屠宰場、肉品加工廠、牛奶廠、各種畜牧業和制革廠等工作人員為高危人群。 2.臨床表現 發熱、頭痛、肌肉疼痛、胸痛、咳嗽、無皮
同工酶的分類及依據
基因性或原級由不同基因產生的肽鏈而衍生的同工酶。這里所指的不同基因可以在不同染色體或在同一染色體的不同位點上,例如LDH中A、B兩條肽鏈的基因分別在第11及第12對染色體上,唾液淀粉酶和胰淀粉酶的基因在第1對染色體的不同位點上。這類同工酶因分子結構差異較大,彼此間無交叉免疫。但同工酶的不同基因也可以
色譜法的分類及依據
按兩相狀態·氣固色譜法·氣液色譜法·液固色譜法·液液色譜法按固定相的幾何形式 ·柱色譜法(column chromatography)柱色譜法柱色譜法是將固定相裝在一金屬或玻璃柱中或是將固定相附著在毛細管內壁上做成色譜柱,試樣從柱頭到柱尾沿一個方向移動而進行分離的色譜法。·紙色譜法(paper ch
黃酮的分類依據及種類介紹
根據中央三碳鏈的氧化程度、B-環連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鏈是否構成環狀等特點,可將主要的天然黃酮類化合物分類:黃酮類(flavones)、黃酮醇(flavonol)、二氫黃酮類(flavonones)、二氫黃酮醇類(flavanonol)、花色素類(anthocyanidins)、黃烷-3,
Ⅱ相代謝穩定性研究原理及實驗方法
Ⅱ相代謝穩定性研究原理及實驗方法1?概述1.1 藥物代謝研究簡介藥物代謝研究是創新藥物研發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決定了創新藥物制劑研發的成敗,而且與創新藥物研發的速度和質量有密切關系。因而,藥物代謝研究在新藥研發工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研究藥物代謝對于了解藥物在體內的變化過程至關重要。藥物代謝研究
Ⅰ相代謝穩定性研究原理及實驗方法
Ⅰ相代謝穩定性研究原理及實驗方法1?概述1.1 藥物代謝研究簡介藥物代謝研究是創新藥物研發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決定了創新藥物制劑研發的成敗,而且與創新藥物研發的速度和質量有密切關系。因而,藥物代謝研究在新藥研發工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研究藥物代謝對于了解藥物在體內的變化過程至關重要。藥物代謝研究
染色質免疫共沉淀技術(ChIP)-實驗
實驗概要染色體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是基于體內分析發展起來的方法,也稱結合位點分析法,在過去十年已經成為表觀遺傳信息研究的主要方法。這項技術幫助研究者判斷在細胞核中基因組的某一特定位置會出現何種組蛋白修飾。ChIP不僅可以檢測體內反
使用重組的果蠅因子進行染色質裝配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實驗材料 重組的 NAP-1純化的果蠅核心組蛋白重組的 ACF質粒 DNA試劑、試劑盒 HEG 緩沖液KClPvOH PEG 溶液BSA 溶液MgCl2CaCl2重組的拓撲異構酶 Ⅰ 工作溶液緩沖液 R微球菌核酸酶儲液 EDTARNase A糖原終止緩沖液 酚 氯仿 異戊醇乙醇儀器、耗
研究記錄/實驗記錄的書寫方法
博主推薦:PC系統的Onenote或者Mac系統下的Circus Ponies NoteBook,都是書寫實驗記錄的最好工具。 擴展閱讀:Onenote:科研好助手 1 ?實驗記錄的座標表尺: 時間! a. 以六位數字表示日期,如 090813 為 2009 年 8 月 13 日; 此串數字,一百年
骨囊腫的診斷依據及輔助檢查
診斷依據 1.多見于兒童及少年,好發于長骨干骺端。 2.無明顯癥狀,或有輕微疼痛和壓痛,病理性骨折可為最早癥狀和體征,或經X線攝片發現病變。 3.X線攝片顯示長骨干骺端有橢圓形密度均勻的透明陰影,病變局限,與 正常骨質間有明顯界線,骨皮質膨脹變薄。 4.病理檢查可確診。 輔助檢查
間皮瘤的臨床表現及診斷依據
臨床表現 1.腹痛、腹脹、腹水、腹部包塊; 2.厭食、惡心、嘔吐、腹瀉、便秘; 3.乏力、發熱、消瘦、貧血; 4.低血糖、彌漫性腹部骨化; 5.合并其他部位間皮瘤如腹膜間皮瘤、轉移其他臟器及合并癥的相應表現。 診斷依據 1.腹痛、腹脹、腹水、腹部包塊的病人,尤其有石棉接觸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