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核小體核心顆粒英文名稱nucleosome core particle定 義由長度為146 bp的DNA區段與各兩分子的H3/H4/H2A/H2B組蛋白八聚體組成。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核酸與基因(二級學科)......閱讀全文
中文名稱核小體核心顆粒英文名稱nucleosome core particle定 義由長度為146 bp的DNA區段與各兩分子的H3/H4/H2A/H2B組蛋白八聚體組成。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核酸與基因(二級學科)
中文名稱:核小體核心顆粒英文名稱:nucleosome core particle定 義:由長度為146 bp的DNA區段與各兩分子的H3/H4/H2A/H2B組蛋白八聚體組成。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核酸與基因(二級學科)
中文名稱核小體核心英文名稱nucleosome core定 義由4種組蛋白各兩分子組成的八聚體結構。應用學科遺傳學(一級學科),細胞遺傳學(二級學科)
核小體是由DNA和組蛋白形成的染色質基本結構單位。每個核小體由146bp的DNA纏繞組蛋白八聚體1.75圈形成。核小體核心顆粒之間通過50bp左右的連接DNA相連。H1結合在盤繞在八聚體上的DNA雙鏈開口處,核小體的形狀類似一個扁平的碟子或一個圓柱體,此時DNA的長度壓縮7倍,稱染色質纖維。染色質就
人們接著用化學交聯、高鹽分離組蛋白,以及X衍射等方法進一步研究組蛋白多聚體的結構、排列以及怎樣和DNA結合的,從而建立了核小體模型。1984年Klug和Butler進行了修正。核小體的構造可用圖表示:每一個核小體結合的DNA總量為200bp左右,一般在150~250變化范圍(micrococcal
人們接著用化學交聯、高鹽分離組蛋白,以及X衍射等方法進一步研究組蛋白多聚體的結構、排列以及怎樣和DNA結合的,從而建立了核小體模型。1984年Klug和Butler進行了修正。核小體的構造可用圖表示:每一個核小體結合的DNA總量為200bp左右,一般在150~250變化范圍(micrococca
核小體是由DNA和組蛋白形成的染色質基本結構單位。每個核小體由146bp的DNA纏繞組蛋白八聚體1.75圈形成。核小體核心顆粒之間通過50bp左右的連接DNA相連。H1結合在盤繞在八聚體上的DNA雙鏈開口處,核小體的形狀類似一個扁平的碟子或一個圓柱體,此時DNA的長度壓縮7倍,稱染色質纖維。染色
核小體是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位,由DNA和H1、H2A、H2B、H3和H4等5種組蛋白(histone,H)構成。兩分子的H2A、H2B、H3和H4形成一個組蛋白八聚體,約200 bp的DNA分子盤繞在組蛋白八聚體構成的核心結構外面1.75圈形成了一個核小體的核心顆粒(core particle)
抗核小體抗體比抗dsDNA抗體、抗組蛋白抗體更早出現于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早期,并且特異性較高。陽性率為50-90%,特異性>98%。每個核小體單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個組蛋白八聚體及一個分子H1;組蛋白八聚體構成核小體的盤狀核心結構;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盤繞組蛋白八聚體1.75
抗核小體抗體比抗dsDNA抗體、抗組蛋白抗體更早出現于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早期,并且特異性較高。陽性率為50-90%,特異性>98%。每個核小體單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個組蛋白八聚體及一個分子H1;組蛋白八聚體構成核小體的盤狀核心結構;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盤繞組蛋白八聚體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