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鄰近著絲點的異染色質節段一般較大而清晰,定位于遠端的染色粒小染色輕、可以得出西瓜粗線期染色體異染色質節段和染色粒的分布模式是近中間類型的。這種分布類型與甜菜相似,而與番茄和苜蓿不同。西瓜染色體兩臂上定位于遠端的輕染小染色粒,于不同細胞間和不同制片間是變化的。這種變化可能是由于粗線期發育的不同階段螺旋化或不穩定程度的差別造成的。西瓜粗線期發育過程中,常可觀察到染色體開裂現象。這種開裂可發生于末端、常染色質區、異染色質區等染包體的各個部位,也可觀察到染色粒互相結舍的現象。這與甜菜粗線期觀察到的情況相似。把西瓜粗線期染色體長度與有絲分裂中期相比較,收縮了12~20倍,反映西瓜的不等收縮是比較強的,說明西瓜更適合于進行粗線期分析。西瓜有兩條染色體對在粗線期有核仁組織能力,一條是長染色體,一條是第6號較短染色體。西瓜粗線期全部染色體皆有明顯的端粒,非常有利于粗線期核型分析。粗線期深染色體末端為端粒,體細胞間期染色體規律地由著絲點或端粒......閱讀全文
西瓜鄰近著絲點的異染色質節段一般較大而清晰,定位于遠端的染色粒小染色輕、可以得出西瓜粗線期染色體異染色質節段和染色粒的分布模式是近中間類型的。這種分布類型與甜菜相似,而與番茄和苜蓿不同。西瓜染色體兩臂上定位于遠端的輕染小染色粒,于不同細胞間和不同制片間是變化的。這種變化可能是由于粗線期發育的不同階段
粗線期是指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中緊接偶線期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已完成染色體聯會的兩條同源染色體互相緊靠,進而纏繞在一起,基質開始附著到染色絲上,成為一條短而粗的染色體。結果在這時期后外觀上是染色體數目減半(即假減數)。
各染色單體上的染色粒(見燈刷染色體)并行排列,構成多線染色體的帶,帶與帶之間則稱為間帶。多線染色體的這種結構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也能在多線染色體上用原位分子雜交法進行基因定位,并就其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進行系統研究,因此是細胞學和遺傳學研究的有用材料。核內DNA多次復制產生的子染色體平行排列,且體細
雄蠶終變期染色體核型分析家蠶染色體粗線期染色體形態多變,難長期保持一定形態。聯會復合體的長度呈連續性變化,且變化輻度小。中期染色體的形態分析僅是依據徑率劃分為三類,并不能對染色體進行鑒別,終變期染色體形態特征顯著,制備有良好的重復性,容易識別歸類,便于品種之間的比較,適于核型分析 。
家蠶染色體粗線期染色體形態多變,難長期保持一定形態。聯會復合體的長度呈連續性變化,且變化輻度小。中期染色體的形態分析僅是依據徑率劃分為三類,并不能對染色體進行鑒別,終變期染色體形態特征顯著,制備有良好的重復性,容易識別歸類,便于品種之間的比較,適于核型分析 。
以染色體的數目和形態來表示染色體組的特性,稱為染色體組型。雖然染色體組型一般是以處于體細胞有絲分裂中期的染色體的數目和形態來表示,但是,也可以其他時期,特別是以前期或分裂間期的染色體形態來表示。另外,為了表示各個染色體的形態特征,還可采用“V”形、“J”形等名稱,或者采用由A.Levan等(1964
異固縮(heteropythosis)根據染色體不同形態分為:異固縮、正異固縮、負異固縮,通常發生在細胞分裂時,核的異固縮有可逆和不可逆區分。
并行排列的染色質纖維多線染色體是DNA多次復制后所產生的子染色體整齊排列,緊密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它所在的細胞在此過程中處于永久間期階段,不分裂,因而隨著復制的不斷進行,核體積不斷增加,多線化細胞的體積也相應增大。同種動物的不同組織以及不同動物的相同組織的多線化程度各不相同。例如搖蚊馬爾皮基氏管細胞
(1)X染色體缺失 特納(Turner)綜合征:45,X染色體為45個,只有1個X染色體。表型為女性,但性腺發育不全,第二性征發育延遲或發育不全。個短小,耳畸形低位、高腭、小頜、后發際低、短頸、有頸蹼、盾狀胸、乳距寬、肘外翻及智力可能有輕度缺陷等。 尚有核型為45,X/46,XX嵌合體;X染色體
減數分裂是真核生物配子形成過程中一種特殊的細胞分裂方式,是生殖細胞產生的前提。同源染色體之間正確的識別、配對是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相互作用的開始,對于后續染色體的正確分離至關重要。目前,同源染色體相互精確識別并完成配對的過程和分子機理尚不十分清楚。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韓方普研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