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 1.白細胞計數可達20x109/L,對可疑病人行病理檢查。 2.靜脈造影可見患肢深靜脈血管狹窄或堵塞。 3.超聲檢查示局部靜脈曲張,管徑增寬明顯,管壁不均勻增厚,管壁回聲增強,腔內可見低、等回聲團,探頭加壓管腔不變形,病變區域內無明顯血流信號,皮下組織水腫。 診斷 1.有反復靜脈穿刺,靜脈內注射藥物,高滲溶液或下肢靜脈曲張病史。 2.病變靜脈區呈紅腫索條狀,明顯疼痛和壓痛,局部皮溫升高,急性炎癥消散后,索條狀物硬度增加,皮膚留有色素沉著,一般無全身癥狀。......閱讀全文
檢查 1.白細胞計數可達20x109/L,對可疑病人行病理檢查。 2.靜脈造影可見患肢深靜脈血管狹窄或堵塞。 3.超聲檢查示局部靜脈曲張,管徑增寬明顯,管壁不均勻增厚,管壁回聲增強,腔內可見低、等回聲團,探頭加壓管腔不變形,病變區域內無明顯血流信號,皮下組織水腫。 診斷 1.有反復靜脈
深靜脈血栓形成診斷 診斷一般不困難,可利用以下的診斷方法: 1、靜脈壓測定:患肢靜脈壓升高,提示側壓處近心端靜脈有阻塞; 2、超聲:二維超聲顯像可直接見到大靜脈內的血栓,配合Doppler測算靜脈內血流速度,并觀察得呼吸和壓迫動作的正常反應是否存在。此種檢查對近端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陽性率可
深靜脈血栓形成診斷 診斷一般不困難,可利用以下的診斷方法: 1.靜脈壓測定 患肢靜脈壓升高,提示側壓處近心端靜脈有阻塞; 2.超聲 二維超聲顯像可直接見到大靜脈內的血栓,配合Doppler測算靜脈內血流速度,并觀察得呼吸和壓迫動作的正常反應是否存在。此種檢查對近端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陽性
血栓性淺靜脈炎是位于人體體表的可視靜脈的急性非化膿性炎癥,常伴有血栓形成。是一種血管血栓性疾病,病變主要累及四肢淺靜脈。血栓與炎癥互為因果。本病與感染、外傷、靜脈內長期置管、注射高滲溶液和硬化劑、長期臥床者、術后恢復期患者、血液凝固性增高等因素有關。位于小腿的淺靜脈離心較遠,壁較薄,靜脈曲張嚴重
1.血流緩慢淤滯 肢體活動減少或活動受限,血流緩慢,凝血因子濃度增高,長期臥床,肌力降低,對血管壁支撐力減弱,血管受壓,導致血液回流不暢而誘發。 2.血管壁損傷 機械損傷如長期反復靜脈穿刺、置管,輸注各種刺激性強的高滲性溶液。 3.血液高凝狀態 手術外傷、燒傷、心肌梗死、輸血、腫瘤等導
1.一般治療 (1)以預防為主,病后及術后盡早進行肢體活動。 (2)長期靜脈輸液者應定期更換注射靜脈。 (3)已發生血栓性靜脈炎者,需臥床,抬高肢體30°至疼痛及水腫消失。 2.藥物治療 (1)抗凝治療,局限性淺靜脈炎者一般不需要抗凝治療,廣泛或進行性淺靜脈炎及深靜脈血栓應給予抗凝治療
有反復靜脈穿刺、靜脈內注射藥物、高滲溶液或下肢靜脈曲張病史。病變靜脈區呈紅腫索條狀,明顯疼痛和壓痛,局部皮溫升高。急性炎癥消散后,索條狀物硬度增加,皮膚留有色素沉著,一般無全身癥狀。反復發作者稱游走性血栓性靜脈炎,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以小腿和足部淺靜脈炎多見,發生于大腿和上肢者少見。發作時的表現
輔助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白細胞明顯增多,多形核白細胞增多;寒戰及高熱時抽血作細菌培養,可為陽性。腦脊液常規檢查多屬正常。 (二)Tobey-Ayer試驗;腰椎穿刺,測腦脊液壓力。壓迫健側頸內靜脈,腦脊液壓力迅速上升,可超出原壓力的1~2倍。然后壓迫患側頸內靜脈,若乙狀竇內有閉塞性血栓形
根據臨床表現及檢查,本病的診斷并不困難。凡患中耳感染,并伴有膿毒性高熱者應考慮本病發生的可能。中耳乳突手術中的探查對本病的診斷十分重要,術中暴露的側竇組織,若竇壁呈灰藍色且有光澤者,則多無病變;若竇壁增厚、充血,覆有肉芽,則應仔細檢查,明確有無栓塞形成。若有栓塞形成,則觸之堅實,有結節樣感覺,用
本病在急性發作后,可出現周期性發作的畏寒、寒戰、高熱等典型癥狀,需與瘧疾和傷寒進行鑒別: (1)瘧疾如果發作不典型時,也可以在畏寒、寒戰后發生高熱,特別是間日瘧,其發作也有周期性,故臨床上如果懷疑這兩個病的時候,可通過血液涂片查瘧原蟲,如果結果為陽性,則得以鑒別。若為陰性,而其它癥狀表現又不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