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鑒別診斷
有些內分泌性疾病可引起高血壓,例如嗜鉻細胞瘤,庫欣綜合征以及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等,其鑒別要點為: 1.糖尿病病史。 2.嗜鉻細胞瘤有其特定的臨床癥狀,尿兒茶酚胺,去甲腎上腺素增高,做酚妥拉明抑制試驗和激發試驗可資鑒別。 庫欣綜合征有特征性臨床癥狀如向心性肥胖,月亮臉或稱滿月臉,毛發增多,面色潮紅,皮膚細薄有紫紋等,血中皮質醇升高,尿中17羥,17酮皮質類固醇排泄增加。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為腎上腺皮質增生或腺瘤,其基本病理生理變化是潴鈉排鉀,血容量增加引起的高血壓,血中醛固酮水平增高,并有高鈉,低鉀,心電圖常有低鉀改變。 3.自主神經病變:由于糖尿病損害自主神經引起的高血壓,其血壓常呈體位性改變,即臥位性高血壓和立位性低血壓為其特征,所以其鑒別診斷不難。 在1型糖尿病和腎病的患者中,高血壓的原因通常是腎性的,因此,大多數患者如果沒有其他的臨床異常不必作詳細的鑒別。 對有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壓可以是腎性的,......閱讀全文
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鑒別診斷
有些內分泌性疾病可引起高血壓,例如嗜鉻細胞瘤,庫欣綜合征以及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等,其鑒別要點為: 1.糖尿病病史。 2.嗜鉻細胞瘤有其特定的臨床癥狀,尿兒茶酚胺,去甲腎上腺素增高,做酚妥拉明抑制試驗和激發試驗可資鑒別。 庫欣綜合征有特征性臨床癥狀如向心性肥胖,月亮臉或稱滿月臉,毛發增多,面
糖尿病和高血壓的診斷
1.高血壓的診斷 1999年WHO對高血壓診斷進行了新的定義和分級,但美國糖尿病和高血壓研究小組因考慮到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高度危險性,則提倡血壓在140/90mmHg(18.6/12kPa)以上即應開始治療。 2.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分類 (1)不伴糖尿病腎病的原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
惡性高血壓的鑒別診斷
1.其他原因所致的左心衰竭 其早期可能血壓偏高,但DBP絕不會達到140mmHg水平,也無相應的眼底改變。 2.任何原因所致的尿毒癥 一般在高血壓之前先有腎性,腎前或腎后病變。 3.腦腫瘤 即使出現高血壓也僅是輕度,且視盤水腫一般只限于單側。 4.其他 如頭部外傷等進行鑒別。
高血壓急癥的鑒別診斷
高血壓急癥主要應與高血壓亞急癥鑒別。 高血壓亞急癥是指血壓顯著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損害。患者可以有血壓明顯升高造成的癥狀,如頭痛、胸悶、鼻出血和煩躁不安等。相當多的患者有服藥順從性不好或治療不足的問題。 血壓升高的程度不是區別高血壓急癥與高血壓亞急癥的標準,區別兩者的惟一標準是有無新近發生的急性
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檢查及診斷
檢查 依據情況考慮以下檢查: 1.空腹血糖的測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2.糖化血紅蛋白測定:糖化紅細胞膜測定。 3.糖尿病血液流變學測定。 4.肝,腎功能檢查。 5.血總膽固醇,血脂的測定,血肌酐的測定。 6.尿常規檢查。 7.動態血壓水平檢查觀察血壓變化。 8.胸部X線檢查
高血壓腦病的鑒別診斷
根據高血壓患者突發急驟的血壓與顱內壓升高的癥狀,診斷不難,需與其他急性腦血管病鑒別。 (1)腰穿腦脊液呈血性改變可確定診斷; (2)蛛網膜下腔出血:與高血壓腦病一樣,也可有突發的劇烈頭痛嘔吐腦膜刺激癥狀,部分患者也可有血壓增高意識障礙通常較輕,極少出現偏癱,且腦脊液呈均勻血性等特點,可與高血
關于妊娠高血壓的鑒別診斷
1)妊娠期高血壓 BP在140/90mmHg及以上,血壓恢復正常的時間為產后12周,患者可伴有血小板減少等癥狀,產前無法確診,產后才能確診; 2)子癇前期 輕度時BP在140/90mmHg及以上,尿蛋白在妊娠20周后上升到300mg/24g或(+)及以上,患者可伴有頭痛等癥狀;重度時BP、尿蛋
急進性惡性高血壓的鑒別診斷
1.其他原因所致的左心衰竭其早期可能血壓偏高,但DBP絕不會達到140mmHg水平也無相應的眼底改變。 2.任何原因所致的尿毒癥一般在高血壓之前先有腎性、腎前或腎后病變。 3.腦腫瘤即使出現高血壓也僅是輕度,且視盤水腫一般只限于單側。 4.其他如頭部外傷等進行鑒別。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鑒別診斷
1.原發性高血壓或慢性高血壓:多有家族史,主要表現血壓升高,發生在孕20周以前一般無水腫及蛋白尿,常無自覺癥狀,尿常規鏡檢一般無紅細胞及管型,妊娠早期腎功能檢查正常,尤其是尿酸水平不升高,眼底表現為動脈變細,有動靜脈交叉壓迫現象,呈小動脈硬化的高血壓病變,產后血壓雖然可以降低,但只能恢復至孕前水
腎實質性高血壓的鑒別診斷
腎實質性高血壓需與腎血管性高血壓、高血壓繼發的腎臟病變及其他繼發性高血壓鑒別。有些病人腎病癥狀潛隱,而高血壓表現很突出,易被誤診為原發性高血壓。 1、腎血管性高血壓 系由各種原因導致單側或雙側腎動脈主干或分支狹窄引起的高血壓,常見的病因有大動脈炎、纖維肌性結構不良和動脈粥樣硬化。如具有以下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