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增多癥的鑒別診斷
1.高血壓。 2.低血鉀,周期性麻痹,多飲,多尿,夜尿增多。 3.血PH和CO2CP升高,堿中毒引起手足搐搦。 4.尿17羥皮質類固醇(17-OHCS),17酮類固醇(17-KS)正常。 5.血漿醛固酮升高,尿醛固酮排出量升高。 6.血漿腎素--血管緊張素活性降低。 7.安體舒通試驗可糾正其代謝紊亂。 8.低鈉試驗使本癥低血鉀、高血壓減輕。高鈉試驗使本癥低血鉀、高血壓更明顯。 9.口服賽庚啶后,醛固酮瘤患者血漿醛固酮無變化,特發性醛固酮癥血漿醛固酮下降。 10.腎上腺放射性核素掃描,腎上腺血管造影,B超,CT,核磁共振顯像。......閱讀全文
醛固酮增多癥的鑒別診斷
1.高血壓。 2.低血鉀,周期性麻痹,多飲,多尿,夜尿增多。 3.血PH和CO2CP升高,堿中毒引起手足搐搦。 4.尿17羥皮質類固醇(17-OHCS),17酮類固醇(17-KS)正常。 5.血漿醛固酮升高,尿醛固酮排出量升高。 6.血漿腎素--血管緊張素活性降低。 7.安體舒通試驗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鑒別診斷
主要應與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相鑒別,包括腎血管狹窄性高血壓、惡性高血壓、腎性高血壓等。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血漿腎素活性及血管緊張素Ⅱ均明顯升高,鑒別并不困難。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和特殊實驗室檢查,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定性診斷并不困難。定位診斷包括腎上腺CT、雙側腎上腺靜脈采血、基因檢測等。 鑒別診斷 主要應與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相鑒別,包括腎血管狹窄性高血壓、惡性高血壓、腎性高血壓等。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血漿腎素活性及血管緊張素Ⅱ均明顯升高,鑒別并不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診斷
安體舒通試驗有助于診斷.給予安體舒通200~400mg/d,口服5~8周,可逆轉疾病的臨床表現,包括高血壓(非醛固酮增多高血壓罕見能夠逆轉).血漿腎素測定有助于診斷.早晨病人平臥時測定血漿腎素水平,口服速尿80mg,然后病人直立3小時,再測定血漿腎素.正常人直立后血漿腎素明顯增加,而醛固酮增多癥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和特殊實驗室檢查,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定性診斷并不困難。定位診斷包括腎上腺CT、雙側腎上腺靜脈采血、基因檢測等。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檢查及診斷
檢查 血漿醛固酮與腎素活性比值(ARR)作為原醛癥篩查指標。目前主要有4種確診試驗,包括口服高鈉飲食、氟氫可的松試驗、生理鹽水輸注試驗及卡托普利試驗。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和特殊實驗室檢查,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定性診斷并不困難。定位診斷包括腎上腺CT、雙側腎上腺靜脈采血、基因檢測等。
醛固酮增多癥的簡介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是由于腎上腺皮質球狀帶腫瘤或增生而造成醛固酮分泌增多,導致潴鈉,排鉀,體液容量擴張,抑制了腎素--血管緊張系統。臨床表現高血壓、低血鉀性堿中毒和周期性麻痹,多飲多尿,心電圖示低血鉀。多見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1:3,腎上腺皮質腫瘤,增生予以手術治療,不適于手術者,常用
全新腎素醛固酮檢測,助力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診斷
在我國,高血壓患病率一直呈增長態勢,成人高血壓患病率高達33.5%,已有高血壓患者突破3.3億人,且每年以1000萬人的速度增長。近年研究表明,大概5%-15%的高血壓是由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簡稱原醛癥)導致。與同樣血壓水平的原發性高血壓相比,原醛癥引發的繼發性高血壓患者腦中風、心梗的發生機會成倍增
中性粒細胞增多癥的鑒別診斷
中性粒細胞形態有助于早期診斷,中毒顆粒,D?hle小體,胞質空泡的存在常提示存在明顯或亞臨床炎癥,中毒,創傷或腫瘤,當同時伴有發熱或其他炎癥而原因不明時應考慮到少見的感染,如結核或骨髓炎,當外周血中同時出現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增多時,基本可排除急性創傷和感染所致的可能,此時應考慮內分泌疾病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檢查
血漿醛固酮與腎素活性比值(ARR)作為原醛癥篩查指標。目前主要有4種確診試驗,包括口服高鈉飲食、氟氫可的松試驗、生理鹽水輸注試驗及卡托普利試驗。